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懷古詩“留白”藝術(shù)賞析

2009-09-05 04:10:38韓寶江
關(guān)鍵詞:留白賞析意境

韓寶江

摘要:我國傳統(tǒng)文化積淀與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標準和理念,即重表現(xiàn)和含蓄,以有限表現(xiàn)無限。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留白”技法從形式上預留空白發(fā)展到思想感情表達上預留空白,詩畫同源的傳統(tǒng),使得水墨之間的空白在文字間顯示出趣味橫生、璀璨多彩的獨特藝術(shù)魁力。結(jié)合對唐代詩歌作品的解析,探討“留白”技法在文學作品鑒賞中傳達出的獨特的審美意蘊及藝術(shù)價值。

關(guān)鍵詞:懷古詩;留白;賞析;意境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09)02-0062-04

“留白”,雅稱“余玉”,就是在整幅畫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借以表達一種“空靈”美,以期給欣賞者留下無限的想象和思索的余地。“留白”是一種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語言,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shù)很早就掌握了以虛為實、虛實相生的手法,稱之為“計白當黑”。在虛白的背景上突出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的狀態(tài),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的表現(xiàn)形式特征,目的、內(nèi)容、形式得以高度統(tǒng)一。

虛實相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特點之一,畫面中留白部分即是“虛”是“無”,與物象的“實”(即“有”)體內(nèi)容相依相存,“虛”從“實”來,“無”中生“有”。為了突出主體而留出大片空白,自從黑來,自與黑是正反對比的辯證關(guān)系。沒有白的形態(tài)變化,黑色的形象也就無所依托,所謂“黑以白現(xiàn)”就是這個道理。老子很早就提出了“有無相生”的命題:“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道德經(jīng)》十一章)以車輪、器皿、房子為喻,說明“無”與“有”之間相互依存的辯證關(guān)系。在中國古代的繪畫理論典籍中,也對“留白”問題多有精辟的論述與探討:所謂“密處不透風,疏處可走馬”(清鄧石如語),“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畫筌》),清代張式《畫譚》云:“空白,非空紙。空白即畫也。”這種“以無勝有,意到筆不到”的手法,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智慧,成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西方社會追求對客觀物象形貌的精細刻畫與模仿,講究再現(xiàn)。由于歷史、政治和地域等諸元素的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積淀與民族文化心理有獨特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和理念,那就是重表現(xiàn)和含蓄,長于以有限表現(xiàn)無限,以“局部”來表現(xiàn)“整體”,以“虛”來表現(xiàn)“實”,追求“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潛在的審美標準廣泛地貫穿于人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尤其在文學藝術(shù)的領(lǐng)域里,這一特點表現(xiàn)得就更加明顯,不僅產(chǎn)生了難以計數(shù)的作品,而且隨之形成了深刻獨到、科學全面的理論體系。按照前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觀點,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的體裁也隨著歷史的腳步前進,不斷地豐富、發(fā)展、完善,形成了從先秦諸子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為主流體裁的衍變路線。在以上諸文體中,唐詩空前繁榮,題材廣泛。而含蓄作為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總體特征之一,對于篇幅有限的古典詩歌來說,含蓄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也正是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而獨特的審美思想的觀照下,“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周易·系辭上》),唐詩形成了趨于含蓄朦朧的“空白”意識,如“不全之全”、“黑白滲透”、“朦朧模糊”、“虛實”、“有無”等,以傳達審美過程中的言外之意、無言之旨。這種空白的含義既指視覺形象、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形式空白,又有寓寄的、情感的、意境的內(nèi)容空白。這些“空白”意識與文學意境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相互一體,融會貫通,客觀上增加了鑒賞文學作品的難度;另一方面又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文學審美的趣味性,試結(jié)合具體的詩歌作品分別論述如下。

