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珠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創(chuàng)設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參與學習。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描述過這樣一種課堂:“一個教室,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邊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边@是一種多么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都融化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氣氛中,始終保持著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教得如癡如醉,學生學得其樂融融、輕松自如。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新課程的許多新理念都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下了許多空間,為了使學生在輕松、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大膽嘗試。
一、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我們的教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發(fā)展性活動過程。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師生之間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關系。我們就應做到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不再是單純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性學習,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減少學生對老師的畏懼感、緊張感,使其思維能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由地馳騁,充分發(fā)揮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學生之間建立友好、團結、互助的關系也是教學氛圍和諧的一個關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知道,班集體就如同一個小社會,大家要學會在這個社會中與人和睦相處。同時又教育學生,班集體更像一個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摒棄自私的、保守的、瞧不起人的不良風氣,形成奮發(fā)向上的學習氣氛,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從而更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閱讀。閱讀中理解詞語可以運用工具書,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緊扣上下文;背誦積累時,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體會語句敘述的順序的方法,或抓住關鍵的詞語的方法;感悟語言時也還學生以自主權。如教學《林?!芬晃臅r,有的同學就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進行欣賞揣摩。這樣,每個學生的閱讀都是積極的、主動的,因而學生很快就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為了徹底解放學生,我還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我就鼓勵學生說:“同學們,一棵大榕樹為何有鳥的天堂的美稱?它為何如此偉岸壯觀呢?你想跟誰一起探究呀?大家可以選擇好朋友,也可以選擇老師一起探究?!边@樣,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喚醒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閱讀實踐中。
三、教學生學會質疑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課堂上要學生們思考,必須先教會學生質疑。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不斷地質疑,從提簡單的問題開始,并適時啟發(fā)、引導。當學生提出疑難時,我們就啟發(fā)學生主動討論,組織學生認真剖析,去偽存真,抓住本質,把握重點,攻克難關。這樣把質疑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逐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只是聽者、答者,而是自主學習者。
有一次我在講解短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雄日為什么手捧空花盆?國王為什么選雄日當繼承人?大部分學生通過讀書討論后很快找到了答案。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雄日捧的花盆不是空的。”“為什么?”我雖然不明白他要說什么,但仍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耙驗樾廴照\實,所以他種的花是美麗的心靈之花,他的花比那些孩子的花美麗一百倍?!闭f的多好啊!這時又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老師,我想說說我自己。”我微笑著點頭。“有一次考試,我只考了78分,老師叫我們回去讓家長簽名,這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我害怕爸爸罵我就請同學給我簽,我也不誠實,以后我要象雄日一樣,做個誠實的孩子。”我高興地說:“你知錯就改,也是誠實的孩子?!边@時,一只又一只小手舉起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談論著,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
千萬別小看講臺下的小不點們,只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和諧、寬松、愉悅的舞臺,孩子們就能把他們的聰明才智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這樣的課堂就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