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玲
2009年秋天,湖北荊州。長江之畔,一個英雄的群體為搶救落水少年而鑄就的大勇、大義、大愛,在人們心中久久回蕩。他們在母親河上的故事,濕潤了無數(shù)人的眼睛,洗滌著無數(shù)人的心靈。
這就是“10.24”見義勇為舍己救人英雄群體。這個群體由18個閃亮的名字組成,他們是15名大學生和3名冬泳隊員,其中3名大學生為此付出了絢爛的生命。
楚天都市報在全國率先報道這一英雄事跡后,引起強烈反響。隨后,全國數(shù)以百計的媒體紛紛報道此事。
10月25日,省委書記羅清泉在當天的本報上作出批示:“要大力宣傳表彰這一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26日,省長李鴻忠在本報上批示:“長江大學學生英勇救人事跡感人,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也是荊楚學子的驕傲和榜樣。要在全省廣為宣傳,用好這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0月29日,湖北省研究部署深入宣傳荊州搶救長江落水少年英雄群體的專門會議。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春明說:楚天都市報第一個發(fā)回文字報道,各媒體也積極行動,安排記者赴荊州采訪報道。幾天來,各媒體反應及時,措施得力,組織有序,基調鮮明,有力地宣傳了英雄群體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媒體的政治敏銳性和社會責任感。荊州市委給本報發(fā)來感謝信。
一、以高度的時代責任感,第一時間強勢介入,率先報道,明確報道定位,提煉“人梯精神”
10月24日下午4點左右。楚天都市報熱線接到一位讀者報料。說荊州長江邊有幾位大學生為救人還未脫險。本報迅速安排駐荊州的記者核實,獲悉了一些基本事實:十多名在江邊游玩的長江大學一年級新生手拉手參與了救人,3人付出了生命。編委會敏感地意識到大學生舍己救人壯舉所蘊含的豐富的主流新聞傳播價值,當晚,又派記者增援荊州。前方記者不斷傳回新的信息表明,還有3名冬泳隊員也參與了救人,是一個值得好好挖掘的英雄群體。
在處理這一稿件時,編輯部與前方記者不斷交流,反復斟酌,注意了報道的定位和角度以及新聞眼的提煉。一是大學生手拉手以結梯的方式數(shù)人,這種團結互助又充滿智慧的意象,令人感動;二是3名大學生為救人而英勇獻身,有著震撼人心的價值取向力量,會形成生命敬畏、奉獻無價的心靈沖擊波;三是這些大學生出自產生了因救人而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的大學生趙傳宇的母校,這種傳承也具有感動人的力量。
著眼于這三點,10月25日,楚天都市報在一版以《大學生結梯救人三人英勇獻身》為題推出報道,并刊出救人過程的圖片和3名英勇獻身的大學生的照片,還對趙傳宇寒江救人的事跡進行了鏈接,并同時推出評論《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遠值得敬仰》。在評論中,針對此事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同看法,率先提出“10·24”英雄群體這一概念,率先討論救人值不值這一話題,并擲地有聲地莊嚴定調——救人沒有值不值的問題,只有生死時速的問題,“他們懂得生命的真正可貴在于無私奉獻,在于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跡——任何事先考慮救不救得起來、值不值的念頭。都不是他們的選項”。本報的報道,站在時代精神的高度,第一時間肯定了大學生的壯舉,積極引領了社會輿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事后看來,這個定位非常關鍵,對確定這一事件的基調,展現(xiàn)這一事件的主流,引導社會向積極健康的方面看問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獲知英勇獻身的大學生都是一年級大學新生,大多數(shù)是90后這個群體后,我們決定旗幟鮮明地突出90后救人的意義。因為對于社會滿懷憂心,普遍認為是比較自我、自私的90后一代,能做出這樣的壯舉,也是對社會的回應和拷問。
