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追憶母親

2009-07-30 07:37:14張曉川
黃河 2009年3期
關(guān)鍵詞:陽城母親

張曉川

2003年春節(jié)前,我偕妻帶子回家和母親一起過年。這是父親去世后的第四個年頭了,為了讓母親能感受到更多的歡樂,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我們一定會回去和老人住幾天。但這次看到的情形卻和以往不同,一向精神飽滿的母親顯得很憔悴,讓我的心隱隱地不安和著急起來。在我的一再追問下,老人告訴我:“前幾天站在樓口讓風吹著了。不要緊,過兩天就好了?!辈涣弦估飪牲c多,母親突發(fā)高燒,我趕忙從柜子里找來感冒退燒藥,妻子服侍母親吃下,并蓋好被子。折騰了大半夜,母親簡單發(fā)汗后,燒退了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妹從陽城縣人民醫(yī)院請來大夫為母親診治。大夫說,沒什么大事,吃點藥,休息休息就好了。當時正值年前,母親念叨著,快過年了,吃點藥就好了。我們也沒太在意,天真地以為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小病,于是聽從醫(yī)生吩咐,沒再深究下去。就這樣,母親拖著病體和我們過了一個春節(jié)?,F(xiàn)在想起來,那極可能是某種病癥的前兆,只是我們當時太大意了。

節(jié)后,我們返回單位上班,母親的感冒還未好利索,哥哥和我叮囑弟妹:“老人們可能有個講究,年前臘月和年后正月不想去醫(yī)院。如果還不見好,一定要盡早住院。”

怕事偏有事,擔心不幸被言中了。剛過正月十五,母親就住進了陽城縣人民醫(yī)院,發(fā)燒依舊,只是仍沒有檢查出什么大問題。醫(yī)生只是簡單用了些退燒藥和抗生素。大約一周后,母親病稍好些,便出院回家休養(yǎng)。

可是沒隔幾天,母親再次高燒,等我們兄弟重新返回陽城時,母親已第二次住進了醫(yī)院。姐姐、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妻子和我,正月天兩度在醫(yī)院相聚,心里實在不是個滋味。這次不比上次,母親住院時間較長,二十多天里邊檢查邊治療,病情一直不見好轉(zhuǎn)。此時,“非典”已在許多省市蔓延開來。

當時,全國各地的形勢都很嚴峻,我們擔心母親會受到“非典”的影響而加重病情,于是哥嫂在專醫(yī)院找了一位內(nèi)科專家,我也帶著石圪節(jié)醫(yī)院的兩位院長,共同回陽城為母親會診。當時母親的額下淋巴已明顯有一個小指頭肚大小的腫塊。在醫(yī)生們的建議下,我們將母親接到了長治最好的醫(yī)院——和平醫(yī)院。

醫(yī)院急診大樓的頂層空蕩蕩的,除了醫(yī)生護士就只有母親一個病人和她的兒女們?!胺堑洹睍r期,除非萬不得已,誰也不想出門,更不愿踏入重災區(qū)的醫(yī)院。我的同事和侄兒小波輪流背著母親,從北樓跑到東樓,從樓下背到樓上,遵照醫(yī)生吩咐,又一次系統(tǒng)地檢查了個遍。大夫們一項項仔細分析檢查的結(jié)果,還是沒能找到發(fā)燒的原因,只是肯定地說不是“非典”。

折騰來折騰去,整整一周時間,母親越發(fā)痛苦,越發(fā)顯得疲憊不堪。最后,醫(yī)生決定做淋巴取樣。兩天后,我們最擔心的結(jié)果最終出來了,根據(jù)病檢結(jié)果,母親得了惡性淋巴腫瘤。更糟糕的是,這種腫瘤和其它腫瘤不一樣,除了烤電化療,再無其他好辦法。

通常說來,如果是年輕人,或者說身體強壯的人做化療,效果一般比較明顯??赡赣H的身體已經(jīng)非常虛弱,烤電很可能讓她再也無法起床下地,再也無法支撐下去。全家人在樓道里哭成一團,誰都不忍心將這樣的結(jié)果告訴老人。面對母親,我們強顏歡笑,安慰她:“不著急,慢慢就會好起來的?!?/p>

