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磁州窯:大眾化的藝術

2009-06-29 09:57秦大樹
文物天地 2009年3期
關鍵詞:窯場白釉釉瓷

秦大樹

磁州窯是宋元時期北方地區(qū)的一個著名的民間窯場,是中國制瓷傳統(tǒng)中具有悠久歷史的窯口之一。它具有鮮明的民窯特色和深遠的影響,以質樸、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動的裝飾而著稱,在陶瓷手工業(yè)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磁州窯器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藝術層面

磁州窯是指從晚唐、五代起,直到近代,在古代磁州范圍內存在的一批制瓷窯場生產的產品。這些窯場的產品以供應周圍地區(qū)的民間日用為主,在其生產的主要階段并不以供御用而著稱。這些窯場使用當地出產的品質不高的瓷土為原料,因而成品的胎質較粗,顏色不純,為此,磁州窯的產品在胎釉之間加施白色化妝土,制造出潔白的瓷器,達到了粗料細作的目的。同時,以這層化妝土為基礎,磁州窯開創(chuàng)并發(fā)展了豐富多彩的裝飾,特點是黑白反差強烈,色彩鮮艷。由于磁州窯的產品主要是供民間使用,因而器物的造型和裝飾藝術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藝術層面。其特點可以歸納為:就地取材,經濟生產,裝飾豐富,色彩鮮明,具有民間藝術特色。

中國古代文獻中所指的“磁州窯”或“磁器”,是指宋元時期磁州境內的窯場。磁州于隋開皇十年(590年)建立,以后相沿使用,其范圍大體上包括今河北省南部的磁縣、邯鄲縣、武安縣和涉縣的部分地區(qū)。在這個區(qū)域內,宋元時期存在著兩個主要的制瓷中心:一個是在滏陽河流域,以今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為中心。這里的窯場密布于滏陽河兩岸的彭城鎮(zhèn)地區(qū),此外,還有富田、臨水、張家樓等窯址。2002年在臨水鎮(zhèn)三工區(qū)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從唐到元的遺物。其中尤以隋唐時期的早期青瓷和白瓷,金代的紅綠彩瓷器為重要。這一帶的窯業(yè)至少可以上溯到隋唐時期,歷宋元一直延續(xù)至今,其興盛時期主要在金代以后,尤以元明時期為繁榮?,F在仍然是一個制瓷業(yè)中心。

另一個是在漳河流域,即以今河北磁縣觀臺窯址為中心,包括冶子、東艾口、申家莊、觀兵臺、南蓮花、榮花寨等一組窯場。這組窯場在宋元時期最為興盛,其興起代表了磁州窯風格的產生和發(fā)展,歷宋金到元代末期衰落,生產中心轉移到了彭城一帶。

按照“瓷以州名”的概念,上述這些窯場就是“磁州窯”的窯場,所生產的器物品種就應該是磁州窯的器物。根據歷年來對磁州窯的調查、發(fā)掘與研究,我們按釉色和裝飾歸納出磁州窯幾種最主要產品及其特點。

白釉瓷器這是磁州窯最主要的產品,其中又以在胎釉間施化妝土的化妝白瓷為大宗產品,在磁州窯生產的各個時期都以其產量最多。同時,利用化妝土的純白色與較深的胎色的反差或白色化妝土與黑色彩料的強烈對比,磁州窯發(fā)展了一系列十分有特色的裝飾技法,形成了明快、鮮明的特色。屬于白釉類的器物按照裝飾技法,又有以下種類:

素面白化妝瓷器這類器物在宋元時期一直在磁州窯的產品中占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北宋前期,其所占據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八九十;其中,素面的白釉碗、盤又占了絕大多數。因此,這實際是磁州窯真正的主流產品。這也表明磁州窯是一個供應周邊地區(qū)民眾曰常生活用瓷的窯場,以商品生產為目的,只要產品能夠滿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它總是愿意制造最簡潔造型,不帶任何裝飾的素面白化妝瓷。

精細白瓷這類器物制作精致,胎壁很薄,不施化妝土,有一部分采用了覆燒工藝。我們稱其為仿定瓷。磁州窯的仿定器胎質都很細膩潔白,大異于一般的白化妝瓷,應是經過特別的漂洗加工。器表施用一種略帶乳濁性的釉,釉層稍厚,多有疏朗的大塊開片,釉色十分晶瑩、潤澤,但略泛青灰色,稍帶影青瓷的調子。這類產品制作都比較講究,修坯非常工整,器形顯得纖細而挺拔,一般不帶裝飾。磁州的仿定器還包括了黑釉、醬釉和綠釉的器物。這是磁州窯在北宋后期學習定窯的工藝、技術創(chuàng)制的精細產品。在金代時生產量擴大,人元后逐漸停燒。

