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和
1 為什么要重視教學細節(jié)
1.1 從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角度看,整體的優(yōu)化依賴于局部的優(yōu)化,只有使每一部分及部分與部分之間做到優(yōu)化組合,才能達到整體優(yōu)化的目的。
1.2 從全面育人的角度看,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師的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應在每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上都以身示范,不能“不拘小節(jié)”。
2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哪些教學細節(jié)
2.1 要重視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氛圍,起到教學語言,教學結(jié)構(gòu)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首先用黑紗白花、總理遺像布置周總理靈堂的肅穆空間環(huán)境。通過播放哀樂,出示長安街送靈車場面的掛圖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教師介紹文章時代背景及總理事跡,使這堂課達到了預期效果。這堂課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教者精心布置了與課文內(nèi)容基調(diào)一致的教學環(huán)境。
2.2 要重視教學手段的適時運用
我們經(jīng)??吹接行┙處熀苤匾暚F(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這些教師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時沒有掌握好時機。一般來說,教具使用時機要選在學生產(chǎn)生懸念、興趣、渴求新知的時刻,例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當教完邱少云在烈火中為了集體利益,為了戰(zhàn)斗勝利,嚴格遵守潛伏紀律而壯烈犧牲時(此時學生感情被激發(fā),高潮即將掀起)隨即讓學生觀看教學錄像《打擊侵略者》中丁大勇在烈火中的片斷。把感人的活生生一幕展現(xiàn)在學生跟前,使學生心目中的邱少云這位鋼鐵戰(zhàn)士高大形象油然而生。據(jù)此看來,教學手段運用時機比較恰當。
2.3 要重視教學的追問方法
在語文課教學中,有時學生回答問題雖基本正確。但學生不可能對每一個問題都能深思熟慮,其中不乏有猜測答案的偶然因素。所以,即使回答是正確的,學生也不一定真正了解。為此老師可用追問方法進行試探,讓學生暴露目標,以保證其對答案的真正理解。在教學《將相和》有這樣一個問題,從藺相如直用謊稱璧有斑點的方法要回和氏璧,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點?很多學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具有勇敢機智的特點?!蹦悄闶侨绾卫斫膺@種特點呢?這一追問讓學生語塞了。無疑,其回答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此時老師再點拔:“你認為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璧?其結(jié)果會如何呢?大家討論一下?!蓖ㄟ^討論學生明白了,由于秦王對璧愛不釋手,秦王是不會把璧給藺相如的,如果藺相如直接搶璧,不僅有失面子,還有可能丟了性命,而說璧有斑點,則正好抓住了愛璧的特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巧妙奪回了璧。等秦王發(fā)現(xiàn)上當時,藺相如已做了舉璧撞柱的姿勢。這樣一追問,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保證學生對問題的真正理解。
3.4 要重視教學過渡語言
教學過程是由一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一個個環(huán)節(jié)好比是一粒粒珍珠,而過渡語言則是連貫珍珠之間的紅線,缺少這條紅線,再好的珍珠也組成不了美麗的項鏈。因此我們備課時應重視過渡語設計,如教學《桂林山水》時,可這樣設計過渡語:我們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尤其是杭州西湖,那么我們欣賞過桂林漓江的水嗎?現(xiàn)在來欣賞,這樣自然而然過渡到講授漓江水這一段內(nèi)容。當教學完漓江水特點后又這樣設計過渡語:“如情似夢的漓江水呀!作者用大海的壯觀,西湖的秀美同漓江水比較顯示它靜、清、綠獨特的美,使我們身臨其境?!惫鹆值乃?,讓我們帶著向往,來觀賞桂林這一帶的山吧。這樣逐步過渡,即自然總結(jié)了上文,又巧妙地過渡到下文。那么如果說這堂課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那么教學過渡語在這里起到了穿針引線,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作用。
3.5 要重視評價語在教學中的鼓勵作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回答了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時,作為老師要給予學生評價,以此鼓勵學生,但決不能簡單地贊聲“好”就了事,也不能在“不好”中給予否定。這樣不會提高教學效果,而是在對學生回答中作出分析,再通過各種方法來鼓勵學生。如教學《凡卡》時,讓學生回答“凡卡在老板家受到哪些折磨,學生回答從“挨打、挨餓、挨凍”三方面,學生答案完全正確,我這佯評價,你回答很好,內(nèi)容全面,指出關(guān)鍵地方,而且語言簡潔明了。你再答一遍,大家注意聽。這樣的評價既給了這位學生答案的肯定,又分析原因這要求大家學習,以此鼓勵可學生回答問題往往不如人意,如教完《草船借箭》時,提問:“你從哪兒看出諸葛亮是一位神機妙算的人。學生回答往往不全面,這樣評價。你回答只是其中一方面,還不夠全面,是不是該從知天地、地利、人心來回答呢?這樣既提示了學生,又對學生回答給予肯定,使學生領(lǐng)悟到如何回答才完美,如果說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些,不能不說評價語起了一定怍用。
3.6 要重視教師的非言語行為
教師的非言語行為,一般是指教師的站位、眼抻、表情、手勢等等,一個教師如果能掌握并善于使用非方語行為,不僅可以把許多信息傳輸給學生,而且可以融洽師生關(guān)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回答問題準確生動,教師可用贊許的目光以示鼓勵,或肯定點點頭,拍拍學生肩膀;當學生精力分散,走了沖,教學可用皺眉、揚眉、沉默、凝視等以示提醒;當學生自覺性較強,課堂紀律較好,教師可用親切目光主動接觸學生視線,脆上露出滿意笑容……而學生答錯問題時切不可對學生吹胡子瞪眼,鄙視學生。這些不起眼小節(jié)直接影響學生情緒,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當然教學細節(jié)并非我例舉六種,但我們可以認識到,教學細節(jié)雖然不是課堂教學主體部分,但如果我們?nèi)ブ匾曀パ芯克?,一定能促進課堂教學進一步優(yōu)化,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