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為抬高自己的聲譽,讓門客收集眾說,并編寫成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為《呂氏春秋》。書寫好后,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秦都城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在這本書的句子中增加或者減少一個字,將賞千金。
這件事驚動了咸陽百姓,凡是識字的人都想去看一看。城門旁邊圍得水泄不通,非常熱鬧。有些人還真在書中看出了毛病,得到了呂不韋的獎賞。后來,《呂氏春秋》這部書,在廣泛征求百姓意見,反復修改后,終于成了著名的歷史典籍。
博士丁的話:
由此可見,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總是要經(jīng)過反復修改的,從來沒有“一揮而就”的文章;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了相當大的功夫。魯迅先生曾說:“文章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我們要寫出好作文來,必須學習古人嚴肅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
【楊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