白釉劃花瓷器劃花裝飾是用尖銳的棍類工具在器物上劃出花紋,根據劃畫的位置,可以分為胎上劃花、化妝土上劃花和釉上劃花等三種。磁州窯主要使用化妝土上劃花,劃透化妝土的線紋顏色較深,具有鐵線意味,因而醒目、鮮明。磁州窯的創(chuàng)新是開創(chuàng)了篦地劃花,即在劃畫的主體花紋外填充篦紋,起到了增強反差、烘托主體花紋的效果。篦地劃花出現于北宋后期,在宋末和金代十分流行,是磁州窯最主要的裝飾手法。

白釉珍珠地劃花瓷器這種裝飾仿自金銀器裝飾中的魚子紋地鏨花工藝。在用劃線勾畫出來的圖案以外,用管狀工具戳印小圓圈,使花紋以外形成布滿小圓圈的地紋,烘托和突出主題花紋。另外,珍珠地劃花裝飾還在劃線中和珠地中都填入了特制的彩料,燒成后,劃紋中呈現棕紅、褐黑及深黑的顏色,與白色化妝土形成較強烈的反差,十分醒目。珍珠地劃花瓷器是磁州窯早期最精美的高檔產品,生產數量不多,十分珍貴。

白釉剔花瓷器這是磁州窯最具特色的器類之一,從磁州窯創(chuàng)燒之始就已出現,是北宋后期和金代最流行的裝飾技法之一。這種裝飾模仿自金銀器上局部鎏金的“金花銀器”裝飾工藝,首先在施過化妝土的器物上劃畫出花紋,然后剔去花紋輪廓以外部分的白色化妝土,露出較深的胎色,再施無色透明釉。燒成后形成了較深的胎色和白色化妝土的對比,使花紋具有凸起的效果,由于胎色和化妝土的顏色既有差別,反差又不是很強烈,對比較柔和,給人以溫柔文靜、素雅大方的感覺。

白釉黑剔花瓷器簡稱黑剔花,是繼白釉剔花而起的一種裝飾工藝,它以更強烈的黑白對比、更明快的色調和精巧的制作而著稱。其制法是在白色化妝土之上,在局部或全部加施一層黑色彩料,然后劃刻花紋,將花紋以外部分的黑色彩料剔去,又不傷及白色化妝土。其工藝要求很嚴格,因而都制作精致,形成比白釉剔花更強的反差效果。同時又與白地黑花裝飾有不同的韻味,樸拙中帶著華貴,是磁州窯最精美的裝飾技法。

白釉凸線紋瓷器即在器物的化妝土之上用瀝粉的方法飾凸起的線紋,主要應用于碗盤的內壁,通常以六條線規(guī)整地分割碗內的空間。其出現于北宋后期,并在金代流行;這種裝飾盡管并不起眼,但應用廣泛,是金代北方地區(qū)廣泛流行的黑釉凸線紋裝飾的淵源。

白地黑花瓷器以俗稱“斑花”的黏土狀鐵礦石為彩料的一種釉下彩繪裝飾,用毛筆在釉下作畫,不再借助其他裝飾手段,這是典型的白地黑花。這是磁州窯最典型的產品,在北方眾多的窯場中廣泛生產,成為人們判斷磁州窯系窯場的標志性器物。白地黑花瓷器產生于北宋后期,金代在畫風上完全成熟,元明時期畫意日益工細,并持續(xù)生產至今,成為磁州窯藝術風格的主要載體。白地黑花技法的成熟和發(fā)展,直接導致了元明青花瓷的發(fā)展。

白地繪劃花瓷器在總的分類上屬于白地黑花裝飾的一類。用毛筆在化妝土上作畫,但在花紋的某些部位僅涂抹出紋飾的輪廓,如花卉的花頭、葉片和動物的軀體等,再用竹簽類工具劃畫花朵細致的輪廓,葉莖和花瓣、花蕊,動物的羽翼、鱗片等細部,有繪有劃,故名。這種裝飾比典型的白地黑花更具表現力,是磁州窯很有特點的一種裝飾,在其他的窯口中很少使用。

