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振寰
秦直道的開拓與發(fā)掘,首先是以嚴謹科學理論為依托,其次得益于一些心中有丘壑、敢為天下先的人本因素?!肚刂钡捞剿髋c研究》的出版,展示出秦直道歷史的無窮魅力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及文化歷史學價值,這些都是無可比擬的。該書的出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為以后開發(fā)與利用秦直道起到了奠基作用,可以說,倘若沒有該理論研究體系作指導,就沒有今天收效頗豐的秦直道發(fā)掘成果。
關于對秦直道的研究,據(jù)考古與歷史學家講,秦直道的研究是近30余年的事情。關于秦直道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于《史記》,司馬遷只有寥寥幾筆:“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薄睹商窳袀鳌吩鴤饔洠骸笆蓟视翁煜?,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背酥?,很難再找到更為詳細的記錄說明,更談不上研究了。隨后的兩千多年里,幾乎沒有人再關注秦直道的意義,秦直道隨同黃沙一起淹沒于荒草之中。直到上世紀70年代,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撰寫《陜西軍事歷史地理》時,寫有《秦始皇直道遺跡的探索》一文,為秦直道研究開拓了新領域。隨后,除1987年陜西省地方志編委辦曾組織史志工作者考察過秦直道之外,再沒有人對秦直道做過全面的研究。直到2005年7月,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召開了“中國·秦直道與草原文化研討會”,這是我國首次集中進行研究秦直道的專門會議,主辦方總共請來了北京、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地區(qū)對秦直道有研究的專家學者約160余人共同出席會議。最初參與研討的專家接到主辦方邀請之時異常驚喜,畢竟這是關于秦直道的第一個研討會。同時,許多專家學者也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發(fā)表自己的最新觀點,同時汲取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在這次會議上,眾多專家都對秦直道的研究和保護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會上,形成了《關于加強對秦直道遺址鄂爾多斯段研究與保護的建議書》及《關于秦直道遺址鄂爾多斯段的評價意見書》兩項成果,明確了秦直道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對秦直道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此外,在主辦方的主持之下,與會的眾多專家也拿出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并以最快的速度結集出版,也就是捌門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本彌足珍貴的《秦直道探索與研究》。著名歷史學家、北師大教授王子今說:“這本書的出版,凝聚了眾多專家的心血,同時由這么多的專家匯聚一堂,探索研究秦直道的歷史文化價值,尚屬首次,且規(guī)模大成果豐。這與東勝區(qū)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分不開,他們聯(lián)系專家,準備資料,籌備會議,編輯論文,進行了諸多繁瑣復雜的工作。僅僅是將這么多研究人員聚在一起開這個研討會,即是大功一件,可謂功不可沒?!?/p>
自漢代以后,秦直道就慢慢的被遺忘了,某些干道雖仍在使用,但很少有人將它與秦直道聯(lián)系起來。自從上世紀70年代,史念海先生實地考察秦直道的成果《秦始皇直道遺跡的探索》發(fā)表之后,學術界才重識到秦直道的重要性。而那次研討會上,論文集的出版,為秦直道的保護提供了許多可行有效的意見。我們知道,秦直道北起九原郡(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西南盂家灣村),南至秦都咸陽軍事要地云陽林光宮(今陜西淳化縣),穿越14縣,長達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80米,一般寬有20米左右,要對其進行保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秦直道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段就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境內(nèi),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歷來各級領導班子都較為重視這一文化遺存。1989年,東勝境內(nèi)的秦直道被東勝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該段秦直道遺址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3年開始,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著手保護秦直道遺址東勝段,投資800多萬元,2005年7月建設落成了秦直道遺址博物館,制作了大型秦直道復原沙盤,并征集了一批秦漢時期的歷史文物,邁出了秦直道文化開發(fā)的第一步。參與“中國·秦直道與草原文化研討會”的眾多專家學者,都極為欣賞東勝區(qū)的這一做法。秦直道遺址博物館的建立可謂一舉多得,既保護了秦直道遺址和遺址上出土的文物,又有了具體的宣傳場地。秦直道遺址博物館的建立,讓秦直道成為中國第一個以道路為主體的遺跡國保單位。由此可見,這個見證華夏文明奇跡的秦直道,這份祖先給鄂爾多斯人留下的珍貴而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其文化品牌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這本論文集可謂是融各家之言,展百家之長,以“中國·秦直道與草原文化研討會”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為主,共收錄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學術論文和其他文章共32篇,學術分量相當厚重。