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艷
金秋十月,在祖國60華誕的喜慶氣氛中,“第三屆中國國際仙人掌及多漿植物精品展”于北京植物園盛大開幕。展臺前人頭攢動,在其中一類乍看上去就像是有花紋的“小石頭”的植物前,人們更是圍得水泄不通。這種“小石頭”長得小巧玲瓏卻又體態(tài)豐滿,精致可愛,更讓人驚訝的是有些“石頭”還開著絢麗的花朵,讓人稱奇不已。這就是“生石花”。
神秘的“石頭”大家庭
生石花的拉丁學名為Lithops,人們通常稱其為flowering stones,它屬于雙子葉植物綱石竹亞綱番杏科生石花屬多肉植物。生石花原產于南部非洲干旱地區(qū),1811年被英國植物學家w,J,伯切爾(William JohnBurchell)發(fā)現(xiàn),但長期得不到重視,直到20世紀初學者們才開始對它展開科學考察和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識別出的生石花品種也越來越多,由1900年發(fā)現(xiàn)的3個增加到1971年的78個種,但學者們對生石花是否有這么多個種一直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只有48個種。多年的紛爭,在南非科爾夫婦的研究成果面前逐漸平息了。
科爾夫婦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生石花,通過長期野外考察,他們研究了原產地的幾乎所有生石花品種,采集了超過400種不同的標本,并給每一種標本編號,這就是著名的“科爾編號”(Cole No,)。進入新世紀,科爾夫婦又把生石花屬分為種、亞種、變種三級序列,計有38個種(其中露美玉種尚有爭議)、15個亞種、26個變種和2個栽培品種,還詳細介紹了每個種和亞種的形態(tài)和地理分布。他們的研究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科爾編號也被廣泛應用于生石花研究中。
除了科爾編號外,我國的生石花愛好者還沿用了日本植物界對生石花屬不同品種的傳統(tǒng)命名,如“日輪玉”、“石榴玉”、“太古玉”、“荒玉”、“紫勛”等,或是親昵地叫它們“石頭”。
長相奇異的小“石頭”
生石花的體形、體態(tài)和顏色極好地適應了原產地的環(huán)境。它主要由兩個對生葉片和根組成,莖極短,兩片對葉聯(lián)結而成為倒圓錐體。生石花生長在沙礫質土壤中,我們往下俯看時只能看到它的葉片頂部平面,其外觀酷似石頭。為了度過炎熱干燥的旱季,生石花的葉片長得很肥厚,它們可以借助皮層內發(fā)達的貯水器官保存水分。葉片頂部被稱為“窗”,比較平整,可以透過光線,使倒圓錐形葉內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頂部兩片葉之間有裂隙,從裂隙處會按生長周期先后長出花朵和新株。
生石花個體較小,一般單株個體(即兩個葉片組成的一株生石花)直徑為1~2厘米,直徑5~6厘米的已算是大個頭。不過,自然界里的生石花也有群生株,經過多年的分裂增殖,數(shù)頭甚至十數(shù)頭株體聚集在一起,頗為壯觀。
生石花最出名的特性就是擬態(tài),它們能夠模仿原產地自然環(huán)境的顏色而形成自身色彩。有了天然的保護色,加上個頭較小,生石花在原產地的礫石中很不起眼,難以被動物發(fā)現(xiàn),進而避免了被小動物啃食的惡運。
其實,被生石花迷惑的不僅是南部非洲荒漠的食草動物,還有那些研究它的植物學家。正是因為擬態(tài)這個特性,即使同一個生石花品種,在不同的生長地點,也會因為環(huán)境的細微差異而在外觀上有所不同。有時,研究者會誤認為發(fā)現(xiàn)了新的品種,這就是確定生石花的種時有那么多紛爭的原因。
特立獨行的生長習性
在我們的常識里,春華秋實,夏盛冬藏好像已經是自然界不變的規(guī)律了。然而,生石花這種奇異的小精靈有著不同的生長習性。
和大多數(shù)植物正好相反,生石花一般在夏天休眠冬天生長。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原產地,一年中氣候分為旱季和雨季,夏季屬于降水稀少、氣候干熱的旱季,這時大多數(shù)種類的生石花逐漸進入休眠期;旱季結束后,天氣逐漸轉涼,雨水增多,當?shù)剡M入雨季,生石花漸漸恢復生機并迅速生長,用不了多久就進入花期。
在晴朗的午后,生石花絢麗的黃、白色花朵向著太陽競相開放。它的花冠通常很大,甚至可以遮住整個株體。傍晚,花瓣會逐漸閉合。這種晝開夜合的情況會持續(xù)7天左右。花謝之后經過冬季的孕育,在接下來的春天開始一年一次的分裂、蛻皮。屆時,新株沖出老株的包圍,從葉頂裂隙處鉆出。在蛻皮期間,老株為新株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自己則逐漸萎縮成一層干皮,最終被新株脹破完全蛻去。一般情況下,生石花在蛻皮后會長出一或兩個新株,少數(shù)長出3株。蛻皮之后,生石花逐漸進入夏季的休眠期,如此周而復始。
但是,電有少數(shù)品種的生長周期與此相反,它們的生長期主要在夏季。
這意味著,生石花有冬型種和夏型種的區(qū)別。不過,除曲玉等少數(shù)品種屬于夏型種外,絕大多數(shù)品種都是冬型種。
在了解了生石花的這些習性和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生長特點之后,我們就可以人工養(yǎng)殖這些小“石頭”了。如果方法得當,經過3年左右,我們就能看到一朵朵綻放的“石頭花”了。
奇異之花走出非洲
如今,生石花作為觀賞植物已經走出非洲荒漠,在世界很多地方的花棚中、庭院里、辦公桌上健康成長,完全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尤其是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生石花的種植已經成為較大的產業(yè),這些國家向全球大量出口種子和成株。
我國引種生石花較晚,對此展開的科學研究也極少,但民問養(yǎng)殖生石花的熱情日益高漲。特別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喜歡上了這種可愛的奇異植物。他們充滿熱情地養(yǎng)“石頭”、種“石頭”,還在網(wǎng)絡論壇上談“石頭”。
國內的“石頭迷”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浙江、甘肅、河南等地也有不少人種植,有些“石頭迷”甚至從國外購買種子或成株繁殖。隨著愛好者漸多,生石花的價格也在不斷走高。
雖然種植生石花的人數(shù)快速增長,但目前國內多數(shù)人主要還是著眼于養(yǎng)殖經驗的積累,對于生石花的科學研究則比較欠缺,在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知的情況下,生石花這種奇異的生靈還有許多迷團需要我們去尋找答案。(文章代碼:2219)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