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魯娟
七月,當踏上英國倫敦的游學之旅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短短的二十天,卻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
當我們到達倫敦時,天空下起了綿綿小雨。在和風細雨中感受到的倫敦非常溫柔,沒有夏日的炎熱,也沒有人群的喧鬧,一切都好像靜了下來……我忽然意識到西方人對待生活正如這天氣一樣,他們過得隨性、悠閑。周末,沒有太多的人會待在家里繼續(xù)忙工作或學習。他們只是外出放松、享受。泰晤士河河岸,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愉悅的笑臉,輕松的腳步,一切都像是靜止的畫卷。街邊,是各式各樣的咖啡店,人們一邊聽歌一邊喝咖啡,別有一番情趣。
這是我對倫敦最初的印象,隨著我一步步走近她,更讓我看到了一個古典與現(xiàn)代、繁華與幽靜并存的城市。
古樸、文明的倫敦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一直是英國歷史與文化的中心。歷史悠久的古建筑依然佇立在那里,而一座座嶄新的現(xiàn)代化高樓又拔地而起,古老和現(xiàn)代形成鮮明的對比。隔著玻璃窗,你會看到那紅色標志性的電話亭,看到那著名的塔橋,看到遠處那飽經歷史滄桑的大本鐘,一種激動、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乘上汽車,我們首先參觀了大英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雕像,隨后便是盤旋而上的樓梯。剛上樓梯,就看到排成一列的古鐘,很有特色。聽老師說其中有一個是來自于中國的,我真想把它抱走。哎,只是體積太大,沒辦法。(阿木老叔:“喂喂,就算抱得動也不會讓你抱走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埃及館中的木乃伊。一開始還好,木乃伊是裝在木棺材里的,之后又變成了拆掉木棺材、只是被布包著的木乃伊,然后布都拆了,看到的木乃伊骨頭上還有肉,好惡心啊!最后……就變成骷髏了。天啊,實在看不下去了!我便不顧一切地沖出了埃及館。
隨后,我走進了中國館,一尊尊佛像、一幅幅畫一一陳列在我的面前,我也仿佛回到了我那可愛的祖國。接著,我懷著對日本文化的興趣走進了日本館。各式各樣的彩瓷美不勝收,還有日本式的房屋,很精致地擺放在那。進入韓國館,就被富有韓國韻味的書畫吸引。
我們又參觀了大英博物館里的圖書室。據說那里面珍藏的都是代表英國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文獻資料、書籍手稿,包括歷史上第一份保障人民權利的大憲章,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歌手披頭士樂隊的手稿。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度文、蒙古文和中文等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文書刊就有6萬多種。還有一個Chinese Jade(中華美玉)館,里面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玉雕、玉佩。
大英博物館。人類文化與歷史的交融地。
權力的象征——白金漢宮
這天,懷著崇敬的心情,跟隨著旅行車,我來到了夢中都向往的的英國女王居住地——白金漢宮。啊,又是一座恢宏雄偉的建筑!真不愧為女王居住、辦公的地方。白金漢宮本身就很吸引人,再加上前面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坪——五顏六色的鮮花在盛開,一群鴿子在那兒休憩。白金漢宮對面還有一個廣場,有一尊維多利亞女王雕像,更加讓人有種身處“世外桃源”的感覺。
白金漢宮是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蕦m是一座灰色建筑物,四周圍著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上聳立著許多雕像。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臺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宮殿是四層樓的正方形大建筑物,宮內分為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余間廳室,此外還有占地遼闊的御花園?;▓@里花團錦簇,美不勝收。除了皇宮內部外,值得參觀的地方還有:皇家美術館、皇家馬廄和知名的禁衛(wèi)軍交接典禮?,F(xiàn)在白金漢宮已對外開放,每天預約而至的人潮如一條長龍。
最讓人懷念的是白金漢宮的換崗儀式。每到這個時候啊。人山人海,但看還是要看一下的。想想女王陛下也真是不容易,如果換了是我,天天那么多人企圖窺視的話,不瘋掉,也被吵死了。士兵們開始奏樂,皇家衛(wèi)隊開始進行換崗儀式。雖然這不能和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氣勢相比,但是在人口較少的英國。這種景象也是很壯觀的。騎馬的衛(wèi)隊在軍樂和口令聲中,進行各種列隊表演,并舉槍互致敬禮,一派王室氣象。
全新的感受——倫敦塔橋
早就聽說,登上塔橋是了解塔橋歷史、建筑,以及欣賞泰晤士河風光的最佳地點。在游覽過白金漢宮后,我們便來到了倫敦塔橋。
它建于1886至1894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筑聯(lián)接而得名。倫敦塔橋的兩座主塔高140英尺,兩塔之間跨度為200英尺。橋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橋面可以開合,平時通車。橋椅開啟時可容萬噸船只通過;上層為一條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旁裝有玻璃窗,行人簽橋可欣賞泰晤士河景色。我與同伴大步流星地登上了懸空人行道,所見之處是一片沉靜祥和之美。站在橋頭向遠處望,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任由遐想的思緒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越飄越遠……船靜靜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上,漣漪一圈圈地散開,把我的煩惱也一絲絲地散開,帶走了。
這時遠處的大本鐘剛好響起,“咚——”這沉重而鏗鏘的鐘聲相信1000米以外的人都能聽到吧。
我喜歡倫敦,雖沒有更多時尚的琉璃,也沒有擎天的高樓,但歷史的滄桑卻為這些古老精致的哥特式建筑烙上了最珍貴的印記,仿佛滿頭銀發(fā)的慈祥老者在為來人講述一段又一段值得細細品讀、深深回味的人生經歷;透著淡淡的奢華,卻全然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勢;不茍言笑,卻友好和善。正如莎翁所說,倫敦是一個永遠不會讓人厭倦的城市。
這次的游學之旅真正讓我體會到了這點。
(212000江蘇省鎮(zhèn)江市實驗學校五(3)班)
(指導老師吳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