在和平醫(yī)院的二十多天里,我和哥哥輪流侍候母親,全家人也都在醫(yī)院陪著。醫(yī)生們束手無策,除了輸最好的藥為她增強抵抗力,實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我和哥哥弟弟商量,遵醫(yī)囑帶了十多天的藥,把老人送回陽城做保守治療,希望能盡量延續(xù)她的生命。

在陽城又維持了二十多天,主要由弟弟妹妹侍候。因為我是單位抗“非典”領(lǐng)導組組長,哥哥是屯留縣公安局的領(lǐng)導,他的職責也與抗“非典”管理非常直接,因而我們只好穿梭于單位與陽城之間。

在病情危急的最后關(guān)頭,我們尊重母親意愿,把她送回老家龍掌村,第二天母親就去世了。時間定格在2003年5月29日(農(nóng)歷癸未年四月二十九)。

“非典”時期送母親,

撕心裂肺欲斷魂。

埋骨還須桑梓地,

寄托哀思承后人。

母親走了,子女們更多的是痛心和無奈。真是“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啊。一直到現(xiàn)在,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都歷歷在目,有媽的感覺多好?。?/p>

母親過世給我的打擊很大,我一下子成了沒娘的孩子。母親在時,盡管我已年過四十,在她那里多少還可以有些孩子氣。她老人家走了,我更感覺母愛的珍貴。這五年來,我一刻也未曾忘卻她,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她。

母親是離龍掌村正西六華里的孔池村人。聽母親講,從小家境較苦,她兄妹四個,母親、舅舅、大姨和小姨。我的親生姥爺是個有音樂細胞的人,除了下地干活,長年呆在村里的戲班里。姥爺體弱多病,在母親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姥姥養(yǎng)活四個子女很是吃力,大姨只好讓下白桑鄉(xiāng)洽村一戶富足的人家領(lǐng)養(yǎng)。家里的生活窘境是養(yǎng)姥爺?shù)郊液蟛胖饾u好起來的。因而母親從小就成了可用的“勞力”,為了生計,家里家外無所不干。她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了18年。

母親和父親結(jié)婚時,父親任西峪學校校長,是知識性新青年,再加上爺爺奶奶比較開明,因而母親婚后不久就被送到石臼上學,從一字不識的村姑變成了追趕潮流的學生。她聰明好學,是班里的尖子,尤其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母親知書達理,人也漂亮,是周圍出眾的女子。

婚后的母親和父親相敬如賓,上學期間也不耽誤做家務,不忘孝敬公婆,不忘養(yǎng)兒育女。后來,因為父親工作變動,母親跟隨父親出陽城,上長治,后又到屯留,先后在長治的梅輝坡、屯留的東河北、余吾、城里東街和西街等地居住過。

母親一生共生了八個孩子,成活下來的有四個,哥哥、我、妹妹和弟弟。姐姐是父親前妻所生,先是跟著奶奶在老家,后來隨母親到屯留城里上學,和母親一起生活長達十余年,在外人看來,根本不像是養(yǎng)母女關(guān)系。

聽母親說,我出生那年正住在長治梅輝坡。農(nóng)歷三月的一個傍晚,當時父親在晉東南團地委上班還未回家,母親腆著疼痛不已的肚子到了地委大門口,是傳達室的同志把父親叫出來,用車子將母親送到了晉東南地區(qū)醫(yī)院——如今的和平醫(yī)院。當晚,我順利降生。不久父親被選派到中央團校學習,行前特意把小姨從陽城接來,專門侍候坐月子的母親。當時居住的屋子不到十平米,非常簡陋,是房東長期未用的一間舊房子,上面還露著天。父親和同事簡易搭蓋后租下了這間小屋。父親走后不久,便遇上連陰雨天,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地上除了擺放接雨的鍋碗瓢盆,幾乎再沒有下腳的地方。更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大風把剛搭好的屋頂給掀去大半。母親還不能下地,只好緊緊地抱著我躲在床角。小姨哭著跑到爸爸上班的地方,叫來父親的同事,用雨布苫蓋好屋頂,母子這才躲過一場災難。母親因此受了驚嚇,重感冒了一場。

