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寒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曾榮獲石林縣、昆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的稱號,昆明市首屆中學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英語學科”二等獎、外語教學改革發(fā)展貢獻獎、“教書育人”大獎賽二等獎,先后被評為“石林縣十佳青年”、云南省“教育百優(yōu)校長”。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有著一個大膽的夢想:辭去教師職務,創(chuàng)辦屬于自己的學校,讓家鄉(xiāng)的貧困學生都能上學。為了這個夢想,1994年,他創(chuàng)辦云南石林育才學校,至2004年,他又創(chuàng)辦了昆明育才學校、曲靖育才學校、呈貢育才學校、玉溪育才學校、重慶合川育才學校、四川宜賓育才學校、四川自貢育才學校、云南楚雄育才學校、上海行知育才學校、云南昭通育才學校、昆明龍泉育才學校、昆明育才實驗學校、江蘇無錫行知育才學校、石林實驗學校共15所學校。
作為云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于2006年當選為昆明市政協(xié)常務委員,2007年,他被選舉為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學。
這個擁有眾多教育榮譽、創(chuàng)造云南民辦教育奇跡的普通教師是誰?他就是云南石林教育集團董事長郭跨存。
走近郭跨存,我們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名教育者的真誠與純樸,能體會到他作為一名領導者的謙遜與平易近人,更能體會到他不屈不撓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為追求“真教育”,他辭去了“鐵飯碗”
郭跨存于1960年出生在石林縣的一個偏遠鄉(xiāng)村,出生時正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因家境貧寒,兄弟3人中,只有他在9歲時才被父母送進學校讀書。郭跨存上小學和中學時,正值“文革”時期,那時,沒有人在乎讀書。雖然他沒有受過什么家庭文化熏陶,天資也算不上聰穎,但祖輩躬耕的家庭給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讀小學和中學期間,他每天早晨5點左右就起床開始讀書或背書,整天手不釋卷。至今,郭跨存仍然保持著每天早起,堅持晨煉和早晨背書的習慣。
1981年,從昆明師專畢業(yè)的郭跨存被分配到石林民族中學擔任英語教師。石林民族中學招收的多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自農(nóng)村的許多孩子連漢語都不會說,如何教他們學習英語成了令人頭痛的問題。郭跨存深深地知道,那些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能有讀書的機會很不容易。所以,他特別關心他們,每天都惦記著他們的衣食住行。為便于照顧學生,他甚至與學生同吃同睡,和學生處朋友。他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做到:每天早晨最早起床,最先背書。無論學習和生活,他都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榜樣。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郭跨存大膽地改編教材,讓學生在課堂上反復練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他引進生活情境,使課堂變得生活化。學生在他的耐心教育下,進步很大。連續(xù)幾年,他所任教的班級英語考試成績遠遠高于其他班級和全縣平均成績。他很快成為民族中學出色的青年教師。他不僅連續(xù)幾年被學校評為先進教師,而且先后被選為校團委書記、學校教務主任。
在民族中學教書期間,郭跨存收獲了愛情,并擁有了自己的家庭。當時,許多同事這樣評價他:“年輕有為、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笔前?按常理,他可以安然地享受穩(wěn)定幸福的生活了,但是1994年,他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教師公職,創(chuàng)辦屬于自己的學校!
