徐志龍 李俊蓮
新課程標準是這樣闡述寫作性質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庇纱丝梢姡覀兊淖魑牟皇菫榱藨?,而是生活的需要。習作教學要做到“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關鍵是讓學生擁有豐富的習作素材。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充實生活,豐盈習作“源頭活水”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得到關愛、呵護越來越多的同時,他們失去的也越來越多。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學生都被關在溫室里“養(yǎng)”起來。在學校,為安全起見,許多以往正常開展的校內外活動被禁止了,不準踢鍵子,怕踢傷人;不準爬竿,怕摔傷……諸如集體春游、秋游之類的戶外活動,就只能想想而已了。學生的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就只剩下學習、學習、再學習,生活變得簡單枯燥。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此枯燥的生活,哪來的寫作源泉呢。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庇纱丝梢?,生活積累對于習作的重要性。那怎樣才能讓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呢?
1豐富學生校園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讓學生的每一天都過得精彩而充實。如輪流做班干、自由選同桌、輪流做隊日活動主持人、爭奪智慧星、背書小明星、文明標兵、講故事大王等。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學校開展的有關活動,如隊日活動、運動會、流動紅旗評比、隊列廣播體操比賽、出板報、辦小報、“六·一”才藝大賽、“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等,而且要把這些活動做強做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如我校每年一度的藝術節(jié),我們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賽前請專業(yè)教師給予指導,平時老師一起參與訓練;比賽時,鼓勵學生努力拼搏,組織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氣;賽后給予學生積極肯定。比賽過后,學生都充滿表達的欲望,于是我們趁熱打鐵,及時引導學生習作。學生有感而發(fā),習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2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生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這些突發(fā)性事件往往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作為老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做個生活有心人。此外,還要緊緊抓住事件發(fā)生的契機,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如某某同學之間因小事大打出手;上學時因公車誤點遲到;亂扔垃圾被“環(huán)保小衛(wèi)士”逮個正著等,這些自然“生成”,學生非常感興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積極、及時地引導,它們就會成為孩子們的習作“大餐”。
3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書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大自然中蘊藏著豐富的寫作資源。讓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欣賞祖國名山大川的美麗,讓他們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從中獲得感性真知,這樣才能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同時,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引導學生博覽群書。簡卡爾說:“讀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說話?!备郀柣f:“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和勇敢?!闭Z文教學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币虼?,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讀革命書籍,英雄故事,名人傳記等,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學生既開拓視野,又積累了素材,表達起來自然會更豐富。
二、提高認識,明辨“真善美”
俗話說:人品出文品,文如其人。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笨梢?,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習作是多么重要。可是,我們的學生年齡小、見識窄,正處于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培養(yǎng)階段。他們的思維基本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明辨生活的真善美,還得以正面教育為主,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1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文明規(guī)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三字經》及各種公共道德規(guī)范,交通法規(guī)等,使學生行有準則、說有根據。
2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各方面做好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3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班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
只有這樣,學生寫出的東西,立場觀點才會正確,思想方法才會對頭,不然,寫出的東西是難以有意義的。
三、讀寫結合,掌握寫作技巧
葉圣陶先生說:“書是最好的例子?!辟Z志敏老師說:“我們語文課是教師在課堂上用教材做例子,教會學生說話和寫話?!币虼?,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做到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學習實踐中掌握應用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去交流和習作。
下面是我們在上人教版第9冊《鯨》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片段:
1師:同學們,我們讀第一自然段都能感受到鯨很大很大,但課文寫鯨時卻沒出現(xiàn)一個“大”字,那作者是怎么把鯨“大”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然后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
2學生自由表達。
甲:我最喜歡“……”,這一句把鯨與大象作比,寫出了鯨的大。(師板書:作比較)
乙:我最喜歡“……”,作者列舉了許多數字,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鯨的大。(師板書:列數字)
最后,老師把學生讀書悟到的說明方法加以歸納總結。
上完《鯨》后,我以鯨的角色問: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了解“我”后,喜歡“我”嗎?
生:喜歡。
師:那你愿意幫“我”個忙嗎?
生:愿意。
師:那就請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介紹“我”的短文,要寫得可愛些喲;或者把你這節(jié)課沒弄懂的問題,通過查資料等方法寫個說明,告訴大家,好嗎?
生:好。
這樣,讀寫結合,活學活用,讓學生在讀寫中掌握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因此,平時教師教給學生的概括段意、理解詞句含義及如何布局謀篇等方法,就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課外學習、說話訓練、習作中加以應用,不斷拓展,獲得更多更有效的實踐與積累,不斷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由此可見,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根植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并注意借助閱讀教學這一有利條件進行讀寫結合。這樣,學生學習生活充實了,積累豐盈了,習作就有了源頭活水,有了思維方向,從而達到“易手動筆,樂于表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