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桐
采訪顧仁榮,這個長久以來的夙愿,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實現(xiàn)。
從國家稅務總局到會計師事務所,他順利完成了事業(yè)的轉型;從“脫鉤改制第一家”到“中國本土排名第一”,他始終堅持將工作做到最好。
顧仁榮,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
作為本土最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當家人,他在注冊會計師行業(yè)中長袖善舞,不斷前行。實現(xiàn)夢想,他只用了十二年。
◎來自機關的注會行業(yè)實干家
身為本土第一大所總經理,顧仁榮卻是半路出家。然而,說起他和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緣分,卻由來已久。
1984年大學畢業(yè),顧仁榮進入了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作。他在政府機關發(fā)展得很順利,一直是稅務總局官員里各個崗位晉升中最年輕的那個人。從主任科員到經濟師再到副處長、主持工作的副處長,可以預見,沒有意外的話,頭腦機敏、勤勉敬業(yè)的顧仁榮,仕途前程肯定會一路燦爛輝煌下去。
“那時做工作,只需付出50%的精力就足矣,其余的50%便無處可使?!鄙蟼€世紀90年代初,時任國家稅務總局法規(guī)處副處長的顧仁榮這樣形容自己當年“吃不飽”的狀態(tài)。
此時的他,萌生了重新定位職業(yè)發(fā)展的念頭,開始尋找一個更能施展理想和抱負的舞臺。
而外面的世界,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當時的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已經有人先行“下海試水”,他們的舉動悄悄撞擊著顧仁榮年輕的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夫妻兩個人都在機關工作?!被叵胪拢櫲蕵s認真、誠實地分析著自己。
1991年,財政部組織首次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對稅法頗有研究的顧仁榮被領導推薦參與了考試委員會專家組的工作,一千就是17年。隨著工作的深入和時間的推移,他對注會行業(yè)的認識和發(fā)展?jié)u漸了然于心。
1996年,經過反復思索和權衡,顧仁榮毅然放棄了國家稅務總局有著光明前途的“鐵飯碗”,投身到會計師事務所建設中,去追尋一份當時并不確定的未來。
有一句歌詞說“千萬里我追尋著你”,顧仁榮這一“追尋”不止千萬里,還有漫長的時間跨度——12年。他用這12年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從畢業(yè)工作到離開國家稅務總局,是12年;從投身事務所到取得今天的成績,同樣是12年。兩個12年,加在一起,成就了眼前的顧仁榮。
◎脫鉤改制第一家
顧仁榮始終記得他的第一單大客戶——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而這單業(yè)務的取得,和脫鉤改制又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離開國家稅務總局的顧仁榮來到中瑞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瑞所)時,該所的年收入只有30萬元,處于虧損狀態(tài)?!鞍阎腥鹚ǔ扇珖?0名的大所”,這是顧仁榮最初的夢想。他微笑著回顧自己當年稍顯稚嫩的想法。
7年過后,全國百強事務所前10名中,赫然有著中瑞華恒信的名字。最初的夢想已然成真。這其中,脫鉤改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初,顧仁榮通過認真學習國務院、財政部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領導有關事務所體制改革的講話精神,通過對當時國際上“六大”會計公司組織管理體制的研究,通過對中瑞所成立三年來經驗教訓的總結,逐漸認識到:會計師事務所的國有官辦體制不改變,行政干預、部門或行業(yè)壟斷、不平等競爭等弊病就將繼續(xù)存在下去,“獨立、客觀、公正”的執(zhí)業(yè)宗旨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要走向國際、參與國際會計市場的競爭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在深入思考之后,顧仁榮堅決要求與國家稅務總局脫鉤,歷經“好話說盡,腿跑細”,終于在1998年3月完成改制,而其他事務所一般在1999年~2000年才實現(xiàn)脫鉤改制。
作為當時全國第一家成功完成脫鉤改制的部屬所,“中瑞”的名字很快傳遍了整個行業(yè)。接下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在全國推廣中瑞所的改制經驗,中瑞所開始有了知名度?!懊撱^改制要算是中瑞所‘發(fā)家的起點啊!因為我們提前學會了‘游泳,贏得了發(fā)展的先機”,顧仁榮這樣評價說。
1998年,財政部發(fā)文要求國有企業(yè)會計報表必須由注冊會計師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向社會推薦符合大中型國有企業(yè)審計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被譽為“脫鉤改制第一家”的中瑞所位列推薦名單的第一位。中國一汽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yè),也就是在這一年,成為了中瑞所的第一批國企審計客戶?!皬拇?,國有大型企業(yè)在我們的客戶中一直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顧仁榮驕傲地告訴記者。
說起中國一汽,當時他們組織人員來中瑞所考察,看到的是一批年輕而有魄力的執(zhí)業(yè)人——專業(yè)、努力、勤奮。當中國一汽上午來電表示可以談談,得知消息的顧仁榮下午就直接奔赴了長春。當時,北京的氣溫不是很冷,而長春卻是寒風凜冽。當穿著單薄的顧仁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現(xiàn)在中國一汽時,這單生意已然有了答案。
就是憑著這股韌勁,顧仁榮帶領事務所攻克下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夢想需要實干,才能實現(xiàn)。
“我們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是因為趕上了機遇”。顧仁榮總結發(fā)展經驗時,將功勞讓出。然而,趕上機遇,也要具備抓住機遇的能力。
◎做大做強永不止步
