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彥 孫 玲
各國政策的差異來源于各自的利益和優(yōu)勢,大家都想揚長避短來獲得未來的長期優(yōu)勢。這就是國際政治游戲。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中,4月2日召開的倫敦G20峰會注定會成為全世界翹首以盼的“燈塔”。但當前美國強調繼續(xù)加強財政刺激,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卻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系,而以“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體也在積極爭取在國際金融領域更多的話語權。國際權力斗爭“暗戰(zhàn)”不斷,談判桌上下利益糾葛錯綜復雜。這次倫敦的G20峰會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果?G2(中美)間的協(xié)作是否能救世界于金融危機的“水火之中”?G20峰會后的世界格局將有什么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
世界并不樂見G2
中國報道:有專家認為,目前G2(中美)之間的協(xié)作對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有著實質性的意義,對此您怎么看?
金燦榮:G2概念是華盛頓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登在2008年7—8月份的《外交事務》上提出的,開始并沒引起太多關注,但年底時布熱津斯基公開提出后,得到了媒體的熱炒。
最近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林毅夫和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華盛頓郵報》上聯(lián)名寫的“經濟復蘇取決于G2”一文,主要是說中美兩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如果這兩個引擎不合作,世界下一步的發(fā)展就會有問題。這作為一個純經濟學的觀點,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美兩國政府迄今為止還都沒正式使用過G2概念,因為它有很復雜的政治后果,所以在政治角度看G2不太可行。進一步說,日、俄、印和歐盟國家都不樂見G2,所以我的意見是太家以后要回避G2這個詞。但中美兩國在眼前的金融危機下要發(fā)揮帶頭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簡單地說就是,中美兩國間功能性合作,多做些貢獻是可以的,但如果把G2泛化成一個全球治理的格局就一定會遭到全球的反對。
國際游戲中的揚長避短
中國報道:目前,美國強調財政刺激,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強調金融體系改革,美歐分歧反映了各自的什么考量?
金燦榮:美國的主要考量是加強財政刺激,通過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這種思路不符合歐洲的慣例。歐洲財政的紀律比美國嚴格,在財政赤字方面比美國要穩(wěn),而且歐洲普遍認為,這次危機的焦點是美國的金融系統(tǒng)出了問題,所以他們希望改革金融體系,提高歐元地位,把金融管理權從美國手上分散出來。
從根本上講,各國政策的差異來源于各自的利益和優(yōu)勢,大家都想揚長避短來獲得未來的長期優(yōu)勢。這是很正常的國際政治游戲。
我覺得各國最終是會達成某種妥協(xié),即歐洲增加一點經濟刺激計劃,美國同時也加強金融監(jiān)管,另外開放一部分監(jiān)管權給國際社會。
發(fā)達國家開始妥協(xié)
中國報道:倫敦G20峰會上將有兩種角力:一是美歐老牌發(fā)達國家間的利益斗爭;一是新興發(fā)展中國家與老牌發(fā)達國家間話語權的爭奪,對此您有什么看法?這對今后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將產生哪些影響?
金燦榮:除了媒體比較關注的歐美之間關于經濟刺激計劃和金融改革計劃的爭議,20國財長會議還有一個很大的發(fā)展,就是“金磚四國”的財長發(fā)表了明確要求未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增資跟他們未來的投票權掛鉤的聲明。
“金磚四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在全球經濟當中的比例呈上升態(tài)勢。我認為該要求的提出很有意義,因為它使得世界的領導權和實際力量分布更加接近。但國際關系游戲的進程往往是比較慢的,里面會有許多來回的討價還價,所以新興經濟體的每個國家最后能落實到多少話語權還要經過多重的談判,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但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是,在金融危機壓力下,西方國家在姿態(tài)上已有所變化。他們已把討論問題的論壇由G8轉到了G20,并答應把IMF調整份額和投票權比例的時間提前兩年,這算是一種妥協(xié)。雖然妥協(xié)能不能達成還不確定,增資的錢如何去分配也需要去討論,但是不管未來怎么走,可以肯定的是,發(fā)展中國家已經開始發(fā)出自己的心聲,提出自己的要求。
中國報道:G20會議能否取得一些實質性的成果?
