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憶
不久前同學給我一本漫畫書,封面是一只可愛的戴著黑色墨鏡的小兔子,書名卻是《漫畫兔的自殺》。這只兔子義無反顧、一輩子如一日地將自殺當作消遣,甚至當作事業(yè)。作者將兔子想出的上百種殘忍的自殺方法用卡通的形式展現(xiàn)在四格漫畫中,似乎想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童話對人們說“自殺無罪”。
無獨有偶,英國漫畫家AndyRiley也出了本類似的書,叫《小白兔自殺手冊》。書中將變態(tài)的自殺描繪成一種黑色幽默。讀罷,我的頭皮一陣發(fā)麻。
曾經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臥軌自殺;想“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的顧城殺妻后自縊于樹下;把撒哈拉生活描繪得多姿多彩的三毛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梵高在向日葵金色的陰影里扣響了結束自己生命的扳機……
他們用美好的理想和高超的技藝建立起來的龐大的藝術宮殿很華美,卻脆弱得不可依傍。殘酷的現(xiàn)實如蟲豸一樣吞噬了他們的夢想與抱負,于是富麗堂皇的宮殿開始搖搖晃晃,直至轟塌。
他們并不是不熱愛生命,他們只是不懂得,生命是一株需要陽光雨露滋潤的植物。雖說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熱烈的夢,一口苦水勝于一碗白湯,一場痛苦勝于哀樂兩忘,但如刺般尖利的情感是要不得的。
某日翻看報紙的娛樂版,看見長長的一串自殺的藝人名單。其中不乏瑪麗?蓮夢露、翁美玲、周璇、阮玲玉、張國榮等中外知名的大牌明星。這些乘坐著凱迪拉克,伴隨著震耳欲聾的ROCKMUSIC在四線超級公路上疾馳,隨時可以收到fans的藍色妖姬,享受星巴克燭光下的焦糖和瑪奇朵的明星,曾被多少人用膜拜的眼神注視。
高處不勝寒。
這世界上不乏這樣一些人:覺得自己吃不飽,穿不暖,活得不好,便想到用自殺來尋求所謂的解脫。對此,我深不以為然。據說阿拉伯人飲茶有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若愛情,第三道淡若微風。既然生命的痛苦與人相伴一生無可避免,那么只要你不自我加重它,它就只會孤單地存在著,與你相安無事。
人生總是苦事多于樂事。如果有人希望自己一生全是快樂,不要任何痛苦,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一種快樂都必須以它得到某種痛苦為條件。所以苦與樂是相對的,人生難免于苦樂。但人平常好像已經習慣于只追求快樂,因為那是生命的本能。而對于痛苦只會覺得是一種壓力。但那些用自殺的方式將自身的不幸擴大的人,他們同時也把這種不幸傳播給了別人。
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停下來反思。在重視經濟建設的同時,是不是也該重視國民的心理素質?
但,我不反對有時勇敢的死比茍且偷生要藝術得多、英雄得多。
烏江畔,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甲午戰(zhàn)爭中,海軍提督丁汝昌拒絕投降并自殺殉國;老舍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斗侮辱后,悲憤交加,投湖自盡;傅雷不堪忍受迫害,與妻子朱梅馥一道服下毒藥……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安怀脏祦碇场薄案毁F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茍且偷生地活著,這喪失尊嚴的生命又有何意義?
契訶夫對企圖自殺的人進了一言:一、善于滿足于現(xiàn)狀;二、很高興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倸w“生活是美好的”。
莊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p>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p>
余華在《活著》中寫道:“就算死了,也要活著!”
活著是一種常態(tài),你哭著也得走,笑著也得走。與其哭著走,不如笑著走。自殺,不可取!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中學籀園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