我和哥哥都出生在晉東南地區(qū)醫(yī)院,為了紀念父親在長治工作這段經(jīng)歷,母親給哥哥取小名“長生”,給我取小名“治生”。三歲那年,為了不讓遠在陽城老家的爺爺奶奶孤單,我被送回了陽城老家。記憶中,村里人每每逗我,總是說:“你是要的,是從老遠老遠叫楊柏山(陽城西北的一個大山區(qū))的地方要的,所以才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痹偌由衔业膫€子長得快,母親逢年過節(jié)寄回去的衣服和褲子大多不合身。在試穿過程中,奶奶會順口說:“這當媽的就不知道孩子有多高?”隨后便把衣服袖子邊放開,或者在好好的褲子下邊掛個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當時不懂事的我心里滿是疑惑,私下里常犯嘀咕:我真的是要的?這種記憶持續(xù)了相當長的時間,不但使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陰影,還對母親產(chǎn)生了曲解。

一直到我上初中的時候,才明白了許多。17歲那年,我到屯留上班后,又和母親生活在了一起,但心里還是有一層隔膜。等到我為人夫、成人父時,才明白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才明白做父母的艱辛和無奈。我為曲解母親而懊悔,為得到母親不盡的愛而驕傲。

聽哥哥講,母親雖文化不高,但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傳統(tǒng)教育,從小就嚴格要求她的孩子們,學習要認真,寫字要整齊……她給了子女們一個很好的啟蒙教育。母親善于畫畫,靈感一來就動手作畫,紙上、布上、墻上、器物上,到處留有她的“作品”。逢年過節(jié),各家各戶都要灑掃庭院、張貼年畫,我們家還多了一樣,那就是粘貼母親用紅紙剪的窗花。母親的畫和家里的刺繡品伴隨我們長大成人,伴隨她走過一生。至今在老家久已荒蕪的老宅墻上,還留有母親畫的作品,它已成了我們緬懷母親、激勵后代的“文物”。這些手藝是她陶冶情操、減輕心理壓力的重要法寶,使她能坦然面對困難,輕松應對挑戰(zhàn),并在生活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

母親的心靈手巧是遠近聞名的,她做的針線活無人可比。改革開放前,生活品供應還不充裕,農(nóng)村普遍流行手工繡花,繡花被面、繡花枕頭、繡花枕巾、繡花鞋、繡花鞋墊、繡花手絹、繡花門簾等。母親買來五顏六色的絲絨細線,有序地擺放在直徑一尺多的針線盒內(nèi),然后把需要繡花的布料用特制的圓形竹圈套箍起來,在繃緊固定好的布上用有色筆畫上精美的圖案,然后照著圖案用繡花絲線一針針鉤繡,完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繡品。母親的創(chuàng)意好,繡花技術(shù)更好,繡出來的繡品精美絕倫。有時她不勾畫圖案,直接用繡花針就能完成一幅繡品,成為十里八鄉(xiāng)姑娘媳婦崇拜的偶像。逢年過節(ji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能收到母親給做的花鞋墊,她還挑選好的繡品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親戚朋友和鄰居如有特別的需要,母親從不推辭,每次都熱忱幫助。

孩子們要結(jié)婚了,她會提前準備得非常妥當,發(fā)揮自己的長項,準備好精美的繡花枕頭等。繡品圖案的設(shè)計帶著她永久的祝福,什么“鳳禧牡丹、兩口喜歡”,什么“海雞串石榴、兩口不圪扭”等等。至今,妻子還保留著兩個精美的繡花枕頭,成為對母親永久的紀念。

母親手巧,她可以在十分鐘內(nèi)用棉花和破布條扎成老虎、貓、狗等動物飾品。她還是裁剪縫制衣服的好手,使用縫紉機非常嫻熟,全家人身上穿的衣服、掛的物飾,都是母親親手縫制而成,里面飽含著她的汗水和對親人濃濃的愛意。

“六二壓”前,母親在屯留縫紉社上班,她不但能獨立完成設(shè)計,還經(jīng)常幫助同事,裁、剪、縫樣樣精通。班上能干,回家不閑,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通宵達旦為周圍鄰居縫制衣服。家里人心疼她,她卻總是說:“別人說了哪能不幫忙?誰能不求人?”這種理念奠定了她在鄰里中的好人緣。

