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從用籬笆圍了起來,邊上就長了一棵樹。由于不妨礙種菜,就一直沒有動它。后來,菜地荒了,籬笆沒了,門前就多出一棵樹來。
孩子四歲時去了一趟鄉(xiāng)下,回來問我:“媽媽,爺爺家院子里有一棵棗樹,我們家這一棵也是棗樹吧?”大人不在意的事,經(jīng)孩子一問,就會顯得非常復(fù)雜。聽了孩子的問話,我頓時猶豫起來。我還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樹。于是每有人來,我就多了一件事,那就是,問他們是否認(rèn)識那棵樹。
一天,農(nóng)校的一位朋友來,喝茶敘舊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這棵樹你該認(rèn)識吧?”他看了一會兒,說:“這是一棵李子樹,一看葉子就知道。”當(dāng)天晚上,我告訴兒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們家的那棵樹是李子樹?!?/p>
寒來暑往,日復(fù)一日。李子樹一天天長大,就在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xué)的那一年,它開花了。此時,適逢他爺爺從鄉(xiāng)下來。他看著房前的李子樹,說:“今年你們有櫻桃吃了,你看你們門前的那棵櫻桃樹花開得多茂盛啊?!?/p>
“爺爺,那是一棵李子樹?!眱鹤咏o爺爺糾正。
“傻孩子,李子樹什么樣子,我能不知道嗎?你家的這一棵是櫻桃樹?!睜敔斀o兒子糾正。
被我們叫了三年的李子樹,原來是棵櫻桃樹。
爺爺走后,花開始飄落,幾粒青色的果實開始顯露出來。
就在兒子等著吃櫻桃的時候,不知是因為當(dāng)年的雨水太多,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樹上看得見的幾個果子開始脫落,直到一個不剩。那棵樹從此再沒有人關(guān)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聽說開發(fā)公司要在這兒蓋一棟大樓。一位測量員在那喊:“這是誰家的核桃樹?要移趕快移走,明天挖掘機就來了。”
明明是我們家的櫻桃樹,怎么又成了核桃樹?我從家里出來,說:“那是我們家的櫻桃樹?!?/p>
“櫻桃樹?我沒見過櫻桃樹,還沒吃過櫻桃嗎?你看看上面,明明掛著一顆核桃?!睖y量員邊說,邊順手指向樹梢。
那兒確實掛著一枚小小的核桃。我們家房前的那棵樹,不是一棵櫻桃樹,它是一棵核桃樹。
十年過去了,每次想起我們家門前的那棵樹,心里總有說不出的感慨。這棵樹多次被我們張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實,向我們證實了它的真實身份。
有時我想,這棵樹是不是上帝派來向我做某種暗示的?它要我知道,作為一個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真正認(rèn)識你。
確實如此啊!自古迄今,地球上誕生了那么多的人,在他們中能被我們長久認(rèn)識的,都是那些在生命樹上,結(jié)出了引人注目的果實的人。
(選自《深圳商報》)
點燃思維
這是一篇立意高遠、喻意深刻的小品文。文章通過給一棵樹“命名”來告誡人們,只有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才有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樹的名字不斷發(fā)生變化。從李子樹到櫻桃樹,再到核桃樹,之所以人們會看走眼,就是沒能抓住樹的根本——果實。從人的角度看,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只憑第一感觀就給事物下結(jié)論,結(jié)果弄得啼笑皆非;從樹的角度分析,要想讓別人認(rèn)識自己,就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每個人都是一棵茁壯的大樹,都有其價值。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能飽食終日,碌碌無為。在某個行業(yè)、某個時期,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價值。用勞動之美給人性增輝,用智慧之泉給社會助力,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本文由樹及人、由事及理,說理透徹,讓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是一篇十分難得的佳作。在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手法,透過某些現(xiàn)象來揭示人性的本質(zhì),喻理于事、以小見大。
【黃書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