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軍
[摘要]運動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推動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等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鍛煉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心理品質和競爭意識,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學校的運動會大多以一年一次的田徑運動會為主,且過分強調田徑運動的競技性,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樣的運動會模式與實際需要大相徑庭。因此。對中小學運動會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參加,真正達到全民健身、正確健身的目標,是學校體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運動會改革創(chuàng)新主體地位
學校運動會的初衷是以育人為最高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它以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貫徹“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增強體質、日常鍛煉和普及為主,目的是全面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組織能力。而現(xiàn)行運動會組織方式單一,項目設置單調,參與面窄,評獎方式單一,缺乏學校特色,與教學脫節(jié),比賽時間長等都不利于學校運動會的正常開展。因此,學校運動會必須改革創(chuàng)新。
一、學校運動會改革的目標和措施
學校運動會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改變原有運動會比賽內容機械單調、比賽形式一成不變的現(xiàn)狀,淡化競技型的比賽模式,構建融群眾性、競爭性、多樣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體的學校運動會新模式。營造一個既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滿足他們豐富課余生活,鍛煉身體及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又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持久興趣,體驗運動的樂趣的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學校運動會的改革包括:
1.觀念的改變
新課程改革要求貫徹“健康第一、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xiàn)廣大學生的運動、健康和人文等綜合素質,以育人為根本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為中心,推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學校運動會要突破舊的傳統(tǒng)思想束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圍繞素質教育,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改變“從小無參與機會,長大無參與意識,成長無參與能力”的狀況。運動會在檢驗競技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廣泛的參與性,使項目更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新課標的思想,讓每個學生都能參加比賽,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使運動競賽更具有生命力。
2.項目的變革
運動會的項目設置應大膽革新,減少競技性強的項目,增加娛樂性、趣味性的項目,充分注意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并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設置運動會的項目,從而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參與運動會,能體驗到體育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因此,設置運動會項目應該為體育與健康教學服務,體現(xiàn)新課標的有關精神。競賽的內容與形式的選擇應緊密結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
運動會項目設置可分為競技項目、健身項目和休閑娛樂項目等。競技項目設置要發(fā)揚和繼承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文化和精神,為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提高運動能力,展示高水平運動技術的舞臺,樹立運動健身榜樣,為學校競技體育選拔和培養(yǎng)優(yōu)秀選手。健身項目設置可采取將運動能力與健康素質相結合的內容為主體,如陽光伙伴、50M×10迎面接力、障礙接力跑、拋擲實心球等,著重發(fā)展普通學生的基本運動素質和健身素質,提高基本的活動能力和機體工作能力,充分結合體育課教學內容,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和反映。休閑娛樂項目以高質輕負的運動休閑項目為主導,增加項目的娛樂性、趣味性,如袋鼠跳接力、飛鏢、足球射門、籃球投籃、體育舞蹈、棋牌類、游戲等,著重滿足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的身體活動的要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豐富文化生活,培養(yǎng)體育活動興趣,建立正確的體育審美觀和價值觀。同時,注意增加集體項目的數(shù)量。也可以在校園內開展體育吉尼斯紀錄大獎賽,趣味項目挑戰(zhàn)賽等,還可根據學校特色,開展特色項目比賽。
3.組織管理的改革
長期以來,教師對學校體育運動會的包辦,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運動會其實也可以放手讓學生組織,借此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策劃能力、處理事件的能力,使運動會成為鍛煉和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充分調動體質弱或運動能力較差學生的積極性,使這些在傳統(tǒng)運動會上的觀眾變成改革后運動會的參與者。通過角色轉換使學生拓寬體育知識,加深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培養(yǎng)運動興趣。
4.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改