白地黑花加棕彩瓷器在黑彩繪畫的某些部分,如樹木的枝干、動物的身體等部分,填繪出棕褐色彩,也有時表現紋飾的暈染,在黑彩的圖案上加飾棕彩,故名。這種裝飾來源于山西、河南某些窯口的棕黃釉瓷器,出現于金代后期,元代流行,明清時則極為興盛,是磁州窯的主流裝飾。

白釉模制器物和模印花瓷器模制器物是制作復雜器形器物的成型方法,由于磁州窯器物形制豐富多彩,從北宋后期始模制成型十分流行。同時,在器物成形的模范上刻出花紋,在用模范塑造器物的同時,在器表也形成很深的花紋。這種成形與印花同步完成的工藝特別適合于器形復雜、紋樣繁密的器物,是磁州窯富有特點的產品。

白釉綠彩瓷器這是用含銅彩料施于白釉瓷器的表面,在氧化焰下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上彩。燒成后的瓷器上,形成如嫩柳新荷般美麗的翠綠色彩斑,十分美觀。由于白釉綠彩裝飾以美麗的色彩取勝,而不以紋飾的精美見長,因而主要以斑片類的裝飾為主,因此又被學者們稱為“白釉綠斑”。

白釉醬彩瓷器與白釉綠彩同屬于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上彩裝飾,是在白化妝瓷的透明釉之上,用高鐵彩料點畫花紋,高溫下一次燒成。白釉醬彩所采用的彩料就是制作黑釉瓷器的黑釉土,由于黑釉與透明釉交融作用,彩的呈色一般是棕黃色、褐黃色或褐綠色,而且紋飾圖案易于暈散。因此一般紋飾都很簡單,也被學者們稱為“白釉醬斑”“白釉鐵斑”。

白釉釉上紅綠彩瓷器特點是在高溫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燒成之后,再于白釉之上以紅、綠、黃等彩繪畫出紋飾,再次入窯釉燒。因此學者們也常稱其為“宋加彩”或“金加彩”。紅綠彩瓷的特點,首先在于增加了紅色彩,并且多以紅彩為主色。其次,紅綠彩瓷是在已燒成的白釉器上加彩,常常以白釉為主要的地色。紅綠彩瓷以潔白的釉色和大面積的紅彩相配合,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鮮艷,這是一般三彩器所難以達到的。紅綠彩瓷在金代后期創(chuàng)制于磁州窯或長治窯,并迅速在北方地區(qū)流行,成為元以后景德鎮(zhèn)五彩瓷器的濫觴之始。

黑釉瓷器這是磁州窯僅次于白瓷的主要產品,而且極具特色。黑釉瓷器的生產可以上溯到成熟瓷器創(chuàng)制的東漢晚期,但其真正成為一類富有特色的產品卻是在宋元時期,其中又以磁州窯為代表的北方地區(qū)窯場的產品頗具特色。因為磁州窯將在白釉器物上發(fā)明的新的裝飾技法都同步移植到了黑釉瓷器上,使黑釉瓷器上出現了空前豐富多彩的裝飾。如黑釉醬彩瓷器,是借鑒了白釉醬彩的裝飾方法,將高鐵的黑彩彩料通過彈灑方式施于黑釉的表面,燒成后的器物就形成了在黑色的釉面上斑駁的棕色或棕紅色斑片,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磁州窯的黑釉瓷器有兩次生產高峰時期,分別是北宋后期和元代,都是以黑釉醬彩的大量生產為主要標志的。磁州窯還在北宋后期到金代生產裝飾性很強的黑釉凸線紋器物,方法也是來自白釉的凸線紋裝飾。

低溫釉器物磁州窯的低溫釉瓷器包括了綠釉、黃綠雙色釉、黃釉和翠藍釉等。由于釉中的呈色物質的含量不同,各種釉色還有不同呈色,如綠釉就大約有深綠色、翠綠色和淡綠色三種呈色。

磁州窯低溫釉瓷器的制作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先用瓷土制成各種器物或瓷塑的坯件,在不施釉的情況下人窯高溫燒制,成為各種彩瓷的半成品——素胎器。然后施各種彩釉,入窯用800℃左右的低溫烤花。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生產陳設類和建筑類用瓷,以黃綠釉瓷器為多。第二種,在已燒成的白釉瓷器上再施一層低溫釉,然后入窯烤花。這種方式目前在其他窯中極少發(fā)現,是磁州窯的創(chuàng)新,尤其在綠釉瓷器上應用較多,將白釉瓷器的各種裝飾都移植到綠釉瓷器當中,形成了綠釉醬彩、綠釉劃花、綠釉剔花、綠釉黑剔花和綠釉黑花等多種裝飾,增加了磁州窯的裝飾品種。

