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兒時,每到歲末,家鄉(xiāng)屋頂上升騰裊裊的炊煙也就會由一日三次的單本劇變成首尾相連、不輟不停的連續(xù)劇——那是家鄉(xiāng)人開始熬糖打豆腐了。這熬糖打豆腐有一道工序我是最喜歡的了,那就是過濾。
父親在屋梁上吊起了一個包袱,將半成品麥芽糖或豆腐從鍋中用盆子舀了往包袱中倒,那糖漿或豆?jié){便嘩嘩流進安放在包袱下面的木盆中。為了讓糖漿或豆?jié){過濾得更快,母親就會不停地對包袱進行搖晃。這時,人小個子矮的我便要站在凳子上助母親一臂之力……
經(jīng)過一番搖晃后,存留在包袱中的就是糖渣或豆渣了。
兒時的我之所以對此道工序特別感興趣,除了它是自己唯一能幫得上忙的一件事兒外,大概是冥冥之中與我潛意識里某種東西暗合。長大后我終于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本質(zhì)就是一種過濾。
偌大世界,氣象萬千,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每一個人的思想無不打上一種紛繁的烙印。就像糖渣與糖漿或豆渣與豆?jié){的混合物。故而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人生每時每刻,無不需要過濾。獲取知識需要過濾,要讓頭腦中吸取那些健康有益的東西;獲得財富需要過濾,不義之財分文不可取;選擇朋友需要過濾,要交諍友、益友……
過濾的形態(tài)多多?!叭级小?是說人首先在思慮上要過濾;“絕知此事要躬行”,是說要以實踐來過濾;“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是說要用時間打磨好的智慧來過濾;“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是說要靠勇氣和毅力來過濾。當然還有用制度、法紀來過濾等。
然而所有這一切,最為關(guān)鍵的是去惡從善,即以時時日日過濾的辦法培植自己的善念。
西藏曾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置放黑白兩堆石子,以用來辨識善念惡念。善念出現(xiàn)時,從白石堆上取出一粒放在一邊;惡念襲來時,取出一粒黑石子。每到晚上,便對黑白石子進行檢點。開始黑石子多,他自責(zé)、痛哭,甚至摑自己的耳光——你還在苦海里輪回,還不知悔過么?
30多年之后,潘公杰手下全變成了白石子。他終于修成菩提道,成為一代大師。
對人生過濾還得盡量去擠。家鄉(xiāng)人在用包袱過濾之后,會用布袋再擠壓一遍。潘公杰大師不放過一日對黑白石子進行檢點,就是對人生的過濾不容有絲毫懈怠。
不要以為過濾出去的東西就沒有用處。家鄉(xiāng)人過濾出的糖渣,有用來炒焦后磨成粉的,那也是一種挺不錯的食品。至于豆渣從來都是不浪費一點的,無論是新鮮的,還是發(fā)了酵的“霉豆渣”,都會是極為鮮美可口的東西。
即便過濾出去的是“毒素”,是“邪惡”,也可拿它作為針砭自己的藥石。日本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苦難,可毛澤東曾說要“感謝日本侵略中國”。他還說,“蔣介石是中國最大的教員”。他這是在告訴人們,哪怕被歷史過濾掉的最壞的東西,也可起到“反面教員”的作用??刹皇?潘公杰大師不也把“過多的黑色石子”作為督促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
過濾人生,可以將一切聚集為一種“活性物質(zhì)”的內(nèi)在張力。只要你對你之人生過濾能持之以恒,這樣不僅能讓你之人生達到完美境界,世界也會由此不斷和諧,向更為富足與文明邁進……
(編輯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