10月26日起,楚天都市報開始濃墨重彩推出“大學生結梯救人”系列專題報道,并以《人梯》為題,報道英雄群體救人的全過程。這是全國媒體中首次提出“人梯”概念。人梯和人梯精神成為隨后各媒體對這一群體報道中最廣泛使用的詞匯。同日,在配發(fā)的評論中提出救人英雄中的“90后大學生”這一概念,提出要重新審視我們一度認為“自私自利、吝于奉獻”的這一代,“你們展現(xiàn)的信念選擇,豐富了我們重新認識你們的視角”、“你們展現(xiàn)了一代新人身上非同尋常的閃亮,也以榜樣的示范效應書寫了自己的成年禮”、“你們以特有的悲壯讓我們目睹了你們的可愛與可敬,讓我們透視到你們心靈里深藏的道德傳承和人性光輝”。
27日,本報又提煉了“18人梯”這一高度濃縮和概括其事跡和精神的詞匯。至此,本報在三天內提煉了三大關鍵詞,“10·24英雄群體”、“人梯精神”、“90后”,為這個群體明確了報道定位。
從10月25日楚天都市報在全國平面媒體中率先推出報道的當天下午起,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東方時空、晚間新聞等欄目率先跟進。26日,新華社播發(fā)消息,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及新浪、搜狐等數(shù)以百計的媒體也紛紛報道此事,有的大量轉載楚天都市報稿件。許多媒體都是直接引用本報所提煉的概念“人梯”、“18人梯”、“人梯精神”等,從中也可看出本報一開始對此事的敏感而準確的判斷。
二、保持報道強勢,層層遞進和提升,把握兩條報道主線
從24日接到報料的那一刻起,楚天都市報編委會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挖掘值得弘揚的群體典型。當即啟動重大事件報道機制,動用多部門精銳力量,成立采編專班。每天專題討論分析確定報道的內容。明確了滿懷深情、滿腔熱情地報道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并確定:版面突出,不惜版面。
在贏得報道先機后,如何掌控好報道節(jié)奏,贏得報道的整體效果呢?編委會認為,首先要遵守新聞規(guī)律,及時準確地報道動態(tài)進展,各界反應,社會反響,挖掘出英雄群體的精神內核。這是報道的主線。這一方面。前方記者每天及時發(fā)回了大量的信息。從26日起,本報先后報道了獲救孩子的現(xiàn)身、家長跪謝恩人父母、英雄追悼會、英雄魂歸故里、荊州市和省及中央相關部門對英雄群體的表彰決定,各級領導的看望與批示、社會各界的反應及捐助等等,使報道不斷掀起高潮。
其次,報道層次不斷遞進和提升。從24日晚處理第一條消息時,我們的腦海里就閃現(xiàn)幾個字眼:又是長江大學,又是古城荊州。長江大學,兩年前出了個寒江救人的大學生趙傳宇:古城荊州,這幾年不斷涌現(xiàn)出見義勇為的英雄,經本報重點報道的就有不少:周大軍、周遠平——而荊楚大地,也是英雄輩出。這不由得使我們思考:這個英雄群體的出現(xiàn),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是在荊楚大地、在古城荊州、在長江大學的背景下涌現(xiàn)的,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傳承,他們傳承的是舍己救人的精神。這便構成了報道的另一條主線。
如果說第一條主線大多是各媒體的同題報道,那么,第二條主線則更顯
示出一份報紙的思考力和策劃力。因此,編輯部決定,兩條主線同時運行,使報道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和最大影響力。于是,前方記者在緊張報道動態(tài)的同時,圍繞第二條主線所進行的采訪也同時進行,后方則增派記者前往省政法委了解這幾年湖北見義勇為的情況。事實證明了我們最初的判斷,長江大學不僅出現(xiàn)了趙傳宇,還有一位1991年勇救落水三女孩的英雄教師丁其柱;而荊州這幾年的見義勇為行為一直處于我省的前茅,8年來共有15名英雄犧牲,我省見義勇為的情況又在全國處于前列。那么,英雄的出現(xiàn)有一方熱土這一點就值得好好報道了。
于是,我們在圍繞第一條主線展開報道時候,先后推出兩個版的報道:《一股英雄氣在長江大學激蕩》、《荊楚大地,孕育英雄的熱土》,分別回顧了長江大學、荊州和我省廣大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的見義勇為個人和群體。把“10·24”大學生英雄群體放在湖北這片熱土“千古流傳的英雄氣質和近現(xiàn)代被發(fā)揚光大的革命傳統(tǒng)”這一大的背景下觀照,展示了荊楚大地見義勇為者前赴后繼、見義勇為精神不絕傳承的光榮現(xiàn)實。