以上并未列出磁州窯的全部產品,但已足夠豐富多彩。從以上所列瓷器種類看,磁州窯有如下特點:

第一,白化妝瓷是所有磁州窯類型瓷器的基礎,從窯址發(fā)掘情況看,白化妝瓷在所有產品中占了絕大多數,是磁州窯真正的當家產品。

第二,在白化妝瓷之上,磁州窯的窯工們發(fā)展了各種裝飾技法,從類別上可以分為:①胎面裝飾,包括劃、刻、印、剔等;②胎體裝飾,包括模制、模印等;③彩繪裝飾,如白地黑花、白地繪劃花等;④釉上裝飾,如白釉綠彩、醬彩、紅綠彩等。這些裝飾技法可謂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南北方眾多窯場之所長,包羅萬象,豐富多彩。

第三,在白化妝瓷及其裝飾的基礎上,將各種裝飾方法移植于其他各種釉色的瓷器之上,如在黑釉上也采用了劃、刻、剔以及加彩和彩繪等方法,使宋元時期的黑釉瓷器有了一個飛躍的進步,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時期。同樣,白釉瓷器上的各種裝飾技法都同步移植到了棕黃釉、綠釉、黃釉等具有透明性的彩釉瓷器中。這使得磁州窯的器物更具有裝飾異常豐富的特色。

磁州窯在藝術表現方面也獨具特色。裝飾題材和紋樣包羅萬象,常見的如花卉題材、幾何紋樣,稀有的如天上的飛禽、地下的走獸、水中的游魚;反映日常生活的有各種嬰戲、狩獵、雜耍場面;具相的吉語祝辭,隱喻的吉祥圖案;反映藝術的有雜劇作場、人物故事;體現繪畫的有山水人物、名畫臨摹;反映書法的有詩詞歌賦、吉語警句;表達意識形態(tài)的有孝子故事,儒、佛、道三教尊者;表達情感的則有情詩艷詞??芍^生活百態(tài)無所不包,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尤其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金代流行的嬰戲紋,其他地方的嬰戲紋主要用于表現“連生貴子”的吉祥圖案,唯有磁州,表現了兒童的多彩生活,放風箏、抽陀螺、騎竹馬,釣魚、蹴踘、趕鴨,生活百態(tài),展示無遺,成為磁州窯藝術的亮點。

磁州窯以施化妝土為特色的粗瓷細作的工藝,豐富了陶瓷的裝飾效果,也賦予了這些窯場以極強的生命力。尤其是繼承并大大發(fā)展了釉下彩繪、釉上彩繪和彩釉裝飾,造成一種黑白對比強烈、色彩鮮艷的明快、生動的裝飾效果。以這種強烈的反差效果為手段,采用極自由瀟灑的畫風來表現民間喜聞樂見的通俗題材,形成了磁州窯特有的質樸、灑脫、明快、豪放的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

人們過去一向稱磁州窯為宋代名瓷,考古發(fā)掘顯示,其最繁榮的時期在金代后期

由于磁州窯是典型的民窯,在宋元時期的文獻記錄中,文人學者們對其只字未提。直到其燒制數百年后,產品已在民間廣泛使用并名傳遐邇,明初的

《格古要論》中才對其有簡單的記述,只是稱其與定窯相類。此后的談瓷著作大多因襲《格古要論》的說法,少有增補,認識也很不全面。1918年河北鉅鹿古城發(fā)現后,城中平民所使用的瓷器大量出土,西方學者率先指出這些瓷器就是文獻記載的磁州窯的產品。由于與磁州窯器物類似的產品在北方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的眾多窯場中生產,在當時難以辨識,因此又出現了“磁州窯型”的概念。由于鉅鹿古城出土的瓷片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為了獲取瓷片,人們開始在窯址上挖掘,河北磁縣觀臺鎮(zhèn)的窯址就是在這時被發(fā)現的,同時發(fā)現的還有其他一些窯址。1933年,在焦作煤礦工作的英國工程師司瓦洛挖掘了河南修武當陽峪窯,并在西方兩次發(fā)表了調查報告。國外學者似乎忽然明白了這些器物原來是當陽峪生產的,于是在相當長時間里,國外學者把北方許多窯場的產品統(tǒng)稱為“修武窯”,產生了不少混亂。1951年,陳萬里先生率故宮考察隊調查了這組窯場,指出其“無疑地為古代磁州窯之一”。

