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深圳市市委輔樓工程施工方案,對其使用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優(yōu)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GBF高強薄壁管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2-0178-02
深圳市市委輔樓工程位于中共深圳市委大院內。該工程為一棟五層建筑,總建筑面積23341m2,建筑總高度為17.9米。其中:地下二層為市委大院地下車庫,層高為4.1米(地下二層)和4.5米(地下一層),建筑面積約15082m2,停車位382個;地上三層為市委機關輔助用房,層高均為4.6米,包括餐廳、多功能廳、會議室、辦公室以及活動室等,建筑面積8259m2。
該工程為框架結構,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柱截面尺寸有500×500、600×600,采用I、II級鋼筋,砼等級強度C25~C35,柱網尺寸為7200×8400,主梁截面尺寸為450×600。
該工程首層至天面均采用由梁板與GBF高強復合薄壁管組成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衛(wèi)生間及電梯機房樓面除外),總應用面積約20000m2。梁的高度為450mm,樓板厚度為300mm,GBF高強薄壁管直徑為200mm,標準長度為1米,工程使用空心管約7萬米。
一、施工方案介紹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施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防止筒芯或箱體在樓板內上下浮動或左右移動。否則會改變上、下翼緣的高度和肋寬及端間距,從而影響結構計算模型、影響樓板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須采用足夠技術措施防止筒芯或箱體上浮和平移。
(一)工藝流程
支設梁、板模板→綁扎梁鋼筋→在樓板模板上標出預留預埋位置線、GBF管肋間鋼筋位置線、樓板底排鋼筋位置線→綁扎樓板底排鋼筋→預留、預埋水電管線盒→GBF管肋間鋼筋安裝→安裝GBF管→搭設操作走道→綁扎樓板上排鋼筋→固定GBF管→鋼筋、GBF管隱蔽檢查驗收→安裝泵管→澆筑肋間混凝土→澆筑剩余部位混凝土→混凝土找平抹面→混凝土養(yǎng)護。
(二)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該工程采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是一種較特殊的梁板式結構形式,施工時除應遵循框架結構梁板鋼筋混凝土施工的規(guī)范外,還應重點注意掌握以下施工要點:
1.GBF高強薄壁管應準確定位和固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管的移位和上浮。
2.梁板鋼筋要求滿扎,且每排中間應配有分割網片鋼筋φ6@250。
3.柱節(jié)點部位鋼筋布筋較復雜,應明確各構件的受力特征,不應錯放或少放,對于雙向框架跨度較大的梁,其底筋在柱節(jié)點處應放在另一方向梁底筋的下部,面筋則放在上部。
4.水電預埋管線應沿梁及平行于GBF高強薄壁管長向敷設,在薄壁管范圍內不應于GBF高強薄壁管長向垂直或相交,或敷設在樓板厚度最小處。
5.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GBF高強薄壁管有無破損現象,一旦發(fā)現則應立即進行更換,對輕微的破損部位可用輕質材料封堵,以防混凝土進入管內,對于非標準長度的GBF高強薄壁管應訂制和安裝。
6.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以保證肋部混凝土的質量。對于GBF管的安裝固定,剛開始施工時遇到了安裝效率低、無法有效解決抗浮等問題,經過我們與施工單位技術人員的想方設法,最后采用φ4.0的焊接網片作固定格柵,成功解決了難題,固定方案如附圖所示。
二、技術優(yōu)點分析
(一)使用范圍
適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載、大空間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尤其是工業(yè)廠房、倉庫、車庫等。
(二)綜合造價低
與普通框架結構相比,由于自重的減少,支承樓板的柱、墻和基礎的荷載也相應降低,減少基礎及主體鋼筋砼的總用量,減少了模板損耗,減少了支、拆摸人工費用。但由于增加復合薄壁管的生產安裝費用,主體造價基本持平。由于降低了層高,提高了凈高度,相應減少了豎向水、電、風、電梯、內外墻裝飾費用。
(三)使用功能優(yōu)良
與普通框架結構比較,該技術可使用空間更開闊美觀,使用更加方便。經過多方案經濟測算和比較,該項目采用扁梁方案,梁比板高150,雖然未實現真正的平板,但使用功能如開孔洞方便、防火性能不會因為火災喪失應力而導致結構破壞等都比較優(yōu)良。
(四)真正實現空間靈活間隔
由于每層減少梁高0.5米左右,提高了凈空高度,有利于水平管線、空調和安裝。樓板可使房間靈活隔斷,墻體可任意移動。
(五)隔音效果優(yōu)良
此技術的封閉空腔結構大大減少了噪音的傳遞,克服了上下樓層的撞擊噪音干擾,隔音效果提高5~12分貝,解決了噪音問題。
(六)隔熱、保溫性能顯著提高
此技術的封閉空腔結構減少了熱量的傳遞,使隔熱、保溫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對于采用空調的建筑來說大大降低了空調費用。
(七)抗震性能好
空心樓板的剛度大,變形小,與一般樓板相比自重輕、抗震性能好。
(八)有效減少樓板結構裂縫
由于樓板剛度大,與框架梁的剛度差距大大減少,也就避免了以往由于梁板剛度差距大造成的板角裂縫的產生。
三、結語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的使用,不僅解決了較大跨度,對層高有限制的結構設計問題,同時也降低了建筑成本,節(jié)約了建筑材料,在結構受力、建筑適應性方面也是一種可以采納的技術措施。因此,隨著這項技術的日趨成熟,它將會被工程界廣泛接受和使用,具有遠大的發(fā)展前景。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也存在一些弊端:(1)使用范圍受限,根據技術性能、造價等分析得出結論,跨度6米以上的矩形樓板采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較為合理;(2)部分施工工藝難度較大,例如由于空心板的成型材料是GBF輕質材料密封管,其澆注時在混凝土中的浮力很大,因此在混凝土凝固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心管上浮,保證空心管位置正確,以免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和結構安全;(3)GBF材料的輕質高強度仍待進一步提高等。
參考文獻
[1]楊建軍,王茂,王金.現澆混凝土空心無梁樓蓋受力性能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2002,32(增刊).
[2]魏峰.在現澆樓蓋中應用冷軋帶肋鋼筋的分析與體會[J].安徽建筑,2005,(2).
[3]吳強.水平力作用下板柱結構的計算模型[A].全國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上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混凝土結構專業(yè)委員會,2005,(7).
作者簡介:陳洪藝(1973- ),男,深圳市住宅工程管理站項目主任,工程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