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明
在非洲草原上,角馬永遠是獅子的捕捉對象。而剛剛成年的獅子,一般都會犯一個同樣的錯誤,就是在捕捉角馬時,看中的都是那些又高又大的角馬。在獅子的眼里,這樣大的獵物才夠自己和兄弟們美餐一頓。何況,既然是面對一大群角馬,為什么不挑選最大最肥的呢。
能夠捕獲到角馬群中最大的角馬,難道不是最好嗎!
剛成年的獅子,都有這樣的一種雄心壯志。當然這最好!
只是,高而大的角馬,都是角馬群中最為強壯,最為兇猛的分子。因此,獅子在捕獲它們的時候,風險也就增大了好幾倍,不但會讓角馬逃脫,還會常常被角馬頂傷或是踢殘,十有八九無功而返。
在經(jīng)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獅子們才會真的長大,也最終懂得,目標不可以十全十美,否則自己面臨的只有打擊和失敗。按照生存的邏輯,在生死慘烈的競爭場上,能夠捕到獵物填飽肚子,已經(jīng)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了,不應該再有非分之想。于是,獅子們這才開始去捕獲那些老弱病殘的角馬。看上去,如此的決斗并不夠壯觀,戰(zhàn)利品也不夠豐盛,但這才是恰到好處的做事方法,也是智慧與醒悟的體現(xiàn)。
漁民們都知道,拖網(wǎng)越大,捕獲的魚也就會越多,這是成正比的。因此,有人為了多捕魚,會把拖網(wǎng)一再的加大。作為漁民,多捕魚是一種成就。
只是,風浪中,常常因為拖網(wǎng)太重,網(wǎng)里的魚太多,漁船反而會被拖網(wǎng)帶走。那些人毀船翻的事件,也是出于此。多捕魚的目標,竟然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來換取。在這里,最好,也就變成了最危險的事。細細去品味,天下事,哪一樣不是如此呢!
總是以“最好”的目標來要求自己,按照最好的標準去做事情,其實就是在鼓勵自己無限的貪欲。不但要無功而返,有時還要遭到報應。克制住自己的貪念,讓自己變得更為實際一些,這才符合生活的邏輯。而每當人們要獲取“最好”的利益目標時,通常都會因為欲望的膨脹,而掉入貪念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