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菊
2009年5月25日,第62屆戛納電影節(jié)落下帷幕,出生在德國的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憑借《白絲帶》贏得金棕櫚大獎。
《白絲帶》是部干凈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前夜,德國北部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里。影片開始于小村莊里發(fā)生的一系列怪異事件。先是本地醫(yī)生在騎馬回家的路上,被一根繩子絆倒,然后是地主的兒子被人捆起來用鞭子猛抽。那些被懷疑跟這兩件事情脫不了關系的孩子,必須戴上“白絲帶”,以時刻提醒他們,他們背負了沉重的罪孽,需要凈化心靈。
而怪異事件仍不斷上演:農夫的妻子,從男爵谷倉的閣樓上滾落摔死:農夫兒子乘人不備,損壞男爵的物品泄憤,被男爵兒子關在谷倉鞭打。濫用私刑之風在小村蔓延。即便孩子也不能幸免,神秘的刑罰事件愈演愈烈。片中的“白絲帶”意味著純潔和無罪,卻更是屈辱的象征。連牧師也要求他的兩個兒子佩戴白絲帶,以示純潔,小村莊的孩子,就是在這樣怪誕、壓抑的環(huán)境里成長。
邁克爾·哈內克為了這部電影,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探究一群價值觀被誘導的孩子。是如何被洗腦。并且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哈內克說:“如果我們推舉出一條原則或一個理想,將其上升為政治或信仰,成為絕對至高的,那將會變得極其野蠻甚至會是恐怖主義?!?/p>
影片《自絲帶》里的孩子們,就是全盤吸收某種觀點,并懲罰沒有百分之百服從的異類。為此。哈內克曾經考慮用《上帝的右手》作為影片的片名。故事里的孩子們。可憐又可悲地把自己當做上帝的右手,他們明白了規(guī)則,然后一字不差地照章執(zhí)行,對那些不按規(guī)則行事的人,進行嚴厲的懲罰??植乐髁x不正是在此源泉基礎上形成的嗎?
哈內克說,并不能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設置在德國,就簡單把它看待成是一部關于法西斯的影片。實際上,關于統(tǒng)一的模式和腐蝕的理想,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癥結。
哈內克用長達150分鐘的影片,來挖掘人類的靈魂。影片發(fā)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是一個主要用黑白影像表達的年代。哈內克本人又偏愛黑白片,于是《白絲帶》就整個以黑白影像呈現,并且完全沒有配樂,只是巧妙地利用旁白敘事和黑白風格相配,和影片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以自然主義方式,重塑德國那個年代的氛圍。
哈內克在《白絲帶》里還運用大量的空鏡頭。把畫面打造得如同布景,鄉(xiāng)村遠景里的空曠,如同寫生里的留白,引出劇情的想象空間。另外,里面上場的十幾個孩子,是哈內克慢慢從7000多個孩子里海選出來的。
哈內克的執(zhí)著追求,讓關注人類心靈的影片《白絲帶》得到世界的認可,金棕櫚獎評審團主席于佩爾,更是盛贊哈內克對人類靈魂的挖掘是如此之深。在頒獎典禮上,哈內克深情地說:“我的妻子常問我,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罕見的,但現在是我真正感到幸福的時刻!”
哈內克當然是幸福的。他奉獻的影片《白絲帶》意義重大,他是在給人類蒙受傷害的心靈。包扎上圣潔的白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