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場景,但這張照片卻是20世紀的經(jīng)典攝影佳作之一。
透過這張照片我們仿佛看到父親和兒子一路同行,來到了幼兒園門口。要分別了。兒子親吻父親,然后說聲“再見”。盡管我們看到的只是父子的側影,但從這個片斷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親和兒子之間濃濃的愛。那種溫馨和生活的氣息,滲透到看照片的每一個人心底!
你也曾上過幼兒園。你是否記得身后爸爸媽媽愛的目光?
根據(jù)《史記》的說法,駱姓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的后裔。當時的越國是傳自4000多年前曾經(jīng)中興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測,南方的駱姓人家應該都是大家熟悉的夏禹的后代。
不過,也有人認為駱姓最早出現(xiàn)在山東,然后才逐漸遷到江南各地。唐代的作品《姓纂》對于駱姓的來源是這樣考據(jù)的:“姜姓,齊太公之后有公子駱,以王父字為氏,望出內黃。會稽?!?/p>
駱氏的開始揚名是在東漢末年,也就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亂之際。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當時緊接著董卓的專權之后,是袁紹、袁術兄弟領袖群雄的局面。有一次,袁術的軍隊饑困,曾經(jīng)跑去向陳留相駱俊求糧。卻被駱俊嚴拒,袁術惱羞成怒,就派人把駱俊給暗殺了。這件事,使得袁術貽羞千古,卻使駱氏之名開始為人所知。
唐初的大文豪駱賓王也是駱氏家族的驕傲代表之一。
關于羅姓的來龍去脈,歷史上有很多姓氏學的古籍都有十分詳盡的考證。所有的記載上都說,羅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叫黎,是顓頊帝的兒子。祝融的后裔到了周朝時,被封于宜城,稱為羅國。當時的宜城就是現(xiàn)在湖北省的襄陽,在漢代曾被置為宜城郡。后來,由于這個地方被楚國占有,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縣),至周朝末年定居于湖南長沙,最后繁衍到現(xiàn)今江西的南昌一帶,成為長沙和南昌兩地的望族。在祝融氏的子孫向南遷移的時候,才開始以羅為姓。在羅姓家族中,《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最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