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聞宇
女性與戰(zhàn)爭的關系從來都是微妙而間接的。進入20世紀,海南島上出現(xiàn)過“紅色娘子軍”,她們是艱苦奮戰(zhàn)在島上的瓊崖縱隊里的一支“娘子軍”。她們讓我想到了晉冀交界方位的“娘子關”,此關處于兩省要沖,地居山腰,形勢險要,有“三晉門戶”之稱。為什么稱“娘子關”呢?因為唐初的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扎于此。
李淵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平定江南的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其夫人類氏生有二男一女,即建成、世民,女兒最小,取名三娘(即后來的平陽公主)。李淵是武將,竇氏也有一手難得的馬上功夫,夫婦二人僅此一女,視如掌上明珠,三娘從小也就跟著父母學了一些武藝。
平定江南時,李淵曾讓自己麾下的大將高頻執(zhí)行隋文帝的密旨,在清溪河畔暗殺了文帝次子楊廣(即后來的隋煬帝)所俘獲的陳后主的寵妃張麗華,與好色的楊廣結下了怨恨。文帝晚年,李淵知道了文帝有疑他之心,于是趁機上書,乞回太原原籍養(yǎng)病。此舉正中文帝下懷,于是御批照準,削去兵權,給了他一個太原留守的虛銜。
當李淵一家東出長安翻越驪山時,半山峭壁下的叢林中突然涌出上千人馬,對著李淵一家殺將過來,廝殺危急之際,山東好漢秦瓊手舞雙锏鼎力協(xié)助,李淵一家才脫出險境。
李淵一家過了驪山,清點車輛與轎子,別的皆在,唯獨不見了載著三娘(那時她才9歲)的那輛轎車及服侍三娘的保姆。
三娘與保姆呢?原來雙方廝殺之時,保姆怕三娘有失,吩咐車夫勒轉車頭,躲到了僻靜處的一片柳林之內。雙方廝殺結束彼此散去之后,那車夫見年及三十的保姆還有幾分姿色,便連哄帶騙,將保姆和幼小的三娘分別賣給了兩家妓院。
李淵夫婦與女兒失散之后,到處派人打聽和尋找,竇氏日夜燒香許愿,全家人無不牽掛著三娘的下落。
三娘剛八妓院,鴇兒就發(fā)現(xiàn)三娘是個天生的美人胚子,教她學詩寫字,鼓動她學舞習武,而且為之取名“夏繼芳”。三娘住室的樓下臨著大街,街旁有一破帳,一位面色慈祥的老者帶幾個少男少女舞刀弄棒,憑薄藝掙點觀眾的施舍。三娘從窗欞俯看多時,時常在老者對眾拱手時扔點兒碎銀下去;時日略長,她也不時地扔去金簪之類的貴重之物……有一次扔飾物時,她順便裝了一封書信,委婉而巧妙地挑明了讓老者拯救她跳出苦海的意思。
一個迷漾的拂曉,老者獨自在樓下接應,三娘手腳利索地從事先備妥的一條布繩上溜了下去。天色大亮時,小屋里早就沒有了三娘的蹤影。偌大個長安城,當時堪稱世界第一大城,三教九流多的是,一個賣藝老者在他手下的少男少女里藏掖一個女扮男裝的少女,真是大海藏針了。
有賣藝老者協(xié)助,三娘終于回到了太原家人的懷抱里。這場劫難,使她深深懂得了習武防身的重要。后來,三娘嫁給了在長安太子府擔任警衛(wèi)要職的柴紹。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柴紹前往太原隨岳父起兵,三娘潛往陜西戶縣自家的莊園里聚兵策應,麾下人馬竟發(fā)展至七萬余眾,因為主帥是李三娘,時稱“娘子軍”。不久,她率領這支隊伍與其兄李世民會師于渭北。
據(jù)《平定州志》記載,這支隊伍曾經鎮(zhèn)守過北方重要關隘葦澤關,這葦澤關也就更名為傳留至今的“娘子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