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水游
重翻瞿秋白先生的《餓鄉(xiāng)紀程》,當首就有他寫的詩《無涯》,愁緒低徊,疑問密布?!爸?知否?倒懸待解/自解解人也。/徹悟,徹悟,餓鄉(xiāng)去也,餓鄉(xiāng)將無涯。”他到底是個舊文人,卻在政治的浪濤中翻滾,由不得自己,怎能“自解解人”啊。這首1920年寫的詩,比起同時代的胡適的“蝴蝶體”不知要強多少,更不輸當代的“朦朧詩”。“倒懸待解”又何止政治與文學的糾葛,又何止是物質與精神的掙扎?!
早在瞿秋白寫這首詩之前,1914年3月楊昌濟先生在日記中寫道:“席間座客所談,多賭錢、漁色、招權、納賄之事,此皆中上等社會,宜為國民之模范者,乃腐敗惡濁如此,良為可嘆。彼等習慣已成,未由挽救。惟與青年之天良尚未鑿喪者講明義理,使未入腐敗社會以前,即知此等事之為俗惡,庶將出入社會之時不為所動?!贝说葼罹?,移之目前,仍然可矣。這么多年的文明進步終未化融這般“俗惡”,中上等社會猶然,而青年之天良仍未開鑿出適當?shù)闹腔壑?,人人身置其中,個個樂于趨眾,不醒不智,哪來源頭清潔?這事用得著“倒懸待解”的。
近來讀民國元老顏惠慶的自傳,他在后記中有一段話,還是抄錄如下:“……在我國歷史上,王朝興衰,治亂循環(huán),決不鮮見,一位賢能明君的出現(xiàn),就會出現(xiàn)一朝太平盛世。真如孔子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我國國民非常守法,善于效仿榜樣,愿意隨時為家庭幸福和國家繁榮辛勤勞作和貢獻智慧與力量。所以,仁慈和強有力的統(tǒng)治者,只需維持天下太平,就可以開創(chuàng)一個隆盛的黃金時代。千百萬民眾所求只是安屠樂業(yè),讀書人有書讀,農民有地耕,手藝人有活干,商人有買賣做?!薄包S金時代”確是民心所向,偉大民族的復興實是夢寐以求?!案砂偃f民眾”的要求也是生活的基本底線,然現(xiàn)實之中“安居樂業(yè)”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日常生活幸福的指數(shù)到底有多高,自由的空間到底有多大,這怕是也要“倒懸待解”的。
蕭一山在《清代史》里也寫道:“復次民權主義而論,社會原有自治的規(guī)模,鄉(xiāng)里的道德,被推主持其事,權力很大,所以人民對于官府,除了納糧興訟外,幾乎全無關系。自清末抄襲日本的成法,頒布自治章程,由官代辦,這真是剝削民權,摧毀幾千年社會的基礎!……前清的人民有冤抑,可以‘告御狀,民國的人民有冤抑,簡直打不起官司。幾項基本的自由,一點都沒有保障,人民還敢要求行使四權么?……”前清如何,民國又如何,明眼人一看就知。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怪相”,乃至民國的人民不敢要求“四權”,那時人心思變,法律又謹嚴,出現(xiàn)這等情況該打誰的板子呢?同樣要“倒懸待解”的。
“自解解人”需要清明的理性,更需要真正的民主與法治,還有精神健康、向上提升的社會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