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
我遇過許多非常能干的人,這些人經常紙筆不離身,無論何時何地,都隨時記錄下來。面對這種人,我戒慎恐懼,因為所有的事都無所遁形,白紙黑字,清楚明白。
大多數(shù)人偷懶,只用嘴巴溝通,常有極大的落差,如果能養(yǎng)成“寫下來”書面文字化的習慣,會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要觀察一個公司是否嚴謹,看他們如何開會就知道了。如果開會時每一個人都只是帶一張嘴,即興發(fā)言,這肯定是一家不嚴謹?shù)墓?,因為肯定每一個人都只是用直覺與反射神經在互相應對,不可能有深度的思考與規(guī)劃。
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如此,一向自恃口才伶俐、反應靈敏,因此大多數(shù)的情況,都是即席反應、即席應對,除非有人要求事先提交會前資料,我才會勉強應付。但是當我有機會比較這兩者的差異時,我幡然悔悟:“想清楚,寫下來,說出來”應變成我自我強迫的工作習慣。
從此以后,我要求開會時,每一個人務必事前準備文字數(shù)據(jù)。每個人都了解,我最討厭帶一張嘴巴來跟我胡說八道的人。而且我最了解這些人是如何打混的,因為我曾經是那個最會帶一張嘴到處打混的人。
看起來這是三個步驟:想、寫、說。其實其中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寫下來”,準備一份書面數(shù)據(jù),會使所有不明確、不精準、不嚴謹?shù)膯栴}一筆勾銷。
根據(jù)我自己的經驗,不寫下來,并不代表我想得少,想清楚這個步驟是永遠存在的。但是因為沒有寫下來,想只是發(fā)散性的思考,是片段的,是不周全的,而直接跳到說的過程,又會有非常多的遺漏。同一件事,如果我有機會重復說,我發(fā)覺我每一次說的都不一樣,這就是沒有“寫下來”使然。
而當我決定“寫下來”以后,我更發(fā)覺“想清楚”這個環(huán)節(jié)會更加嚴謹周全。我不再是天馬行空地想,我會先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寫下每一個相關的思考要點,這是隨機、發(fā)散的,一旦形成足夠的量之后,我再用歸納、演繹及相關聯(lián)性進行整理,最后我會重新組合,形成一個結構嚴謹?shù)臅鏀?shù)據(jù),然后,再根據(jù)這個書面資料進行說明。
或許有人會說,寫下來這是多么繁復的過程,我只是表達意見而已,有必要這么麻煩嗎?我要說:第一,經過“寫下來”這個步驟,其實是一項訓練,只要你養(yǎng)成習慣,絕不繁復,可以很快完成;第二,“寫下來”這件事其實更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代表你的慎始敬終、嚴謹小心,絕對有助于你在之前“想清楚”,在之后“說明白”,這是一個關鍵步驟,絕不能省。
更何況,未來的數(shù)字時代,留下記錄,留下檔案,更是不可或缺的習慣,應該訓練自己閉上嘴巴,除非你事先已經寫下來。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文字是記錄存證的工具,而文字化的過程,又可以讓思考徹底沉淀,善于使用文字的人,通常是深沉而嚴謹?shù)摹?/p>
在我的工作檔案中,留存了無數(shù)的文字記錄,各種計劃、企劃書、文章、便條,這其實也充滿了回憶。
摘自《從員工到總經理的成長筆記:自慢》
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