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 目的:探討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與單純臭氧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方法:在CT引導下,精確定位,采用細針經皮穿刺向椎間盤內注射臭氧和膠原酶。結果:治療后1個月隨訪,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87.5%,臭氧注射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80%。治療后6個月隨訪,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92.5%,臭氧注射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77.5%。結論: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較單純臭氧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更加顯著,且遠期療效更穩(wěn)定。
[關鍵詞] 臭氧;膠原酶;腰椎間盤突出癥;CT
[中圖分類號]R445.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5(a)-104-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常反復發(fā)作,治療復雜。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與單純臭氧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近年來在臨床上應用日益廣泛,且療效顯著。這兩種治療方法,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在療效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均系我院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療的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前均經CT或MRI確診,且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并嚴格選擇適應證。分為A、B兩組。A組:40例患者,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5歲,突出椎間盤共L3/47例,L4/528例,L5S113例,其中有8例兩個椎間盤突出。本組采用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B組:40例患者,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46歲,突出椎間盤共L3/46例,L4/530例,L5S114例,其中10例兩個椎間盤突出。本組采用臭氧注射治療。所用CT為GE公司生產的雙排螺旋CT,臭氧發(fā)生器為淄博市悅華醫(yī)療器械公司生產。
1.2 治療方法
患者俯臥位于CT掃描床上,小腹墊一圓枕,進行常規(guī)掃描,病變椎間隙掃描3~4層(注意掃描時掃描線應盡量拉長,以便使患者腰部皮膚位于掃描野內,從而便于定位),選擇病變椎間盤層面,穿刺途徑依據(jù)騰氏方法[1],在CT監(jiān)視屏上確定穿刺點的旁開距離、進針深度和穿刺角度。一般中線旁開距離為7~11 cm,進針深度8~12 cm,穿刺角度30°~45°。常規(guī)消毒鋪巾,以2%利多卡因行穿刺點局麻,按照所測的角度、穿刺點進針。進針穿刺后再進行CT掃描,針尖的正確位置應位于腰椎間盤中心略偏后方。如進針位置不理想,再進行調整,CT掃描顯示進針準確后。A組,注入臭氧5~15 ml,濃度50 μg/ml,注入完畢后行CT掃描,觀察髓核溶解情況,間隔30 min后再注入膠原酶600 U。B組,注入臭氧15~30 ml,注入完畢后再行CT掃描,觀察髓核溶解情況,若溶解不徹底,可再次注入一定劑量的臭氧,直至滿意為止。完畢后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用創(chuàng)可貼覆蓋,患者臥床休息3 d,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3個月內禁止負重或劇烈運動。
2 結果
根據(jù)療效評定標準,①優(yōu):疼痛消失,無運動功能障礙,恢復正常工作和活動。②良:偶有疼痛,能做輕工作。③可:癥狀有改善,但仍疼痛,不能工作。④差:手術后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有神經受壓表現(xiàn),需進一步治療。A組:術后1個月隨訪時,優(yōu)23例(57.5%),良12例(30%),可3例(7.5%),差2例(5%),總優(yōu)良率為87.5%。術后6個月隨訪時,優(yōu)25例(62.5%),良12例(30%),可2例(5%),差1例(2.5%),總優(yōu)良率為92.5%。B組:術后1個月隨訪,優(yōu)22例(55%),良10例(25%),可5例(12.5%),差3例(7.5%),總優(yōu)良率為80%。術后6個月隨訪,優(yōu)20例(50%),良11例(27.5%),可6例(15%),差3例(7.5%),總優(yōu)良率為77.5%??梢?,術后1個月及6個月隨訪,A組優(yōu)良率均較B組高,且A組遠期療效更穩(wěn)定、更高。
3 討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自發(fā)病早期到晚期多種合并癥的出現(xiàn),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根據(jù)病情的不同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早期治療采用康復理療的方法,可以使部分患者得到康復。但隨病情反復和進展,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應采用介入治療,介入治療仍不達目的的患者,再考慮手術治療。椎間盤的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包括物理消融術和化學消融術兩大類。常用的有椎間盤切吸術,激光、射頻消融術,膠原酶化學消融術,臭氧消融術,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證和局限性。
3.2 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椎間盤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膠原酶對其的溶解作用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證實。膠原酶的化學溶解膠原蛋白的作用取決于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直接暴露在前間隙,其二為注射的膠原酶在前間隙內與突出的髓核有充分接觸。在CT引導下可以觀察穿刺針進入到突出物內,精確到“定點消融”。膠原酶的適應證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明確,突出髓核直接暴露在前間隙,包括外側型、中央型。禁忌證:后縱韌帶鈣化、骨性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突出的髓核鈣化等。因為膠原酶有效地降解膠原纖維,使其降解為相關的氨基酸,并被吸收,不會造成椎管內粘連但術后經常出現(xiàn)腰臀脹痛,與注射藥物引起的無菌炎癥有關。
3.3 臭氧治療椎間盤突出癥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氧化分解髓核內的蛋白質、多糖大分子聚合物。突出的髓核直接壓迫神經根,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引起神經根的化學性炎癥。在病變的椎間隙或神經根周圍注入適量的臭氧后,髓核被氧化,體積逐漸縮小、固縮,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消除其化學性刺激和免疫性炎癥,同時臭氧有抗炎和鎮(zhèn)痛的作用[2],而臭氧對神經根、硬膜囊及周圍組織無任何損傷,從而達到治療的作用。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適應證廣泛,特別適用于中青年患者,國內外文獻報道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率在68%~79%之間。國內有報道對經臭氧治療后3個月效果不良者,行膠原酶化學溶解術使優(yōu)良率從72.9%增加到93.5%??梢妴渭兪褂贸粞踔委熝甸g盤突出癥有其局限性。
3.4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
大量文獻報道,膠原酶化學溶解術遠期療效穩(wěn)定在90%以上,A組應用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個月時優(yōu)良率達到92.5%,而且由于臭氧作用迅速,降低了膠原酶盤內注射后盤內壓升高而產生的術后一過性加重的發(fā)生率。因此筆者認為,臭氧聯(lián)合膠原酶注射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對減輕術后疼痛,提高遠期療效有重要作用和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滕皋軍.經皮腰椎間盤摘除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5.
[2]俞志堅,李彥豪.醫(yī)用臭氧經皮椎間盤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4,13(6):562-564.
(收稿日期: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