金燦榮:首先,G20會議在表態(tài)阻止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會有些收獲?,F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發(fā)生金融海嘯的時候,各國出于本能是很難拒絕貿易保護的。貿易保護有一些眼前的好處,但是會導致全球經濟危機的加劇,因此如果能夠明確地譴責貿易保護主義,應該算是這個會議的一個成果。
其次,對于未來的金融機構監(jiān)管可能會做出一些承諾。比如IMF可能加大成員國的監(jiān)控權,這也是美國現在必須做的,否則其他國家不會放心增資。
再次,可能會對第三世界的窮國面臨的壓力做出某種回應,對某些特別困難的國家表示一點幫助的意向,做出一些姿態(tài)。
中國是這次金融危機的贏家
中國報道:有觀點認為,倫敦G20峰會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各國普遍要求改革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實際上就是要求對體系內的權力重新分配。在您看來,G20峰會后世界金融權力結構會有哪些變化?
金燦榮:我同意它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也正因為如此,這次會議經不起失敗。在金融結構上,發(fā)達國家可能在姿態(tài)上放出一些無法立刻兌現的空間給新興國家。而在政治意義上,倫敦G20峰會將以金融為切入點,影響全球地緣經濟和政治結構。但具體的政治影響,目前還看不出來,基本要到明年才能明了。因為只有當走出危機的梯次顯現出來,地緣政治的變化才能看清楚。
對于整個金融危機,我認為中國應該是第一個走出來的國家,其次是美國,之后其他國家的表現就不得而知了。就目前而言,美國會受一些損失,但其領導地位不會有嚴重動搖;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地位會有所下降;俄羅斯和印度的前景還看不出來,這取決于他們今后的作為。如果俄印能夠自救并且快于日歐率先走出危機的話,此后的地緣政治將變得比較復雜。但有一點可以明確,我認為中國是這次金融危機的贏家。
中國無意推翻當前貨幣體系
中國報道: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應該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
金燦榮: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做了三件事,一是積極參加國際政策協(xié)調,如積極參加年初的華盛頓G20峰會和達沃斯論壇;二是積極地穩(wěn)定周邊,如開展中韓之間的貨幣互換,幫助其渡過難關;三是與美國展開有效合作,中國無意推翻當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我們的態(tài)度是比較現實的,即在找到一個可靠的國際貨幣體系之前,還必須接受美元的中心地位,不過同時也主張需要對它加以調整改進。
從金融危機到現在,中國已經在共同應對危機方面發(fā)揮了戰(zhàn)略性的作用,并將繼續(xù)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
奧巴馬與胡錦濤的
首次個人化接觸
中國報道:在倫敦的G20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將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首次會面,您認為奧巴馬政府的對華關系發(fā)展思路是否已經基本形成?此次會見對中美關系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金燦榮:我認為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現在還在形成中,理由有兩個:一是現在還有不少政策官員沒有到位,比如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的提名還沒有送到國會討論;二是現在其整個對外政策還在形成當中,對華政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必然不會塵埃落定,如2月13日希拉里在出訪亞洲四國之前在紐約的亞洲協(xié)會發(fā)表演講,明確地提出了中美關系就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并用了一個很好的詞:“合作的伙伴關系”(cooperative partnership),但當她踏上出訪之旅后,就再未提及此詞,說明她肯定是受到了內部的反對而回避了這個詞。
但奧巴馬很重視中美關系目前是明確的。1月30日,奧巴馬同胡主席通話時就表示,對中美兩國來說沒有比它們關系更重要的雙邊關系了。所以我認為,整個中美關系成系統(tǒng)的細節(jié)政策目前還沒有,但美國很重視中國確是很明確的。
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tǒng)首次會晤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奧巴馬執(zhí)政以來中美元首間的首次個人化接觸,他們形成的私人印象和關系對未來兩國關系的總體發(fā)展肯定會有影響。這次會晤對兩國關系會帶來積極的氣氛,會對兩國今后在哪些方面做哪些事情指明一個大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