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致遠
赤壁之戰(zhàn),孫權、劉備兩家聯手大敗曹操,從此三國鼎立。吳宇森執(zhí)導的電影《赤壁》,再現了不少經典三國故事。曹操派蔣干前去勸降周瑜,不料周瑜將計就計,反借蔣干之手除掉了曹營水軍將領蔡瑁、張允。無往而不敗之蔣干,淪為千古笑談,婦孺皆知。鮮為人知的是,在明朝歷史上,竟上演了一出真實的“蔣干盜書”。
公元1629年冬,皇太極統(tǒng)率三路大軍,繞過長城防線,直撲北京。形勢萬分危急,明朝薊遼督師袁崇煥得知軍情,親率九千騎兵從山海關星夜馳援,人不吃飯,馬不喂草,終于趕在后金軍隊之前到達北京外城廣渠門外。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打響,袁崇煥督軍死戰(zhàn),身先士卒,后金軍隊大敗,只好撤兵?;侍珮O不由得慨嘆,十余年來,未嘗有此勁敵也!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將領,英勇善戰(zhàn),曾數次打敗皇太極父子。1626年,皇太極和父親努爾哈赤進攻寧遠,結果慘敗而歸,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半年后不治而亡,當時鎮(zhèn)守寧遠城的正是袁崇煥。這次,袁崇煥又大敗皇太極,立下奇功,按說應該受到隆重表彰,出人意料的是,幾天之后,這位大功臣卻被崇禎皇帝關進了死牢。
事情的緣由,要從兩個太監(jiān)說起。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時,后金軍隊俘虜了兩個明朝太監(jiān),皇太極撤兵后,就將這兩個太監(jiān)隨軍關押。當天晚上,兩個太監(jiān)睡在囚室,忽然聽到隔壁房間有人說話,仔細傾聽,原來是皇太極手下的兩名漢人將領在交談。一個說:“知道皇上今天為什么撤兵嗎?”另一個得意地說:“你不知道吧,這是皇上的妙計,噓,小聲點兒,千萬別讓人聽見……”聲音不大不小,隔壁剛好能聽見,兩個太監(jiān)假裝熟睡,屏氣凝息豎起耳朵偷聽。那兩人不知隔墻有耳,又繼續(xù)交談了一陣,大意是說,皇太極與袁崇煥將軍已訂好密約,今天是詐敗,等到時機成熟,便里應外合,一舉拿下北京城。
沒想到袁崇煥竟已投敵賣國,兩個太監(jiān)聽得心驚肉跳,逐字逐句牢記于心,生怕漏掉一個字。說來湊巧,次日深夜,伸手不見五指,一個明朝降卒悄悄潛入囚室,慌慌張張地朝其中一個姓楊的太監(jiān)招手:“現在四周沒人,你趕緊跟我逃走?!眱扇塑b手躡腳,借著夜幕的掩護,竟然奇跡般地逃出了守衛(wèi)森嚴的軍營。楊太監(jiān)迅速將這個絕密情報帶回了皇宮,崇禎生性多疑,本來就對袁崇煥懷有戒心,此時聽了楊太監(jiān)的稟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果然不出所料!
崇禎決定先下手為強,立即以議兵餉為名,傳袁崇煥單獨進城,然后不容分辯,命人將其拿下,押入死牢。半年后,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千刀萬剮的酷刑,可見崇禎的痛恨之情。消息傳來,皇太極得意地笑了。
原來,這一切都是皇太極的精心策劃?;侍珮O做夢都想除掉袁崇煥這個勁敵,無奈力敵不過,只好智取,而崇禎到死都蒙在鼓里。直到清朝定鼎中原后,朝廷修《明史》時,派人查看滿文檔案,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袁崇煥終于得到平反。
皇太極導演的這出大戲,熟悉三國的人肯定不會覺得陌生,分明就是山寨版“蔣干盜書”,連劇本都不用改編,只換了幾個演員而已?;侍珮O自幼愛讀《三國演義》,三國故事爛熟于胸,順手拈來,其實毫無新意。不可思議的是,崇禎居然中計!
自袁崇煥死后,邊關再無良將,明朝滅亡已無懸念。不知崇禎是不讀書,還是只會讀死書,一出古老而拙劣的反間計,就讓他自毀長城。有人說,歷史留給人們最大的教訓,就是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吸取過教訓。三國故事也許不代表歷史,不過此話送給崇禎皇帝,倒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