在農(nóng)村,擁有一份“吃皇糧”的工作,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有了教師這個鐵飯碗,可以終身無憂地‘享受生活,何必再去冒險辦學?”許多人都勸他:“要慎重,不要發(fā)燒?!?/p>
家人的不支持和朋友的不理解,并沒有動搖郭跨存的決心。
是什么原因使他敢去“冒險”呢?上個世紀90年代初,石林民族中學已經(jīng)是石林縣著名的中學。每到開學,想進民中讀書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作為教務主任,每當看到那些不能報名而流淚的學生,因不能把孩子送進理想的學校而沮喪的家長,特別是看到那些農(nóng)村的家長,手里攥著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迫切地想把孩子送進好學校讀書卻無法實現(xiàn)的絕望,郭跨存從心底里為他們著急。他多么想讓那些想學習的孩子都走進課堂,讓那些從農(nóng)村來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啊。
“要是自己能辦一所好學校,讓所有想學習的孩子都能讀書,該多好!”說干就干,1994年,郭跨存在石林縣一個叫老馬沖的地方,利用一處廢棄工廠的舊址,創(chuàng)建了第一所育才學校。
為辦“好學?!?他走上了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路
憑著“辦一所好學校,讓想讀書的孩子都能學到知識”的純樸想法,1994年7月,郭跨存走上了艱辛的辦學之路。
和許多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郭跨存在創(chuàng)辦第一所學校時,歷經(jīng)了種種艱難:沒有資金投入新校舍建設,只能租用距縣城10多公里處的一個廠址作為校舍;沒有租金,他東拼西湊;沒有招聘教師的條件,他只好作情感動員。為了說服曲靖某學校一位即將退休的數(shù)學教師到自己的學校任教,郭跨存曾12次上門邀請。有幾個朋友也是經(jīng)過他的反復勸說才動了心,最終加盟了他的學校。
自任校長的郭跨存每天帶著學生跑步,與學生同吃、同睡、同學習,真誠地關心每個學生。課堂上,他嘗試著進行改革;課余,他帶領學生干勞動。在他的帶領下,每個教師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和學校環(huán)境建設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中考,學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平均分和優(yōu)生率都遠遠高于其他學校。
學校創(chuàng)辦一炮打響!從第二年開始,學校幾乎沒有做什么宣傳,學生就主動找上門來。從幾十人到幾百人,學校的規(guī)模遠遠超出了郭跨存和合作伙伴們的意料,但郭跨存始終清醒地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我要辦的“好學校”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要用什么標準去要求全校師生做到“好”?陶行知在教育教學上的觀點深深地打動了他。于是,一個“好學校”的模式終于在他的頭腦中逐漸形成。
結合實際,郭跨存提煉了自己的辦學思想:辦真教育,育真人才;教育理念: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師生追求:這里是拼搏與成才的樂園;師生作風:一點一滴入手,一絲一毫過關;生存理念:質(zhì)量就是生命,失敗等于自斃;競爭理念:教不活校長過,學不活師之拙;師德理念: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育人理念:要成才,先成人;做人準則: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chuàng)新,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校應具有衛(wèi)生的環(huán)境、文明的言行、規(guī)范的儀表、和諧的布局、進取的師生這樣一種和諧的局面,真正把學校建成‘拼搏與成才的樂園。”這就是郭跨存心中的“好學?!?。
隨著學校在管理上的逐漸成熟,辦學經(jīng)驗的逐步豐富,石林育才學校從“民?!弊呦颉懊!薄2粌H石林縣城里許多人慕名而來,昆明、曲靖等地也來了許多學生,學生從幾百人迅速發(fā)展為一千多人。僅僅為接送昆明的學生,學校每周放假時,需租用3輛大客車。1998年,為了滿足昆明和曲靖學生、家長的愿望,郭跨存在昆明大石壩和曲靖同時開辦了昆明育才學校和曲靖育才學校。這兩所學校創(chuàng)辦不到2年,每所學校的學生都達到了上千人規(guī)模。
郭跨存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懷,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條件下把學校辦得紅紅火火。1999年,時任云南省省委書記、省長、省教育廳廳長等領導到石林育才學校視察,他們都被郭跨存對教育的真情所感動,當場決定獎勵石林育才學校100萬元資金用于改善辦學條件。
1999年,郭跨存在上級領導及各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石林育才教育集團”,決心把教育這個“蛋糕”做大、做強,讓更多想讀好書的孩子能在自己的學校里健康成長。
因有明確的精神追求和規(guī)范的管理模式,育才集團迅速發(fā)展。從2000年至2004年的短短4年時間里,呈貢育才、玉溪紅塔育才、重慶合川育才、四川宜賓育才、四川自貢育才、楚雄育才、上海行知育才等10多所學校相繼創(chuàng)辦。2006年,石林縣政府進行教育改革嘗試,聘請石林育才教育集團加盟石林高中學校的管理,接管石林民族中學、石林縣一中、石林職業(yè)中學,并由這3所學校聯(lián)合成立石林育才高中教育集團,郭跨存任董事長。