蘇子在《赤壁賦》里感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辛棄疾《永遇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臨江仙》),都表現(xiàn)了古人對時過境遷的感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即使曾經(jīng)赫一時的繁華,也終究不可避免地湮沒在歷史的風煙中?!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物是人非或物人皆非的滄桑之變,自然容易引發(fā)騷人墨客幾多今昔之嘆與慷慨悲歌。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在今南京清涼山,原為楚國金陵邑。建安十七年(212)孫權(quán)重建并更名石頭城,是建康西部的防守要塞,相傳諸葛亮曾謂“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六朝統(tǒng)治者都視之為重地,到唐初已是廢城荒草,“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莊《臺城》),成為歷代詩人憑吊歷史滄桑的對象。劉禹錫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于和州刺史任上罷歸路過金陵,感慨六朝興亡,作《金陵五題》以引古鑒今?!妒^城》是組詩的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歷來備受贊譽。

首句石頭城的地形之險見于言外。用“故”用“空”,時間與空間結(jié)合,喚起滄桑悵惘、蒼莽悲涼的吊古意識。圍繞故都的群山依舊,而那些國家久已不復存在了。這里曾經(jīng)被詩家稱為“金粉六朝”,但由于荒淫誤國、相繼遷滅,“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已經(jīng)敗落成一座“空城”,人事不修則險地又何足恃?!俺薄彼拇蛑翱粘恰辈灰娀貞?,方知昔日的車水馬龍、紙醉金迷不再,只好惆悵地“寂寞回”,凄涼的潮聲恰似失落的嘆息。這兩句總寫江山依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diào)悲涼,感慨極深。盛衰浮沉,寂寞的是山、是潮、是月,是詩人、是歷史。山在、江在、月在、空城在,雖然“青山依舊在”,但已是“幾度夕陽紅”(明楊慎《臨江仙》)了:人不在、風流不在、繁華不在,王朝不在、時代不在。巨大的時空反差冰冷無情,正如矗立在面前的那堆廢棄亂石。

三四句寫月照空城,以明月作為古今治亂興亡的見證,抒發(fā)更為深沉的感喟。曾幾何時富貴風流轉(zhuǎn)眼成空,“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唐李白《把酒問月》),只有那一輪明月照常從“淮水東邊”升起,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過來看一眼廢墟遺跡。橫貫石頭城的秦淮河,曾經(jīng)是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槳聲燈影、徹夜笙歌,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舊時月”即是見證。吊古之情,從“圍故國”的山、“打空城”的潮到照“女墻”的月而推向高潮,一切都包蓄熔鑄在具體意象之中,意境較李白《蘇臺覽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更厚重、更深邃。

這首詩詠嘆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懷、字字真情,景中寓情言外見意。六朝相繼多少風流事,詩人并未涉及城內(nèi)的草木人事,而是寫城外沉寂的群山、凄涼的潮聲、朦朧的清月。周邊景物表面上似無關(guān)古城歷史,實則每一句里都隱含著常與變、瞬息與永恒之間的對比。詩人把四周群山、

潮水、當空皓月和城墻等荒涼景色,自然又巧妙地融入變與不變的哲學之思。無一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僅二十八字,似“空”實贍,含蓄雋永、力透古今,境界雄渾莽蒼、深邃幽遠,讀來悲涼之氣徹骨。

《金陵五題》自序:“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日:《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辭矣!”《唐詩品匯》載:山水月色皆無異于東晉,而“東晉之宗廟、宮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見矣。意在言外,寄有于無”?!对鲇喬圃娬n》云:“寓炎涼之情在景中。”清沈德潛評:“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華,俱歸烏有,令人于言外思之?!?/p>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題三閭大夫廟》是戴叔倫大歷中出仕湖南期間,路過三閭廟時所作的五絕,被稱為近體詩中的頭號微型盆景。三閭大夫是愛國詩人屈原的官銜,三閭大夫廟即屈子祠,在湖南淚羅縣汨羅江邊玉笥山上。屈原忠君愛國,卻兩遭楚懷王、頃襄王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都,屈原極度絕望,自沉汨羅江殉國。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沅江、湘江是屈原第二次流放地的兩條主要河流,其詩篇中多次出現(xiàn):“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屈原《懷沙》),“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屈原《湘君》)。沅水湘江洶涌深沉的水奔流不息,恰似屈子綿延不絕的深重怨恨,互文借喻。首句高亢如天外奇石直落,次句如渾厚古鐘震鳴,開闔呼應,境界闊大縱貫古今。屈原是楚國貴族中的杰出人才,對內(nèi)變法圖強、對外聯(lián)齊抗秦,招致腐朽貴族集團的嫉恨。忠心報國卻橫遭當?shù)兰槌甲嬒?,“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漢賈誼《吊屈原賦》)。屈子“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悲哀憤慨和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氣,彌漫在天地間。首句中“流”字實是水、“怨”雙關(guān),意謂屈子深重的愁怨,任那沅、湘兩江之水流淌了千年也洗刷不盡。這樣屈原的悲劇似乎跨越了時空距離而永恒,表達了長久以來人們對屈原的深切懷念與贊頌。李瑛認為:“首二句懸空落筆,直將屈子一生忠憤寫得至今猶在,發(fā)端之妙,已稱絕調(diào)?!?清李瑛《詩法易簡錄》)洵為中肯之評。

