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直
由石泉縣城沿漢江順流而下,寬敞的國道像一條彎曲的布帶在山腰間延展著。沿江兩岸全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上生長著蒼松翠柏,山上野竹花開斑斑,放出陣陣清香……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到了新開辟的旅游處女地——后柳鎮(zhèn)。
4月的后柳,滿山青枝綠葉,花紅柳綠,春意盎然。小鎮(zhèn)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居民在門前擺攤設點,出售農副土特產品,鮮魚活鴨到處可見,木耳、茶葉、雞蛋是這里最好的特產。無論是蔬菜、肉類,還是家禽蛋鮮,都無農藥化肥污染,吃到口中純香純香。就拿雞蛋來說,蛋黃如金,深黃滑潤,和大城市的蛋口感迥然不同,凡來這里的人,都大筐大筐地往回捎雞蛋。
在一處茶館暫短休息后,我和老伴向老街走去。這是當地僅存的一條老街,建筑物破舊不堪,土木結構,房上的瓦片長滿了宗草,雖是老式建筑,卻少了些許古典風范,無多大保留價值。街道也狹窄得很,哪能與今日高樓大廈相比!
現今的后柳鎮(zhèn),是在拆遷了舊時一段老街上新建的,街道寬闊平坦,隨地形起伏而彎轉,道路兩旁全是紅磚樓房,多為2~3層,小巧玲瓏,非常秀氣,比起老街上的房屋店鋪不知要好多少倍!因此,吸納了外地客商,活躍了市場,增加了財政收入,有力地支持了“三農”,富民政策也得到體現。
鎮(zhèn)政府設在街道南端轉彎處高臺上,五年前我來這里,僅僅是一座三層不新不舊的樓房,很不顯眼,人文環(huán)境很差,開放意識薄弱。現在,新建了辦公樓,要進政府院門,必先上十多個臺階,階梯又寬又高,院門宏偉壯觀。在政府院門兩旁,正在興建樓閣繕館,木質建造,高大雄偉,氣勢非凡,這都是為招商引資而建,給小鎮(zhèn)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在經過一座小學校門前時,我愣住了!原先學校是兩排低矮的瓦房,而今卻是三棟嶄新的三層樓房,校門也不再是木柵欄了,修得氣魄,很有文化氣氛。變化之大,使人感慨萬千!整個小學坐落在一個土丘上,周圍綠蔭叢叢。清雅幽靜,是個教書育人的好地方。在科教興國的時代,用科學發(fā)展的眼光興校辦學,體現了當地政府關心教育、重視教育的理念。
后柳鎮(zhèn),好山、好水、好景致,加上空氣新鮮,環(huán)境優(yōu)美,真乃“世外桃源”。前二十多年坐失了改革發(fā)展的機遇,未有較大變化,近幾年來,猛然醒悟,覺著是個旅游景點,才興辦旅游事業(yè),新蓋了樓堂館所,增添了景點設施,新建了碼頭,供游人參觀游覽。沿著江岸,修了草坪長廊,便于游客欣賞大自然美景,不料外地來客蜂擁而至,使旅店應接不暇,有些老外,也來舒心,真正成了個名副其實的旅游勝地。
駐足雕粱畫柱亭間,手扶護攔,遙看江心,反射在水中的天邊云彩、冉冉紅日,映出縷縷紅色云霞。山腰的樹叢映入江中,把江水染成綠色,使人頓悟“青山綠水”之由來。與我同行的著名書法家馬德馥,雖八十高齡,看到漢江氣勢不凡,采金船鳴笛而過,興致勃勃,他說:“這里景色如詩如畫,正是詩人畫家作新的好地方。”
過去的后柳,是以傳統農業(yè)為主的農村小鎮(zhèn),約百十戶人家,交通不便,市場凋零,自“退耕還林”之后,山坡變綠了,農民變成了居民,由生產者轉變?yōu)橄M者,大多數人靠打工經商生活,這是農村改革一大變化。
農民沒了土地,年輕小伙出外打工,姑娘們上山采茶,很多人開了商店。從外地返鄉(xiāng)的民工,在金融危機下,回當地興辦實體,自主創(chuàng)業(yè),家家戶戶走上了富裕之路。
后柳之行,感受頗多,心潮澎湃,吟詩一首以記之。
紅瓦樓房綴綠洲
古鎮(zhèn)后柳變新顏
漢江從此彎向南
江心來往采金船
青山綠水真可愛
身居龍地賽神仙
江南春色盡彰顯
詩情畫意難寫全
當地政府應揚長避短,把旅游業(yè)當做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完善設施,興辦實體,吸引客源。相信后柳鎮(zhèn)將會成為石泉縣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為世人所向往的幸福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