對這個英雄群體的報道,楚天都市報始終按照新聞發(fā)展的內在邏輯,條分縷析,層層遞進,使英雄群體的形象顯得立體而豐富。
三、情與理交融。新聞與評論結合,宣傳英雄群體事跡與提煉精神內核、時代意義并行
“10·24英雄群體”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楚天都市報人。在做這組報道期間,采編人員時常眼含熱淚——含淚寫著文字,含淚按下快門,含淚編輯稿件。那些見諸報端的稿件和照片飽蘸著深厚感情,飽含著對英雄的敬仰。
從一系列精心制作的標題中,即可體會到這份對英雄的崇敬之情。25目的首發(fā)消息,引題是“古城荊州昨現(xiàn)舍己救人悲壯一幕”,27日的通訊標題是“他們如夏花般絢爛的奧運會,在秋日的那個瞬間永恒怒放——長江之畔定格的三個夢想,這以后陸續(xù)刊發(fā)的一些報道中,有這樣一些深深撥動人心弦的標題,如《擦干淚水,我們懷著夢想堅強前行》、《故里憶英雄,淚飛頓作傾盆雨》、《難舍英雄,萬眾同悲淚滿城》、《一江水,一座城,萬人同祈禱——孩子。一路走好》、《時光河流中18朵閃亮的浪花》、《厚德沃土養(yǎng)育了這群熱血之士》……
抒情,是為了烘托英雄群體的形象,評論,則是為了揭示英雄群體的精神?!?0·24英雄群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個群體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挖掘,則是通過評論手段。從報道的第一天起,楚天都市報編委會就決定,每天由評論部精心組織一篇評論。這些評論,也串起了這組報道的核心之鏈。
從10月25日開始,楚天都市報還連續(xù)5天圍繞英雄壯舉刊發(fā)評論,10月29日更是就此推出一個評論專版?!渡峒壕热说摹疤葑泳瘛庇肋h值得敬仰》、《他們濕潤了無數(shù)人的眼睛》、《那些年輕的身影不會消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傳承”》、《真與愛的不滅火焰》、《荊楚萬古英雄氣慷慨歌謠不絕傳》等十多篇評論,從“90后”的希望擔當、舍己救人體現(xiàn)的高尚精神、英雄壯舉的傳承等不同角度,詮釋和挖掘“10.24”大學生英雄群體蘊含的人文精神內核。
11月5日、6日、7日,本報在推出三天的總結性報道的同時,又連續(xù)三天推出了評論,進一步提升其精神,《瞬間的永恒耀眼的光芒》、《一方厚德的沃土養(yǎng)一方熱血的壯士》、《人梯的頂點是生命崇高元價》。
評論的高潮。則是本報承辦的“湖北省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先進事跡研討會”。會上,專家學者和代表們圍繞人梯精神和90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會場外,湖北省多位英模、學者、文化界人士,也為英雄群體的事跡深深感動,也由此引起深思。11月7日,本報推出三個版的綜述,《人梯精神,貫穿古今閃耀時代光芒》,對于本報在第一時間將大學生結梯救人行為提煉的人梯精神進行了理論上的詮釋。
對于曾背負著“自我”、“迷失”、“崩潰”等種種不良標簽的“90后群體”,該如何重新審視他們?專家們認為,“有證明:18位勇士中有10人是90后”,“有傳承:這些美德從未在青年身上消失”,“有擔當:歷史將證明他們同樣值得托付”。
至此,楚天都市報關于10·24英雄群體的大規(guī)模報道暫告一段落。
四、以主流思維弘揚主旋律,勇于擔當責任,引導輿論方向,助推事件往健康方向發(fā)展,贏得社會各界尊敬
兩年前,楚天都市報提出主流化轉型,提出要辦一份讓省委放心,百姓滿意。受人尊敬的媒體。經過兩年多的探索,都市報主流化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這次對10·24英雄群體的報道。就是作為主流媒體弘揚主旋律報道的一次成功實踐,其間對輿論的引導,更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敬。
