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妮
摘要: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作者的英語教學實踐,對英語課課堂提問的意義、設計,以及課堂提問應該注意的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提問方法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以提出問題的形式,檢查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思維,從而達到鞏固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師生課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認識、運用和充分發(fā)揮它的重要功能,才能體現(xiàn)一個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一、課堂提問的重要意義
(一)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如果善于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富于技巧性的問題,恰當?shù)剡M行課堂提問,就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上。
(二)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英語的能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時,就能感覺敏銳,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產(chǎn)生強大的內(nèi)驅力,這將促使人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大學生充滿朝氣,熱情開朗、樂于表現(xiàn),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熱點,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提出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三)課余提問有利于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課堂提問是教師向學生發(fā)出的強烈的指令性信息,它迫使學生必須對這一信息進行積極的思考。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習慣用母語進行思維,且課外主動用英語交流的情況也不多。作為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促使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語言,進行大量的師生交流。
二、英語課堂提問的設計
好的課堂提問,不是隨機或隨意提出的,而是精心設計的結果。英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根據(jù)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問題。
教學需要是課堂提問的客觀依據(jù)。教師精心準備問題,才能自然、合理地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過程,教師面對的是活的學生,課堂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預想不到的情況,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堂上教師想到什么就問什么。課前毫無準備,課堂盲目地頻頻發(fā)問,脫離重點、難點無意義地亂問,這不僅不會帶來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干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注意力,導致教學失敗。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按照教學程序和教學結構,設置相應的問題。一些關鍵性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全面考慮,并寫入教案,做到有的放矢。
(二)問題的明確,有針對性。
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提問的語言應具體、規(guī)范、明了,切忌含混不清。課堂提問不能信手拈來,隨意發(fā)揮。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圍繞教學要求、教學目的,針對教學重點、難點、合理設計問題,使學生一旦被提問,就能積極投入到捕捉正確答案的思維活動中去,從而為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服務。
(三)問題要有啟發(fā)性、思考性,要掌握好“度”。
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要力求具有啟發(fā)性、思考性,能啟迪學生思維,疏通學生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目標??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焙侠淼恼n堂提問正是“學”與“思”的最佳結合點,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以及學生知識、思維的正向遷移,進而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啟發(fā)思考性,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就不能有效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反之,問題雖具思考性,但過深過難,學生思維的馬達照樣難以啟動,從而造成“卡殼”的局面。因此,提問的難易、范圍都應把握好“度”。
三、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一)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平時,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心理上和感情上傾向于教師,那么,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就易于被學生接受,學生就會主動地與教師默契配合,課堂提問
就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展開。
(二)提問要有普遍性、針對性、互動性。
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更多的學生都有說英語的機會。教師還要善于根據(jù)問題的難易,讓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回答。即使是同一問題,教師也可讓不同的學生回答,以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提問,師生互問,從而達到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
提問時,教師先大聲宣讀問題,要求學生聽清題目,再認真思考,并按題目要求回答;提問后,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以保證學生思維的轉換和思維時間;回答時,要求學生聲音洪亮,簡明扼要。學生一旦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就不會懼怕回答問題了。
(四)善于傾聽,積極引導。
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是善于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回答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師不僅自己要仔細聽,還要組織其他學生認真聽;不僅聽答題的內(nèi)容正確與否,還要聽答題時的發(fā)音、語調(diào)、斷句是否準確,從而給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所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錯誤,教師絕不要見錯就糾或簡單制止其發(fā)言,而要因勢利導,對其勤于思考、敢于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給予表揚,對未盡之處進行追問,對錯誤的地方加以改正,耐心予以引導,不能有急躁情緒,或求全責備、嘲弄譏諷。
(五)鼓勵學生質(zhì)疑提問。
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著力營造一種引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情景,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啟發(fā)學生敢提問題、善提問題,因為問題是進一步思索的動力,有問題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新發(fā)現(xiàn)。其次,要引導學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提問—解答—辯論—得出結論”的互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鼓勵并教會學生自己設疑提問,敢于挑戰(zhàn)權威,發(fā)現(xiàn)別人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引導學生加深問題的深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總之,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一個巧妙的提問,猶如一條紐帶,會將師生之間的認識和感情緊密聯(lián)系起來,架起師生雙向交流的橋梁;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師生課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正確認識、運用和充分發(fā)揮它的重要功能,才能體現(xiàn)一個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1-512.
[2]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