談到事務所的發(fā)展,必定會談到做大、做強、做出去的話題。
然而早在行業(yè)尚未明確提出“做大、做強、做出去”之前,顧仁榮已為事務所做大、做強、做出去進行了大量的實踐。他提出要內涵與外延并舉,盡快提高事務所的綜合實力,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
上世紀末,制約我國注會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事務所規(guī)模過小。顧仁榮認為,事務所只有上規(guī)模、上水平、上檔次,才能滿足客戶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提高抗風險能力,才能真正迎接我國加入WTO后所帶來的挑戰(zhàn)。
“做大、做強、做出去,思想上要明確,行動上要謹慎。謹慎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做大、做強不可能一蹴而就”。顧仁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0年1月1日,中瑞會計師事務所與當時隸屬于財政部的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實行“強強聯(lián)合”,成立中瑞華會計師事務所。
2000年3月18日,中瑞會計師事務所與法國本土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薩理德會計師事務所“中外合作”,在北京成立中外合作所——薩理德中瑞會計師事務所。
2001年10月1日,中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與中恒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成立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
2008年1月1日,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與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成立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目前中國本土第一大所。顧仁榮介紹,目前的中瑞岳華共有員工3000多名,其中注冊會計師超過1000名(國內唯一一個注冊會計師過千人的事務所),全國會計領軍人才13名(約占整個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領軍人才的10%);分支機構19家,分布在香
港、上海、天津、山東等18個地區(qū);業(yè)務收入超過9億元,其中總部收入4億多元,分所收入3億多元,境外分支機構收入2億多元。
2008年1月1日,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加入RSM國際,同時設立中瑞岳華(香港)會計師事務所。
“做大、做強、做出去”戰(zhàn)略,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躋身世界10強是我的新夢想”
對于事務所合并,顧仁榮可稱是專家。
回顧這三次成功的合并,他一語中的地總結道,“如果合并僅停留在形式上,必然會面臨很多問題,畢竟各自的背景、企業(yè)文化、發(fā)展理念都不同。事務所合并想要成功,首先要有胸懷,要有真誠的合作態(tài)度,否則很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其次要做到制度先行,要按規(guī)矩辦事,否則很容易發(fā)生爭議,無法合作下去”。
談起事務所合并的具體經驗和感想,他如數(shù)家珍。
一是合并雙方要有誠意。合并首先要人合、心合。充分認識到對方的優(yōu)勢,遇到分歧時要能夠從大局出發(fā),互諒互讓,求同存異。
二是合并要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要積極主動地向有關領導匯報、溝通,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獲得主管部門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合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三是合并要取得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合并前與股東和員工充分進行討論,一起分析利弊,共同展望兩所合并后的前景,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消除部分員工存在的疑慮;將合并談判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各自的股東和員工通報、解釋,獲得股東和員工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合并工作要統(tǒng)籌安排。事務所合并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從談判、簽約、申報、籌備到最后對外宣布成立,都要有計劃、有組織、有落實,工作扎扎實實,忙而不亂。強調一個“統(tǒng)”字,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協(xié)調,有條不紊。
12年前,顧仁榮為了個人能有一番作為走進中介行業(yè)。如今,作為本土第一大所的掌門人,已入不惑之年的他仍然充滿斗志:“還想再干十幾年?!睘榇耍櫲蕵s有更大的夢想,“等到自己退休的時候,希望我們的事務所能夠躋身世界前10位。”他從容、自信地說。
對于這樣的宏偉目標,顧仁榮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他算了這樣一筆賬:“現(xiàn)在中瑞岳華的總收入是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率20%計算,13年后退休時,就是近100億元人民幣。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躋身世界前10位不是沒有可能的!”
“我從沒有后悔過這份選擇?!笔聵I(y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有了相應社會地位和榮譽的顧仁榮,帶著溫和的笑容說。而這一切,都是他以事業(yè)為先、為大,多年辛勤耕耘的結果。
12年的機關工作,為他的會計事業(yè)奠定了基礎。12年的中介生涯,他的會計事業(yè)不斷前進,風生水起,不斷給注會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鼓舞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