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9月7日
中國泡沫危機
去年11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對抗金融海嘯的沖擊,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宣布1949年建國以來的最大救市計劃:預計未來兩年,推動4萬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力保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8%;同時改弦易轍,將原本“從緊的貨幣政策”,全面轉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寬松貨幣”的大旗號召下,中國銀行體系今年前6個月,新增貸款金額高達人民幣7.4兆元;這個金額是去年同期的2.45倍,也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天翻地覆的決定,不但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復蘇的國家”,卻也帶來新一輪資產泡沫的后遺癥。這些管不住的資金就像脫韁野馬,在全中國四處撒野,影響所及,股市漲了一倍,房價更是突破2007年的高峰。
股價、房價不斷上漲,買股票、買房的人都賺了錢,激發(fā)更多的資金往股市、房市流動,一場追逐泡沫的游戲早已鳴槍開跑,不少國營企業(yè)垂涎業(yè)外收益,也開始“不務正業(yè)”。像今年以來,各地不斷上演地王爭奪戰(zhàn),參與競標的買主除了綠地、中海、中糧地產、招商地產等原有的不動產大戶外,中國電子集團、中國鐵路、中冶等不相關的公司也開始加入搶地行列。目前,“泡沫化”已經成為北京政府現階段最頭痛的問題,中國復蘇的經濟真的會是海市蜃樓嗎?
《亞洲周刊》9月13日
緬甸:是下一個朝鮮?
果敢戰(zhàn)事期間,《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成都軍區(qū)會議上強調:“西南是中國的重要戰(zhàn)略方向,要做好軍事斗爭準備?!边@席話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猜測,顯然緬、印等外圍國家近期的各種新變化已引起中國高層警惕。
在過去10多年里,與歐美國家對緬甸軍政府實行經濟制裁,不斷施加壓力和威脅相對應的是,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和雙邊貿易一直在大幅增加,中緬雙方貿易額每年約20億美元,并還會繼續(xù)增加。除正在幫助緬甸興建十幾座水電站,中國企業(yè)還花費巨資幫助緬甸勘探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希望成為未來的購買者。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緬朝兩國對美國的政治外交方式如出一轍。緬甸以驅逐出境的方式釋放判處7年監(jiān)禁的美國公民耶托,耶托與來訪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吉姆韋布同機前往泰國。此前不久,朝鮮已經釋放了兩名已經判刑的美國女記者。緬甸會否成為下一個朝鮮?這顯然是外界必須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和美國。
《經濟學人》9月5日
日本改朝換代
當大選結果宣布時,沒有聲勢浩大的慶祝儀式,仿佛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發(fā)生,這也許是一個錯誤。票選結果讓日本民主黨打破了自民黨封鎖了半個世紀的執(zhí)政權,標志著戰(zhàn)后日本政治體系的瓦解。
人們有三個理由相信選舉結果標志著日本巨變。第一,民主黨勝利的規(guī)??涨?。在眾議院的480個席位中,自民黨從300席減少到119席,民主黨則擁有308席。第二,對自民黨的抵制出現在日本政治文化大變革的最高潮。第三,隨著自民黨政權結束,選民不僅拋棄了自民黨,而且拋棄了傳統(tǒng)制度。
自1955年自民黨創(chuàng)建以來,日本的政黨、官僚機構和商界之間的“鐵三角”關系促進了經濟迅速發(fā)展,他們均分勝利果實。走馬燈似更迭的歷屆自民黨政府都未能滿足選民的要求,因為政府只是“鐵三角”中最弱的一邊。歷屆首相的理想都會被官僚、或被政黨中大佬們的權力網所破壞。這正是選民們拋棄傳統(tǒng)舊制度,支持自己并不熟悉的、一個開放和負責任的政府的原因。
現在,鳩山有機會徹底改變日本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復蘇經濟的模式,只是不知道他和他的政黨能否承擔起這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