母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婦女,講不出什么微言大義,但她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教育,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不追求個人榮華享樂,一輩子默默無聞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母親是典型的中國家庭式婦女,和父親分工明確,男主外女主內(nèi)。在家里,父親和子女都歸母親管。父親是“臺面上的人”,城里鄉(xiāng)下到處奔波,生活非常辛苦。為了侍候好父親飲食起居,無論父親調(diào)到哪里工作,母親都一直跟在身邊,洗衣做飯,養(yǎng)兒育女,默默地承擔起家里一切事情。她總是說:“頂梁柱在,家就會興旺發(fā)達?!睘樽尭赣H到家就可以吃到熱乎可口的飯菜,母親總是把好吃的優(yōu)先留給父親;父親午休,她會守候在一旁,到點準時叫醒父親上班。為使父親走在人前,她特別留心周圍人的穿著打扮,看到有人穿上樣式好的衣服,就有意上前觀察,有時還跟到人家家里去量尺寸,回來后照著新樣式為父親做。當時生活還不很富裕,父親的穿著卻大方得體,常常招來同事們羨慕的目光,還懇求母親照父親衣服的樣式給他們裁做。我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那就是父親不回家不能開飯。如遇特殊情況,母親會讓我們先給父親送去,然后我們才能開始吃飯。為使父親感到家的溫暖,能有一個工作的好心情,她不讓父親做家務,再苦再累也不向父親訴說,多少困難都自己扛著,有委屈了頂多在被窩里流點淚。

隨著父親工作變動,每到新租住的地方,母親都會開墾出一小塊荒地,種些瓜果蔬菜。父親退休后,她和父親在房前屋后種滿了各種蔬菜,為的是通過勞動換來生活充裕,為的是讓孩子們能吃到新鮮蔬菜。我們每次回家,父母總是用菜地里的新鮮瓜菜提前做好香噴噴的飯菜,或燉雞塊,或豇豆米湯配油圪嘟,或燒餅和西紅柿拉面等。我們休息了,母親不想打攪我們,飯菜熱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年節(jié),父母把“陽城蒸饃”一個個切開后,用火圈在火上烤得金黃金黃,然后用小箱子裝好,等兒女們回去分發(fā)享用。我們休假結(jié)束要返回單位上班了,母親和父親依依不舍的送到門外。母親眼里噙著淚水,一再不厭其煩地吩咐:“工作要操心,要注意身體?!彼P(guān)愛子女是那樣盡心,每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都能感受到她對子女的疼愛。

在母親的字典里,有父母、丈夫、兒孫,唯獨沒有她自己。母親為家里付出的最多,她孝敬公婆,侍候丈夫,養(yǎng)育子女,撫育孫子,一路走來,她也老了。母親記得家里每個成員的生日,但她卻“沒有”自己的生日,從來也沒有提及自己的生日。子女們每每提到此事,她總是說:“現(xiàn)在吃的這么好,每天都在過生日,不必了。只要你們過得好我就高興了?!蹦赣H為我們操碎了心,盡管晚輩們都非常孝順,但終其一生也沒有享受到兒女們?yōu)樗^的生日。現(xiàn)在想起來就心酸,這種自責會伴隨我們一輩子。

母親勤勞儉樸的一生,折射出五千年中國女性特有的質(zhì)樸無華的品質(zhì),自我犧牲、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意識,更體現(xiàn)出無私無畏、無怨無悔的母愛。

在母親的教育下,五個子女健康成長。她給了我們強健的體魄,我們從她身上明白了責任的意義,學會了吃苦耐勞和節(jié)儉的美德。我們家屬于干部家庭,可我們并未沾染上一點紈绔習氣。穿的衣服和常人一樣,雖說破舊卻干凈整潔。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即使破爛不堪了,也要做成鞋背,納成鞋底,不敢有半點浪費。母親還用這些布條和裁衣服后剩下的邊角料一點一點湊對成精美的褥子面、椅子墊等。而母親穿的襪子由新到舊,每雙襪底易磨爛的地方都有她用破舊背心縫補的痕跡。