仰望屈廟附近的楓樹“層林盡染”如火,“(楓)玉霜后葉丹可愛,故騷人多稱之”:“湛湛江水兮上有楓”(屈原《招魂》),“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千載而下三間廟周圍的景色依然是江碧楓丹、風搖葉落的畫卷。作者追昔撫今,化用屈原詩中的名句,結(jié)句“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自然流出。落日余暉下,秋風拂過楓林落葉紛紛發(fā)出蕭蕭低吟,似也在訴說屈子千年的冤屈與不平。紅葉飄墜如在眼前,簌簌作響似垂耳際。此時、此地、此景、此情,更覺幽怨綿延,無限傷感化入秋日寥廓蒼穹?!耙跃敖厍椤?,畫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詩意雋永而余韻難歇,深遠的情思融會在特定的景色描繪里,使人覺得身臨其境而韻味綿綿。后兩句由虛轉(zhuǎn)實,以一幅秋景緊承前句之“怨”,含蓄點染,空際傳神,深化了對屈原的不盡悼念之情,意超言外?!盎陙項髁智啵攴店P(guān)塞黑”(唐杜甫《夢李白》),暗用《招魂》語含蓄自然。此詩結(jié)句,歷來得到詩評家的贊譽?!对姺ㄒ缀嗕洝贩Q:“三、四句但寫眼前之景,不復加以品評,格力尤高。凡詠古以寫景結(jié),須與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則流于寬泛矣。”鐘惺認為:“此詩豈盡三閭,如此一結(jié),便不可測?!?明鐘惺《唐詩歸》)施補華評:“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種悲涼感慨之氣,五絕中此格最高。”(清施補華《峴傭說詩》)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shù),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包容性的藝術(shù)。本詩未述屈子生平業(yè)績、廟宇磚瓦梁椽,而以屈原詩篇語詞繪眼前景,字面上不及屈原而意義緊聯(lián)著屈原。用形象的語言表達抽象的意緒,一腔幽思含蘊其中,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一唱三嘆,情不能已。這首小詩語短情長、語淺情深、語近情遙,雖只寥寥二十字,卻兼?zhèn)涿骼逝c含蓄之長,成為詠屈原的詩文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扒秸乐毙?,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他的不幸遭遇令司馬遷無限景仰與同情,詩人戴叔倫也情承一脈:“昔人從逝水,有客吊秋風。何意千年隔,論心一日同!”(唐戴叔倫《湘中懷古》)。

