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專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課程,本文是根據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分析了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策略、要求和評價,從不同角度對計算機網絡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Abstract:Secondary schools are opened a computer cours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mputer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rateg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of exploration.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中專教育 教學 探討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Teaching;Explore
作者簡介:張培芝 (1965- ) 陜西省咸陽市衛(wèi)生學校講師 研究方向:計算機基礎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68-01
教學進行得好不僅可以鞏固相關課程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學有所用。自從互聯網誕生,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實驗將網絡應用于教學。正因為網絡不受時空限制,同時能最大限度集成各種媒體,并隨著網絡設備功能的增強,網絡教學軟件的不斷成熟,網絡帶寬(傳輸通道)的提高,已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信息技術完全已經為網絡教學提供了成熟的教學平臺。
計算機網絡教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學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著眼于學生終生的發(fā)展,是網絡信息時代基礎教育課程的必然選擇。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專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借助于網絡來進行和完成的。教師選擇合適的課題在網上發(fā)布,學生在網上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然后在網上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確定課題的研究范圍和成果形式。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如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學生在發(fā)現能力、遷移能力、合成能力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培養(yǎng), 并在學習中得到提高。以下,從幾個方面就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計算機網絡教學課程的模式
1、網絡資源利用的主題型學習模式
主題型學習模式又稱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是指在豐富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下,教師根據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生活或學習中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確立論點;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目錄、網址和指南,指導學生檢索資源或瀏覽相關網頁;學生根據論點搜集相關的支撐材料,最終完成具有個性特點的論文或作品。這種模式是通過社會調查、確定主題、分組合作、收集資料、完成作品、評價作品和意義建構等環(huán)節(jié)完成課程學習。
2、專題學習網站共建的任務驅動型學習模式
該模式是根據學習網站的專題內容與學習資源狀況,提出任務,并通過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其主要過程為:收集專題相關資源,上傳資源,豐富資源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創(chuàng)作新網頁型課件,豐富知識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環(huán)繞課程教學,形成學生作品,并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評比和共享。
3、利用英特網的校際遠程協作學習模式
校際遠程協作學習是指校際之間,環(huán)繞相同的主題,分別以網站方式,相互展示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學習體會,共同總結學習收獲的一種協作學習方式。其特點是:以課程內容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以網頁設計、制作、觀摩和討論過程進行學習;不同地區(qū)相關學校組成學習共同體。
二、網絡教學與教師課程教學的策略
1、教學效能體驗
教師應將網絡信息教學融合于本身教學活動中,網絡教學與課程結合能力在以下四個層面得以體驗:
(1)信息整合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前,利用信息設備搜集教學材料,管理自己的教學文件,利用本身的信息素養(yǎng),操作各種信息教學設備;在教學活動后,能利用信息設備紀錄學生評價結果,并與別人交換教學資源與教學心得之能力。
(2)融入教學活動。教師在上課中,利用信息設備進行教學活動,使用遠距教學系統(tǒng),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成效。
(3)展現教學資源。教師利用本身對軟硬件的操作能力,將本身準備的教學資源或學生學習的成果匯整記錄,利用網絡及信息設備,向家長及學生展現教學資源。
(4)輔助學生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信息設備,搜集相關數據,完成指定作業(yè),并發(fā)表自己的作品,藉以加深學習內容。
這種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對應相關職業(yè)的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獨立分析、解決的能力。因此在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網絡教學對教師課程教學的要求
網絡技術與課程教學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在事先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學因素進行周密而詳細的計劃和安排。
網絡技術與課程教學還要求教師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要保證在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如何運用網絡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師教學操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面向學生群體進行專業(yè)教學,能夠與教學、訓練手段有機結合的專門能力。
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實施教學監(jiān)控。教學監(jiān)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自身的因素、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媒體及其它因素都要在它的監(jiān)控下進行。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幾種能力是緊密關聯,互相影響的,它們統(tǒng)一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四、評價
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整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手段。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效果的評價形式主要是進行單項與綜合的評價。單項評價,是對學生聽課效果進行評價,主要是以課堂提問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判。這部分的考核當為整體評價的30%。占很大比重的是進行綜合效果的評價,除了讓學生進行常規(guī)作業(yè)之外,還應該在課外設置一定數量、不同形式的與教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和教學體會。由于這些思路和體會都屬探討階段,文中觀點肯定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僅作引玉之磚而已。
參考文獻:
[1] 陸宏,龐守興; 基于網絡的教學研究.中國遠程教育; 2000年04期
[2] 劉儒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