校運會要面向全體師生,全員參與,全場互動,使學校體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終身。為了讓學生體驗更多的成功的喜悅,運動會可不設預賽、復賽,只有決賽,合理編排后每組取名次,使每組比賽的競爭和得分率更高,這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在運動會上,讓家長和教師都成為運動會的參與者,編排一些游戲項目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進行,讓他們享受到體育的快樂。安排一些適合教師參與的比賽項目,或者師生共同比賽,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針對學校學生人數(shù)多、年級多的現(xiàn)狀,可以分學段開運動會,不同學段的運動會,競賽內容、項目也可以不同,小學低段以趣味性、游戲性項目為主,高段的初中、高中則逐步增加競技性項目的設置。
5.獎勵評價辦法的調整
學生運動會的舉辦不僅僅是為了決出比賽的結果,更是為了運動會上學生的參與過程。因而運動會結束后的評價不能僅以運動成績的好差來論英雄,應對運動會過程中的各種積極現(xiàn)象進行全面評價。
運動會要想方設法多設獎項,盡量讓參加者都有成功的體驗。在獎勵時多考慮團體賽的綜合成績,讓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除每個單項外,還可以設置“優(yōu)秀運動員”、“精神文明隊(員)”、“最佳表現(xiàn)獎”、“最佳進步獎”、“最佳稿件獎”等,使大多數(shù)運動員獲得獎勵或表揚,讓成功的光環(huán)不只籠罩在少數(shù)人的頭上。在獎勵辦法上也可做些改變,一張獎狀、一塊獎牌都會使參與者“陶醉”其中。另外,設計班旗和班歌,來個簡短的升旗儀式,更能使那些勝利者欣喜不已。
6.職能范疇的拓展
學校運動會應打破原有的單一的一年中集中在幾天的組織形式,開展“體育節(jié)”活動,組織開展各種帶有廣泛參與性和娛樂性的競技體育活動。運動會與學校的日常體育活動相結合,制度化地開展小型競賽,不僅參與人數(shù)多、受益面也更廣,而且時間上的安排可以更加充分,同時可以提高學校場地器材的利用率,也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體育骨干,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
在舉辦運動會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如組織體育知識競賽、體育圖片展覽、體育保健知識介紹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和現(xiàn)狀,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強化體育意識,確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掌握體育鍛煉的科學原理、方法,從而更自覺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
二、學校運動會改革的意義
通過學校運動會的改革,使學生親身體驗比賽過程,或見證了比賽過程,增強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愿望,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競賽賽制和項目的設立向著“趣味性強、普及面廣、參與性高”等綜合性運動競賽方向發(fā)展,充分調動了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熱情,使他們在體育比賽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鍛煉身體,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淡化競技、展現(xiàn)個性”的學校體育宗旨與理念。通過改革,學生對參加運動會的態(tài)度、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欣賞能力都有所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
1.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對學生興趣偏好的關注直接關系著運動會比賽方式改革的成敗。新舊比賽方式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采用改革后體育比賽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參加比賽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參加比賽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個體潛力得到發(fā)揮。
2.學生參加體育比賽觀念基本形成
良好的比賽觀念有助于學生體驗參加體育比賽的成功和享受參加體育比賽的樂趣,并通過這種體驗反饋給賽前的準備過程,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生“我要參加”的思想動員。
3.學生欣賞體育運動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在自我練習的過程中或在觀看他人表演、競技比賽中,體驗了美的享受,提高了體育欣賞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該活動過程的興趣和偏好。
4.學生組織比賽能力提高
不同的運動會比賽方式對學生自己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性。無論是對學生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學生自我學習評價能力、助人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采用改革后運動會比賽方式的效果要好于傳統(tǒng)的比賽方式。
5.學生的運動成就感得到滿足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運動成就感的滿足具體體現(xiàn)在體育成績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上。而學生運動成就感的滿足又促進了學校體育工作總體水平,尤其是學校競技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
學校運動會應該讓它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運動會應該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huán)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和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精神。隨著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學校體育運動會也在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它必將越來越顯示其價值,發(fā)揮其作用,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