母親隨父親到屯留安家后,雖沒有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可她仍保持著勤勞的習慣,仍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美德。全家人也像平常百姓一樣吃著煮疙瘩、炒酸菜等家常飯。她怕我們肚餓,會多煮些剩下放在火爐上焙干,給我們帶在身上做干糧。改善的時候,孩子們吃稠的,她喝稀的,有時連稀的都沒有了,她就餓著肚子隔頓。她拖著瘦弱的身子,經(jīng)常到菜市場或菜地里撿拾菜葉,好點的洗干凈后做給我們吃,差點的喂雞。我們正處在長身體時期,需要營養(yǎng)補充,她帶著我們推碾磨面,采集野食,想方設(shè)法為我們改善伙食、準備干糧,像春季的槐花、柳絮、苦菜、麥蘭菜等,母親會做得非??煽?,而她自己卻舍不得吃一點。她常說:“寧讓爛了,也不能斷了。”這種美德伴隨了她一生。后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經(jīng)常回去看她,每次都發(fā)現(xiàn)先前帶給她的食品仍存在柜子里,有的甚至過了保質(zhì)期。她告訴我,日子要節(jié)儉著過,浪費敗家,節(jié)儉才養(yǎng)家,給我講“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

母親的家教很嚴,她是我們做人辦事的一面鏡子,教育感染著我們。在生活上盡量滿足我們,在學習工作中引導我們,在原則問題上決不姑息放縱我們。

姐姐是五個子女中年齡最長的,母親就把她作為榜樣來教導我們。對姐姐的教育,母親從不避嫌,做錯了事情,同樣嚴厲批評,嚴加管教,姐姐的學習成績因而一直保持優(yōu)秀,在屯留中學一直是前幾名,要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前途肯定無可限量。母親教姐姐做針線活,教姐姐成家的本事,讓姐姐帶頭管理弟妹,幫助母親干家務活,在外人眼里是那樣和諧美滿。

我們兄妹從未見過母親發(fā)火生氣,卻都怕她。她的孩子們個個像她,溫柔親和的性格中藏有剛毅和堅強,遇事不慌,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文革初期,父親是屯留余吾公社的一把手。在那場全國性的大災難中,父親沒有幸免,被打成走資派。聽母親講,原因是我家門腦上掛的毛主席像被雨淋了。紅衛(wèi)兵把家搞得一塌糊涂,僅有的一件有價值的父親參加全國共青團九大和中央領(lǐng)導的合影也不知去向。后來二老為打探尋找原物,托人復制都未能如愿,成為終身遺憾。

父親被帶走,家被抄了,母親沒有哭,她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支撐起這個家。在那段不分是非的日子里,全家人嘴被堵著,行動受到監(jiān)視,連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母親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極力保護著子女的安全,同時四處打探父親的下落,給父親送飯,為父親送去體貼和安慰,帶領(lǐng)這個家熬過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母親這種陰柔剛毅、鎮(zhèn)定堅韌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感染了我們,影響了我們,使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沒有被困難和痛苦嚇倒。

母親去世了,永遠離開了她深愛著的,也深愛著她的親人,留給我們無法彌補的悲痛。

母親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像眾多女性一樣操持著家務,生兒育女,繁育后代。但對我們兄弟姊妹而言,不但是身軀的遺傳、血脈基因的遺傳,更是文化修養(yǎng)的傳承、品德的傳承、精神的傳承。母親去了,她美好的品德、精神將生生不息,一代代永遠得到延續(xù),將驅(qū)使著我們,在修身治家的同時,用感恩的心回報家庭,用感激的心回報老人,用感動的心回報社會。

猜你喜歡
陽城母親
山西晉城陽城次營鎮(zhèn):蠶桑宴打造綠色生態(tài)品牌
母親的債
陽城:桑葉茶『火』了 農(nóng)民樂了
天下為家
“禹都陽城”的文獻考察
珞珈史苑(2017年0期)2017-01-27 12:28:37
給母親的信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陽城的善政
文史月刊(2015年8期)2015-10-21 01:05:07
淮上重鎮(zhèn)——秦漢谷陽城遺址
大眾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 08:21:32
母親
小說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4:08
悲慘世界
福海县| 沽源县| 满洲里市| 商南县| 海盐县| 仁化县| 卓尼县| 普兰县| 珠海市| 灵石县| 碌曲县| 章丘市| 靖边县| 通许县| 遵化市| 海阳市| 台南市| 文昌市| 科尔| 平利县| 剑川县| 盐边县| 台南市| 策勒县| 民丰县| 古蔺县| 浦县| 会同县| 泰来县| 江达县| 湛江市| 秦皇岛市| 蒙自县| 宽城| 长治市| 竹山县| 密云县| 天柱县| 措勤县| 玉门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