書中不僅收入了王子今教授的《秦直道的歷史文化觀照》,還收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辛德勇的《秦漢直道研究與直道遺跡的歷史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宋超的《直道與漢匈戰(zhàn)爭》、北京大學文博學院高崇文院長的《試論匈奴民族的發(fā)展與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孫家洲的《秦直道研究二題》、陜西歷史博物館周天游的《秦直道的價值與保護其遺址的意義》、北京大學歷史系程龍的《論秦始皇靈柩何以經(jīng)九原歸咸陽》、甘肅慶陽市博物館李紅雄的《略論秦直道修筑的時代背景及其歷史作用》、包頭教育學院廖文俊的《秦直道與九原地望》、陜西榆林市文物研究所王富春的《榆林境內(nèi)秦直道與南北文化交流》、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上海發(fā)展研究所郝誠之的《秦代直道的和平功能與昭君出塞的旅游價值》等多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這本書第一次將近30年間數(shù)十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這些研究成果再一次肯定了秦直道開筑與通行的重要歷史意義。書中對于其走向、規(guī)模、作用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考論,提出了許多新的創(chuàng)見。例如辛德勇教授的《秦漢直道研究與直道遺跡的歷史價值》一文中,總結了以往秦直道研究的成果,對于秦直道中段西線與東線的認識分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直道在秦朝時已經(jīng)修成,到了漢武帝時代仍然繼續(xù)使用,可見秦人所筑直道,不僅按計劃完工,而且工程質量也相當完善。他認為《蒙恬列傳》所謂“道未就”,應是指秦代規(guī)定的直道工程中“一些非常次要的輔助工程”尚未完全完工。對于直道南端何以起始于甘泉宮,辛德勇教授也進行了有說服力的分析。有關秦直道的考古調查收獲,如鮑桐《鄂爾多斯秦直道遺跡的考察與研究》、姬乃軍《陜西省延安市境內(nèi)的秦直道》、賀清?!堆乜h石門關近側大型秦漢遺址真?zhèn)伪嫖觥?、張泊《子午嶺秦直道考察手記》等,也收入到了這本論文集中,形成了對以往秦直道研究重要成果的一次比較全面的檢閱,也為學術界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提供了必要條件。
關于秦直道中一些長期困惑世人的問題由此也得到了解決??傮w上說,此論文集的出版,為學術界共同研究秦直道問題提供了條件。王子今教授興奮地說:“這本論文集的出版讓在場的研究者都知道了最新的研究結果,了解了同行們的進展,知道了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研究,讓大家都少走了一些彎路?!弊犯菰?,如今有這么多的專家來關注和研究秦直道,除了“中國·秦直道與
草原文化研討會”的召開和《秦直道探索與研究》的出版之外,還因為秦直道自身的魅力所在。
秦直道在秦代如同今天的“高速公路”,它既是一條重要的邊防供給線,也是一條中原民族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交流的大動脈,與長城共同構成了北部邊疆的重要防御體系,有著與長城同類的文化層級和品牌價值,有著與長城同樣重要的歷史教學、科學普及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多重功能,在歷史上曾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進步作出過特殊的貢獻?,F(xiàn)在我們再去探索秦直道,深挖其歷史價值,可以全面了解秦直道和秦代道路的形制、歷史沿革以及測繪、建造方法、道路規(guī)模、使用維護、附屬設施等最直接的、無法替代的珍貴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技術信息價值。秦直道的開通,便利了中原內(nèi)地與河套地區(qū)的交通往來,成了內(nèi)地通往北疆的大動脈,不僅對秦抵御匈奴,鞏固北疆,加強北方經(jīng)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后世也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秦直道遺跡以及沿線的古城遺址,對于我們研究秦漢北方地區(qū)的歷史,特別是匈奴的戰(zhàn)爭史、交通史、通訊史和民族關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歷史信息價值。秦直道同時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橋梁,西漢末年,昭君和親匈奴,就是沿秦直道北上的。此外,秦直道沿途的巨大沖溝,不僅展現(xiàn)了本地區(qū)兩千年來水土流失的情況,而且斷面上路基墊土層下壓著的秦代原生地層,也真實地記錄了這里秦代當時的地貌地質情況。
當論文集《秦直道探索與研究》面世之后,秦直道成為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通過此論文集,專家學者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通過觀察研究,可以看到多角度科學考察的新氣象:一、秦直道的開通和應用,在中國古代交通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作為典型性的標范,成為研究者關注的對象。二、對于軍事交通的發(fā)展歷程而言,秦直道也表現(xiàn)出里程碑式的意義。通過對其在兵員和軍需物資的調運、軍事情報的傳遞等方面作用的考察,可以總結有意義的歷史經(jīng)驗。三、以文化史考察的視角關注秦直道,也可以獲得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比如有學者進行過秦直道沿線扶蘇傳說的研究。四、近30余年的秦直道考古發(fā)掘中,秦直道文化遺址還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遺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同時還保留了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考古學上的重要信息。另外,秦直道縱貫南北,沿線民俗的交融點,也成為民俗史學者和社會史學者矚目的課題。
王子今教授告訴筆者,《秦直道探索與研究》出版之后最重要的學術動向,可謂一石多鳥,先是國家文物局“秦直道研究”課題的立項,繼而是相應考古工作的開展。作為課題組負責人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張在明研究員,近年主持了陜西富縣境內(nèi)秦直道遺跡的考古發(fā)掘,并取得了重要收獲。這也是中國古道路考古發(fā)掘第一次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專門實踐。
眾望所歸,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推進,秦直道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們的關注。中國生生不息的秦文明與草原文明有著不解的淵源,它是整個華夏文明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成為更多人研究與探索的新課題。為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秦直道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園區(qū),屆時將會有更多有關秦直道的研究新成果呈現(xiàn)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