2005年,北京行知學校領導找到郭跨存,希望與集團聯(lián)合辦學,引進集團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于是,集團在北京也有了學校。2006年“六一”兒童節(jié),溫家寶總理親臨北京行知育才學校,和學校的師生歡度兒童節(jié),這對石林育才教育集團一萬多名師生是莫大的激勵和關懷,也是育才集團的最高榮譽。
也許我們看到的是石林育才集團一所又一所地創(chuàng)辦學校,一個又一個榮譽降臨,但作為董事長,郭跨存無暇顧及這些榮譽。學校辦得越多,他肩負的責任就越大,因為如果哪所學校管理上稍有疏忽,后果都可能不堪設想。為了防患于未然,郭跨存長期奔波于學校,認真檢查學校的每項工作。他到學校檢查工作時,從不提前打招呼。他進到校園后,最先檢查衛(wèi)生,找找有沒有衛(wèi)生死角,看看學生宿舍是否整潔。郭跨存認為,一所學校的工作做得細不細,從衛(wèi)生工作上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只要發(fā)現(xiàn)問題,他就會召集學校領導開現(xiàn)場會,讓校長或其他行政人員對他的批評口服心服。
在成功的背后,郭跨存付出的是他最真摯的情懷。
成功后,他仍葆教師本色
作為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出身的人,郭跨存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心存感激:自己能離開貧窮艱苦的農(nóng)村,能過上優(yōu)越的城市生活,除了要感激自己的父母外,要感激為自己提供機會的所有的人,更要感激學生和所有的家長,是他們的支持與信任讓自己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為管理一萬多人的董事長。
因有“要辦成最好的學校,要讓想上好學校的孩子學到真知識!”的追求,郭跨存從未把辦學當成收獲名利的工具。他沒有為自己購置豪華的房子和轎車,也沒有豪華的辦公室,至今,他仍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所以,當面對困難時,郭跨存擁有的是坦然與自信。他從不為自己找任何借口,也無暇顧及別人的議論,他需要為學校、為集團的繼續(xù)發(fā)展尋找新的出路。
“我最迫切要做的,是為可能面臨危機的學校尋找新的出路。我理想中的‘好學校的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采訪中,郭跨存告訴記者,他會勇往直前地為實現(xiàn)辦出自己理想的“好學?!倍?。
2007年5月,郭跨存組織召開了集團中層干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提出了“學習洋思教學改革經(jīng)驗,再創(chuàng)育才輝煌”的口號,這標志著石林育才集團進入又一次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全面開展學習江蘇洋思改革經(jīng)驗,強勢推行課改。
郭跨存身體力行,要求教師學習的書籍自己先學習。2007年國慶7天長假,他連家門都沒有出,而是潛心讀書,希望能找到管理與建設、課堂教育與教學等能幫助學校真正實現(xiàn)精品化辦學的思路。他走進課堂,檢查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思考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怎樣才能讓課堂都生動起來。在總結集團教師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時,結合新課程教學要求,結合江蘇洋思中學和山東杜朗口中學教學改革的成功經(jīng)驗,郭跨存提出并推廣“點、線、面、體”教學思想與“點、線、面、體”教學法。如,呈貢育才學校自2007年9月開展課改以來,教學成績大幅提升,在2008年呈貢縣教育局組織的統(tǒng)一考試中,學校各年級平均成績名列前茅。學校因中考成績突出,被呈貢縣政府授予“中考先進集體”稱號,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學科獲“中考突出貢獻獎”,教師馮海軍、高瀟等3人獲昆明市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教師吳俊呈、倪鐳、陶斌華獲二等獎。在呈貢縣組織的各種課堂教學競賽中,教師已有8人次獲初中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一等獎。
郭跨存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求知者的普通位置上,始終把學生求知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始終把一個教師應盡的天職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此,在集團民辦教育這條路上才走得更快,也將會走得更遠。
“我堅信,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學生的生命里,只要盡好一個教師的天職,堅持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好學校,集團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采訪中,郭跨存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他對教育集團發(fā)展的信心。
對話郭跨存:集團發(fā)展15年,有4個方面的經(jīng)驗值得總結
“15年來,教育集團積極踐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辦真教育,育真人才的辦學理念,推行‘三自教育,實現(xiàn)‘三高三名的育人工程,取得了許多成績,造就了十幾所管理科學、特色鮮明、質(zhì)量一流、百姓滿意的優(yōu)質(zhì)學校。”提到育才辦學取得的成績,樸實的郭跨存認為,成績和榮譽畢竟屬于過去。
《云南教育》:教育集團歷經(jīng)15年的發(fā)展,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jīng)驗?