1958年,觀臺鎮(zhèn)興修水利灌溉工程,河北省文物工作隊配合工程對窯址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發(fā)掘。這次的工作十分重要,將磁州窯的遺存按地層堆積分成了4個時期,對磁州窯的發(fā)展有了初步的了解。1960年,冀南最大的水庫——岳城水庫開工,觀臺窯址位于預計的淹沒區(qū)內,因此,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再次配合工程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但是由于發(fā)掘所用民工都是水庫調撥的民工,時值“困難時期”,發(fā)掘尚未結束,民工就都因饑餓而跑掉了,其余的資料又被夏末一場大雨沖亂,此次發(fā)掘基本無功而返。

由于磁州窯相關的學術問題大部分沒有解決,1987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等單位對磁州窯窯址進行了以研究為目的的主動發(fā)掘。這次發(fā)掘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發(fā)現了9座燒瓷窯爐、一座釉灰窯、一個加工原料用的大碾槽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遺跡。出土了幾十萬件瓷器殘片和窯具。通過發(fā)掘和對出土器物的研究,使我們有了三點重要的認識:

第一,通過發(fā)掘后的分期研究,認清了磁州窯本身的發(fā)展史。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11世紀中葉,北宋前期是其初創(chuàng)時期,這時磁州窯的產量小,產品比較單調,尤其是帶裝飾的器物較少。初創(chuàng)時期的磁州窯積極學習其他窯場的工藝技術,如學習定窯的劃花、刻花裝飾工藝,也學習河南地區(qū)的醬彩和綠彩裝飾。同時,也滿足民眾對高檔產品的少量需求,創(chuàng)制了模仿金銀器裝飾工藝的白釉剔花和珍珠地劃花裝飾,在晚唐到宋初精品瓷器主要仿金銀器的造型和裝飾的大環(huán)境下,磁州窯生產的這兩種瓷器代表了當時的高檔瓷器的水平,可見磁州窯的產品有不同的檔次,以面對不同要求的顧客。

北宋后期到金代前期,是磁州窯的發(fā)展時期,產量和質量都快速提高,帶裝飾的器物增加,白釉劃花、白釉剔花和黑釉醬彩成為主要裝飾。不過,裝飾圖案已經成熟,不再模仿金銀器。創(chuàng)制了用黑彩在釉下繪畫圖案的白地黑花裝飾,以其強烈的反差和自由流暢的繪畫藝術成為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精細白瓷和黑釉仿定器物的生產,表明在北宋后期瓷器生產追求精致的氛圍中,磁州窯也開發(fā)了可以應對市場需求的精細產品。

金代后期是磁州窯的繁榮時期,這時的磁州窯不僅生產高質量的日常用瓷,還生產大量的陳設用瓷、宗教用瓷和建筑琉璃構件,白釉剔花、白地黑花等裝飾都極流行,還創(chuàng)造了紅綠彩瓷器。人們過去一向稱磁州窯為宋代名瓷,通過發(fā)掘使我們認識到其最繁榮的時期在金代后期,器物中還有龍紋大器,可能用于貢御,這可能與金統(tǒng)治者更喜愛磁州窯的藝術風格有關。

從蒙古軍隊占領磁州窯所在地的1219年至元末,是漳河流域窯場的衰落時期,這時期窯場的產量進一步擴大,但制作粗糙,產品單調,裝飾草率。主要的產品是帶有簡單潦草花紋的粗瓷大碗和較精致的黑釉醬彩碗。這時期值得稱道的器物主要有繪畫龍鳳圖案的大罐和帶有繁密的細線紋飾的長方形瓷枕。

第二,通過對完整的地層單位中出土的器物的統(tǒng)計,可以看到,磁州窯這樣的民窯,其產品的主流是面向廣大民眾的,所以,主體產品是素面的白化妝瓷碗、盤,帶裝飾的器物只占極少數,在各博物館和圖錄中深受人們喜愛的梅瓶、瓷枕等在器物群中都是鳳毛麟角,在磁州窯繁榮時期的金代,帶裝飾的器物也不過占到百分之十七左右。而在初創(chuàng)期的北宋前期,帶裝飾的器物僅占到百分之二、三。器物群中碗、盤的比例以元代最高,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器物種類最豐富的金代后期,也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梢?,窯址發(fā)掘為我們提供了當時生產的真實情況,與我們在博物館參觀所形成的印象是極為不同的。