救人事件發(fā)生后,長江大學的同學們以及死難者的家屬情緒一時不穩(wěn)定,校方壓力非常大。有的同學還反映:當一名學生在江面沉浮時,幾米開外的一只漁船拒絕施救。而且,打撈3位同學遺體的過程中,漁船索要了3.6萬元費用。楚天都市報編委會研判后認為:“10.24”事件的主流是大學生舍己救人壯烈犧牲,他們的身上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見義勇為、敢于犧牲的可貴品質,對漁船表現(xiàn)的報道,雖然可以產生強烈的比對作用,但容易造成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的混亂,也不利于事件的后續(xù)處理,因此予以舍棄。隨后,網上對于撈船的非議,甚至有懷疑落水少年是與漁船“釣魚”來獲取打撈費,一些媒體也有一些質疑的、猜測的報道。對于這些,本報前方記者都及時獲取了第一手信息,但我們認為,這樣的報道對事件的走向及發(fā)展并無多大意義,反而會引導公眾情緒朝不利的方向發(fā)展。
本報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主流輿論:
(1)充分報道和挖掘英雄群體的事跡和精神。
除25日首日的消息外,次日楚天都市報又用一個整版,以《人梯》為題,配發(fā)圖片和示意圖,全方位還原現(xiàn)場,凝固英雄救人的感人瞬間,展現(xiàn)英雄救人的赤子情懷。
隨后,本報對英雄群體不斷挖掘,展示他們生前青春陽光的形象,披露他們各自未竟的夢想,在盡情報道大學生英雄群體的同時,也熱情報道3名舍己救人的冬泳隊員,讓英雄的事跡廣為傳播。
(2)客觀報道落水少年遲遲未現(xiàn)身的原因和對英雄的感激之情。
落水少年獲救后悄然離去。曾引起人們猜疑。與3名大學生為救他們而付出生命相比,他們這樣的行為也許不應該。但他們畢竟是孩子,能對他們指責多少呢?因此,在未找到他們之前,本報一直客觀報道:“兩落水少年在獲救后離開現(xiàn)場,至今下落不明,荊州方面正在全力尋找?!笔掳l(fā)46小時后,在周一清晨學校升旗時老師講述英雄的事跡后,其中一名小孩終于承認:他就是那名落水少年。那么,他們?yōu)楹芜t遲不現(xiàn)身呢?本報同樣進行了客觀報道:“獲救時以為大家都沒事,害怕責罰隱瞞遇險經歷?!眻蟮兰茸鹬厥聦?,又不含責怪之意,能讓英雄的親屬、讓社會原諒寬容這兩個孩子的舉動。隨后的事情,本報依然往良性方面引導,獲救少年和家人來到英雄親屬身邊,跪謝英雄父母,“這是無法報答的大恩”。這樣的報道,舒緩了社會情緒,而不是激化矛盾。
(3)充分報道黨和政府對英雄事跡的肯定。
荊州舍己救人的壯舉發(fā)生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文明委、團省委等部門迅速作出回應,授予英雄群體榮譽稱號。省文明委授予英雄群體“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別獎”。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學“舍己救人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同學“舍己救人英雄大學生”稱號,同時,積極向中央和國家部門申報,分別授予英雄群體“全國舍己救人優(yōu)秀大學生”、“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有力地引導了社會輿論。省政府追認3位英雄為烈士,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在全省深入開展學習荊州長江見義勇為舍己救人英雄群體活動”的決定……楚天都市報充分報道這些動態(tài),體現(xiàn)黨和政府對英雄家屬的關愛、對英雄事跡的高度肯定。
(4)充分報道廣大人民群眾對英雄的景仰之情。
英雄群體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反響,紛紛為英雄家屬捐款,其中四川企業(yè)家李廣元派員驅車來鄂捐款60萬元:新華都總裁表示持續(xù)30年資助英雄家庭;3名英雄的家鄉(xiāng)紛紛傳頌英雄的事跡,武漢高校學生傳唱英雄正氣歌;追悼會上,數(shù)萬荊楚市民送英雄遠行,家鄉(xiāng)人民以最深情最濃重的方式迎接英雄魂歸故里。省文藝界舉行頌揚“10·24英雄群體”創(chuàng)作座談會……這些報道,緊扣主題,波連浪接,直擊人心,有震撼力,很好地弘揚了感恩、見賢思齊等傳統(tǒng)美德及主流價值觀,在荊楚大地營造了學習英雄、崇尚英雄精神的氛圍,這正是媒體重大典型報道所要追求的社會效果和傳播價值。
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以主流的思維報道英雄群體。大力弘揚英雄的崇高精神和時代意義。是楚天都市報對10·24英雄群體報道做出的理性選擇。這樣的選擇彰顯著責任擔當意識,彰顯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