郭跨存:有4個方面的經(jīng)驗值得總結。
《云南教育》:能否總結得具體些?
郭跨存:一是辦真教育,育真人才。中國當代民辦學校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新事物。民辦學校的生命力在于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zhì)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同樣承載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然而,由于民辦學校特殊的辦學體制和特殊的運行機制,更要把堅持民辦學校的社會主義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擺在首要位置,時刻提醒自己要堅持陶行知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的辦學宗旨,即“辦真教育,育真人才”?!稗k真教育,育真人才”,既有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一般要求,又有時代的特征。在今天,“辦真教育”,就是要把民辦教育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堅持科學育人第一的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科學發(fā)展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沖破“官本”背后的“分本和利本”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束縛,深化教學改革,以教師為本,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以教師的發(fā)展,帶動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不僅用知識,而且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和榜樣的力量熏陶和感染學生。要以學生為本,用好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素質(zhì)教育思想,解決學生在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使他們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成為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15年來,育才的發(fā)展,正是數(shù)以萬計的家長和學生對育才“辦真教育,育真人才”辦學方針認同的結果。二是圍繞需求,搞好服務。育才目前的生源反映了教育需求多樣化的擇校要求: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家長和學生本人對當?shù)毓k學校在辦學條件、學校管理、辦學特色、教學質(zhì)量等方面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一部分學生是因為父母忙于生計無力照顧其生活和學習。面對這樣的實際,我們既重視教育的普及,更重視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為了讓學生進得來、學得好,從校長到教師都堅持吃住在校,與學生同吃、同學、共苦、共樂,使學生感受到在校有父母般的關愛,又能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大愛,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三是廣集精英,博采眾長。面向全國招賢才。集團學校的教師來自全國各地,有湖南、湖北的,有四川、山東的,有河南、江西的,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經(jīng)驗,帶來了好的作風和傳統(tǒng),也為學校帶來了活力和生機。因為我們深知,基礎薄弱、教學條件較差的民辦學校僅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需要有專家的引領。于是,我們聚集了一批國內(nèi)外知名專家和學者組成專家組,利用他們的智慧和經(jīng)驗,制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學校管理模式、開展學校教研,使學校教學質(zhì)量不斷得到提高。四是科學管理,提高質(zhì)量。集團跨省辦學,實行既統(tǒng)一又自主的管理模式。所謂統(tǒng)一,是辦學思想、價值取向、培訓制度、財務制度,實施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原則必須統(tǒng)一。所謂自主,是學校對人、財、物的管理按民主科學的原則自主管理。正是由于采取統(tǒng)一與自主結合的管理模式,才有學校辦學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集團對學校的管理層面講,集團重點是管人、管錢和管培訓。從學校層面講,學校的中心工作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把抓好德育自治、智育自學、體育自強作為工作的重要途徑。
◇責任編輯張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