詩歌中的“留白”藝術(shù)有著堅實的哲學基礎(chǔ),“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道德經(jīng)》四十章),“無”中生“有”,“無”是“有”中的“無”,非絕對意義上的“無”。同樣,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的“虛”其實也是“實”、是“有”,也非絕對意義上的“無”。清人戴熙云:“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肆力在實處,而索趣在虛處”。“留白”技法從形式上的空白逐漸發(fā)展到思想感情表達上的空白,水墨之間的空白就開始在文字間顯示出趣味橫生、璀璨多彩的獨特藝術(shù)魅力。李戲魚在《中國畫論·神韻說》指出“詩之妙處在無字句處”,李白在《玉階怨》中對女子在室內(nèi)的兩個細微動作的描寫,足以引導讀者感受人物內(nèi)心千回百轉(zhuǎn)的不盡幽怨?!翱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詩人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無比憎惡、對生靈涂炭的深切同情洶涌澎湃?!霸娬撸局?,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唐孔穎達《毛詩正義》)詩歌重在抒寫人的主體心靈,由于自身體裁的特點,加之中國重含蓄蘊藉的審美觀念根深蒂固,因此推崇有所保留的寫意、造境,借助于意象、依靠必要的“留白”,以極具暗示性和模糊性的象征意義,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或者更為廣博深刻的蘊涵?!胺苍娢拿钐帲谟诳铡?清袁枚《隨園詩話》),梅圣俞說:“詩之工者,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薄霸娭撂帲钤诤顭o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清鄭燮《原詩》)大師們都一致肯定了“留白”藝術(shù)的重要審美價值與普遍存在性。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艱,若不堪憂”(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境界,“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的藝術(shù)方法,留給讀者一定的咀嚼、品味的“空白”余地,引導讀者在曲徑通幽、迷離恍惚中領(lǐng)略“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在言外”的求索之樂趣,從而最大程度地獲得充分的藝術(shù)審美享受。

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歷來重視虛與實的結(jié)合,注重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藝術(shù)效果。宋代包恢說:“詩有表里淺深,人直見其表面淺者,孰為能見其里而深者哉猶之花焉,心其華彩光焰,含蘊蘊藉,隱然潛寓嗜反少,何也?知花斯知詩矣?!?宋包恢《書徐致遠無弦稿后》)“空白”可以使文章虛實相生、富有張力,利于打開讀者的情感閘門,推動、誘導他們進行開創(chuàng)性的想象和聯(lián)想活動,實現(xiàn)“第二次創(chuàng)造”。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說過:“詩寫出來原就是叫人一點一點地去猜想,這就是暗示,即夢幻?!?法國馬拉美《關(guān)于文學的發(fā)展》)讀者的“猜想”解讀,將大大豐富甚至超越藝術(shù)作品中隱含的本原意義,一切已經(jīng)被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東西將被發(fā)掘出來,作家、藝術(shù)家有意留下的空白、間隙、象外之意、盲外之情,活躍在讀者的心際,從而可能遠遠超越作品表現(xiàn)的限度。讀者在“空白”中的再創(chuàng)造,把創(chuàng)作與欣賞、讀者與作者聯(lián)結(jié)起來,共同創(chuàng)造、豐富余味無窮的深邃意境?!熬撤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罢Z語明白如畫,而言外有無窮之意”(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評《竇娥冤》語),是意境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凝聚著藝術(shù)家匠心的“留白”藝術(shù),正是解讀作品深層含義的密碼。正是借助“留白”藝術(shù),那些注重“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的經(jīng)典作品,才越發(fā)綻放出了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3]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卷二):形勢門[M],仿宋建康府學刊本,光緒十三年,

[4]沈德潛,唐詩別裁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7]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責任編輯吳曉紅

猜你喜歡
留白賞析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尋與創(chuàng)造(外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詩詞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則)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早梅(節(jié)選)
“留白”藝術(shù)為語文教學注入活力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59:39
“留白”在信息技術(shù)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45:11
淺談留白在版式設(shè)計中的使用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yǎng)成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新東方英語(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
炎陵县| 玉树县| 唐山市| 新源县| 宾川县| 英山县| 西贡区| 三台县| 崇义县| 大厂| 昌黎县| 衢州市| 小金县| 浮山县| 安庆市| 北安市| 永新县| 友谊县| 奉化市| 延寿县| 麻阳| 平塘县| 铜鼓县| 墨江| 淮阳县| 迁西县| 巴塘县| 田林县| 固安县| 封丘县| 吉隆县| 赤城县| 卫辉市| 从江县| 闻喜县| 肥东县| 衡山县| 上思县| 东海县| 克什克腾旗|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