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艷
泰來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南與吉林省鎮(zhèn)賚縣為鄰,北連齊齊哈爾市,西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扎賚特旗接壤,東與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隔江相望,處于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三?。▍^(qū))交界處。全縣轄8鎮(zhèn)2鄉(xiāng),人口32萬。幅員面積3996平方公里,被國家和黑龍江省定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半農半牧縣、黑龍江省玉米制種基地縣。玉米播種面積達百萬畝。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并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提出抗低溫、促早熟的增產措施,來提高玉米產量。玉米產量年際間大幅度變化的原因不外乎自然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水平三個方面,本文主要從氣象因子來進行分析。
一、產量與氣象因子的關系
1、產量與溫度的關系。玉米是喜溫作物,其產量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主要是生育期各月的氣溫與玉米產量有明顯增加的相關性。據資料分析,豐年的5、6、7、8、9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別都比歉年高0.5~3.2℃。5月份氣溫高,有利早出苗,出壯苗;6月份氣溫高利于根、莖、葉營養(yǎng)體的生長。7、8月份氣溫高利于玉米生殖生長和籽粒的灌漿。
玉米的豐歉與生育期積溫有一定關系。據統(tǒng)計,豐歉年的積溫均相差240~320℃,并表現出積溫差的多,產量相差的也大,積溫與產量是正相關的。滿足玉米的積溫需要必須大于2200℃。經過對豐歉年積溫產量的影響的分析計算,平均積溫每增加一度,單產可增加0.31公斤??梢姡e溫是影響玉米產量年際間變化的主要因素。
2、玉米產量與降水的關系。我縣年降水量為380~400毫米,基本上滿足了玉米生長發(fā)育對水分的需要。
玉米產量的高低,不在于降水總量,而在于各月降水的分布(個別年份除外)。從降水量表明,玉米產量與5、6月份和7、8月份降水都有明顯的相關性。歉年5~6月份降水130.2毫米,少于蒸發(fā)量(214.2)84毫米,故歉年都春早,影響種子選種發(fā)芽和出苗,造成缺苗斷條而減產。同時春早也影響前期玉米營養(yǎng)體的生長,生育期拖后,造成霜前不能成熟,產量明顯降低。歉年7~8月份降水量318.7毫米,超出可能蒸發(fā)量162.2毫米,導致夏澇、低溫日照少,籽粒不灌漿,從而減產。
二、抗低溫 促早熟增產措施
分析產量與氣象的關系,目的是認識它、利用它、改選它和抗御它。為了充分利用我縣的自然資源和綜合試驗結果,提出以下幾條抗低溫、促早熟的增產措施。
1、選用早熟品種:品種是增產的內因,選用適宜本地的早熟高產品種,是抗低溫、促早熟,達到常年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性措施,豐單1號、興墾3號、豐和10等為適合我縣高產的好品種。
2、適時早播縮短播期:通常玉米是在氣溫穩(wěn)定通過8~10℃后播種,播期為4月15日~20日。比5月15日播種的早出苗10天,早成熟10天。建議我縣玉米播種期可提到4月15日~17日,可避免春旱和早霜的危害。
3、加強田間管理:多鏟多趟,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和病蟲害,改善水肥氣熱條件,促進玉米的早熟增產。①放秋壟,拿大草??蓽p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和翌年雜草危害,提高地溫促玉米后期發(fā)育,灌漿成熟。②在八月中旬玉米進行隔行去雄,及早去掉多余小穗,玉米在蠟熟中期站稈扒皮晾曬,是促進玉米果穗和籽??烀撍?,提高品質的增產措施。③壟溝深松。深松可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為玉米生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地溫提高1~1.5℃。
4、推廣增溫促熟的新技術:①因地推廣催芽座水種。是節(jié)水、擴大良種播種面積,不怕旱適時早播,出苗早、齊,充分利用積溫促早熟的措施。②種子低溫處理。種子低溫處理(種子浸泡一晝夜后,在0℃恒溫下放入菜窖1天),植物根系比對照發(fā)達,抗災力強,結實部位比對照低,早熟5~10天、③葉面噴肥:為維持后期葉片功能,補充作物營養(yǎng),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抗逆性,可于玉米拔節(jié)期畝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加尿素300克,對水30千克,溶解后葉面噴施,或可應用其他葉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