第三,發(fā)掘所發(fā)現的遺跡,為我們研究制瓷手工業(yè)內部的組織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發(fā)掘中清理了北宋晚期連在一起的一組窯爐,用來保溫的護墻是相連的,窯間共用一道隔墻,說明是一體建造的,應屬于一個窯主。通過對窯爐的復原研究,結合其他地方發(fā)現的窯爐窯床上擺放匣缽的情況,估計這4座窯一同燒制,一次可燒17800個左右的碗。南宋蔣祈所著《陶記》中記景德鎮(zhèn)的生產情況曰:“陶氓食工,不受藝傭,埽賃窯家,以相附合,謂之相瓦。”意思是制坯的陶工與窯主并無隸屬關系,而是獨自生產,然后租用窯爐燒制,即一個窯戶由幾個坯戶來搭燒,他們一伙賓主就謂之鬣。根據現在陶瓷生產的情況,由備泥、拉坯、修坯和搬運4人構成的一個組合,一天大約可以制作800個左右的碗坯,由此看來,維持這樣一組窯爐持續(xù)燒造,至少要6組,約30~40個人共同生產,而坯戶應還是家庭式的生產方式。一個所謂的“窯”應有許多這樣的集體在同時生產,《陶記》就記景德鎮(zhèn)窯有這樣的“窯”300座。

《陶記》還記載:“或覆、仰燒焉。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修坯),車坯、釉坯之有其法?!睆拿鞔螒恰短旃ら_物》中關于景德鎮(zhèn)生產的記載可見,當時的釉土及其他原料是從較遠的地方運來,如有采瓷土的,有采釉土的。各種原料都有專門的供應商,體現了生產上的分工進一步提高。我們在發(fā)掘中還清理了一個大型的石碾槽,外直徑達到8.75米。從碾槽的殘留物看,應是用于加工化妝土的。這樣一個碾槽產量應是很大的,而在制作瓷器時需要的化妝土并不多。因此這個碾槽加工的化妝土應是供給整個窯場的。

瓷器在配釉時,要使用一些石灰和草木灰摻和燒成的“釉灰”與釉土相配,釉灰主要作為助熔劑。在磁州窯遺址中也發(fā)現了這樣的釉灰窯,釉灰的用量更少,所以這個窯也應擔負著向整個窯場提供釉灰的任務。因此,在磁州窯還應有《陶記》上未記的“堿戶”(陶工們稱化妝土為“堿”)和“釉灰戶”。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生產的規(guī)模是很大的,并且有高度的生產分工。

宋元時期生產瓷器的窯場商品生產為目的,產品更多的強調實用性,正如一件磁州窯瓷枕上寫的,要“件件兒變做經鈔”,以實現其商品價值。因此,只要素面的器物能用,窯工們絕對不會給它加裝飾,沒有無緣無故的藝術追求,藝術都是在使用中體現出來的。因此就更加貼近社會和生活,對于歷史研究也就更有意義。商品生產的一個要素就是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我們通過發(fā)掘,從窯址上看到的從宏觀到微觀的高度的生產分工的目的所在,使我們領略了宋代瓷器生產中高度商品化的生產方式,這是通過文獻難以獲得的。

猜你喜歡
窯場白釉釉瓷
陶瓷玩具
耀州窯類單色釉瓷藝術的表現瓶頸與突破思考
河北泊頭十里高遺址發(fā)掘簡報
Assembly集結號
安徽繁昌窯青白釉瓷爐研究
海南省博物館館藏德化窯瓷器淺析
熱河窯場
新平| 平武县| 闽清县| 新巴尔虎左旗| 高唐县| 静安区| 陆良县| 成武县| 鄂托克旗| 凤山县| 瑞昌市| 彝良县| 台湾省| 丰镇市| 淳安县| 雷波县| 贵南县| 阿瓦提县| 九台市| 迁安市| 林口县| 抚宁县| 龙陵县| 平湖市| 馆陶县| 平顺县| 沙洋县| 阳朔县| 伊川县| 且末县| 海伦市| 若尔盖县| 桐城市| 西青区| 荥阳市| 宾川县| 阿拉善左旗| 衡阳县| 蒙自县| 洛南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