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
那一天,全家人為父親慶賀82歲生日,父親心情格外舒暢,拿出自己的影集一頁頁翻給大家看。平日里,父親不會隨便拿出影集給旁人看,我們姐弟仨也沒有時間翻閱這些老照片,誰也說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印象。但這一回,細心的妻子驚覺道:“父親的影集里幾乎全是你們姐弟仨的照片,他的照片只是和你們的合影!”
我仔細翻閱起父親的影集來。父親蘇民是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和導演,1952年北京人藝一成立,他便成為第一代演員。他有過無數(shù)閃光的舞臺形象,也培養(yǎng)出王姬、宋丹丹、徐帆等許多優(yōu)秀的演員,然而影集里卻沒有這些奪目的光影畫面。影集里,插滿了我們姐弟仨從小到大的成長片段,每個人的照片都單獨成頁,旁邊還貼有父親工整的隸書鋼筆字備忘注解??粗@些陌生的老照片,我的記憶隨之飛馳起來……
我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癥,經(jīng)治療留下了腳后跟不能著地的后遺癥,直到小學三年級父親帶我去醫(yī)院做腳弓整形手術(shù)。此后相當長的恢復期里,我一直是拄著拐杖走路,時間一長,有病的那條腿比好腿要細。父親不僅每天傍晚陪我在院子里玩“跳皮筋”、“跳房子”等女孩子的游戲以鍛煉我的腿力,還時常勸慰我,“因為其他條件比較好,你肯定會格外受寵,偏偏有了這點兒缺陷,反而不至于太驕傲,挺好?!?/p>
在父愛的攙扶下,我走過了童年。也是在父親的不間斷陪練下,我的腿奇跡般康復了。16歲時,我踏上北上的列車,一頭扎進了黑龍江廣闊的黑土地,一待8年。由于當時生存環(huán)境異常惡劣,我的內(nèi)心深處開始涌動出一絲對未來的茫然。因為從小隨父親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浸染,我篤信適合我走的道路就是從藝。我利用農(nóng)閑時節(jié)為宣傳隊編排《海港》、《紅燈記》,并積極投入到演出中去。1977年,我結(jié)束了黑龍江的知青生活,返回北京。憑借在農(nóng)場時不間斷的曲藝排演功底,我考入了空政話劇團。
在我和父親的合影中,頗有紀念意義的一張,是1986年我從空政話劇團借調(diào)到父親所在的北京人藝排演話劇《秦皇父子》時的合影。當時,我回到從小生活的北京人藝大院上班,父親頂著極大的壓力。在那個年代,北京人藝人才濟濟,居然要從外團借調(diào)我這個年輕演員出演人藝大戲的主角,確實很難想象。很多人在背后議論我們父子倆,但父親很自信地向同事介紹:“小濮是個優(yōu)秀的演員!”1989年北京人藝排演第二版《雷雨》時,我終于接過父親的班,飾演了第二代周萍。我們父子倆的事業(yè),通過“周萍”這個角色薪火相傳了。是父親怡然平和的心態(tài)影響了我,年輕氣盛的我頂著父親光環(huán)帶來的諸多壓力,一直在演藝路上前行不輟。
在我眼里,父親是那種對生活沒有要求的人:我做的飯糊了,他仍說“好吃好吃”;到現(xiàn)在,他和母親還住在單位分的58平方米的福利房里……2007年,我們父子倆在中國話劇誕生100年紀念大會上再度并肩合影。這一次,我拿了一個特殊貢獻獎,而父親這位北京人藝的老前輩,卻在30人的“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shù)家”名單里、80人的“文化部優(yōu)秀話劇藝術(shù)工作者”名單里都榜上無名。母親都替父親鳴不平:“怎么有你兒子卻沒有你?”父親卻笑著說:“我雖然沒有拿獎,但卻給別人頒獎,很好了!”
(云飛渡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