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芹
這些“畫面陰謀家”從一百年前電影出現(xiàn)的那天起,就開始琢磨影像操縱和詐騙,精巧地操縱畫面,足以將現(xiàn)實的力量打垮,足以抹去真實、篡改歷史,虛構(gòu)出另一種可以隨他們擺布的世界秩序。
客居法國的我,每次看體育轉(zhuǎn)播,都有“錘子”砸下的感覺,不知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還有多遙遠(yuǎn)。有一個問題擺在那里:我們可以包容世界,世界(西方)能否容納我們?我是從一些事例看到這個問題的可能的結(jié)論的。不敢說是最后的結(jié)論,但至少讓人心寒。但愿這只是我的“誤解”……
轉(zhuǎn)播中看不到中國人
2009年羅馬游泳世錦賽期間,我?guī)缀趺刻於加^看法國國家電視二臺的直播。當(dāng)然我也早有心理準(zhǔn)備,如果一場比賽中國隊占絕對優(yōu)勢,那么就別想在法國看到轉(zhuǎn)播。像乒乓球、羽毛球世錦賽,不要說看轉(zhuǎn)播,連體育新聞都不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這兩項運動。所以本屆游泳世錦賽,跳水部分是被刪掉的,一般法國民眾可能因此以為羅馬世錦賽只有游泳項目。如果只是因為法國在某些項目上弱,電視臺不轉(zhuǎn)播,我倒也能理解;問題是它還跟美、英、澳等國進(jìn)一個“戰(zhàn)壕”,中國人什么運動強,就封什么。
即使在他們的強勢項目中,依然沒有一點點大度。在所有的游泳比賽中盡量不給中國運動員畫面,不得不給時——比如上場介紹時避不開,不能在一組參賽運動員中單單不讓中國人露面——你仔細(xì)看,一是給中國人畫面的時間最短;二是只給中景或遠(yuǎn)景,不給特寫;三是挑不好的角度。凡中國隊取得金牌,不得不照慣例給一個特寫時,在歐美運動員臉上可以停很久的鏡頭,對中國人則轉(zhuǎn)瞬即逝,如果觀者眼睛不盯著,馬上就錯過了。
一旦錯過,你就無法獲悉金牌花落誰家,因為他們連“新聞回顧”時都有意繞開,這叫“后消除法”。這種手法你若追究,他可以狡辯:“我沒有封鎖新聞?!钡@樣暗做手腳,且長此以往,絕無例外,就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新聞封鎖,讓你存而不在。賽后,我連問了好幾個法國人,無一人知道中國隊拿過金牌。對金牌尚且如此,得銀牌、銅牌的中國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根本就不存在,銀牌、銅牌得主只要是中國人,觀眾不仔細(xì)去查該賽排行榜,就不知道第二、第三名被什么人得了。
惡意點評中國
再就是主持人,如果法國隊在爭獎牌,他們會叫得驚天動地;如果是美國人沖向終點,他們也會叫得聲嘶力竭,世界霸主嘛!輪到中國人率先沖向終點時,音頻則降到了最低點,時常到最后幾秒是沉默。如果看到中國運動員勝得無可爭議、遙遙領(lǐng)先,就酸酸地開始翻舊賬了。比如女子4×100米接力中國隊?wèi)?zhàn)勝美國隊后,主持人就開始暗示,說多少年前中國女隊也得過此項冠軍,但是服用了興奮劑。我想象力再豐富,也無法預(yù)料其肚里的水這么淺!
再說獎牌數(sh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法國電視臺在一開始轉(zhuǎn)播中每天掛獎牌榜,后來中國的金牌數(shù)超過美國時,獎牌榜就被撤掉了。這不是自己玩不過就不玩了,而是美國玩不過中國,法國體育迷們就連知情權(quán)都被剝奪了,他們不知道誰拿的金牌最多,甚至連獎牌在全球的分布狀況也無權(quán)知曉。也是從中國獎牌大增那一天起,媒體開始朝與原來相反的方向引導(dǎo)輿論。
在每天的奧運直播中都有一段點評,由對中國懷有極端惡意的電視明星加爾利耶主持,這個節(jié)目實際是給體育節(jié)目定政治調(diào)子,不讓體育越過“政治不正確”的紅線。如開幕式很好看,加爾利耶就出來“消毒”,說那么漂亮是虛假的;如中國運動員表現(xiàn)出色,加爾利耶又出來敲打敲打被迷住的觀眾,說那都是不人道的“冠軍工廠”炮制出來的,好像法、美頂尖運動員不是靠吃苦練就的;中國金牌多了,加爾利耶就又出來做反向引導(dǎo),說體育比賽重在參與,獎牌不重要,為此還有意為放棄比賽、令法國觀眾大失所望的游泳女將馬努杜唱贊歌,說在“逃兵”的失敗中看到了美,那三寸不爛之舌,可以大講歪理,硬是把得金牌說成了一件壞事。最后,法國媒體連暗搞都放棄了,直接撒謊說,美國第一,德國第二。堂堂國家電視臺!
等到柏林田徑賽,中國只得了一枚金牌,法國媒體嘴上的封條就撕掉了。主持人在中國女子馬拉松取得金牌后,譏諷說:“中國在奧運會拿那么多,這回才拿了一枚?!狈▏癖姷竭@時方得知中國在奧運會拿了很多金牌,可惜是體育記者為了挖苦中國人才漏出來的。在這里搞的又是模糊細(xì)節(jié)、偷換概念的游戲,中國的奧運金牌并不是靠田徑得來的,把兩件不可比的事情進(jìn)行比較,目的不是知會民眾,而是抓住任何機會甚至不惜變相騙人,誤導(dǎo)法國民眾。
看到這一切我還能總結(jié)出什么別的邏輯嗎?只得一枚金牌時,法國人就有權(quán)知道確切數(shù)字了;拿了十枚,真實數(shù)字就消失了;等到金牌數(shù)超過美國,則獎牌榜整個被抹去了,這時候人們聽到了從未在西方聽過的“理念”——比賽是為了“交流”!
影像中的“消毒”
再回頭看2008年奧運會前發(fā)生的那些“離奇”事,大概就不再需要解釋了。巴黎火炬受阻已有很多報道,我在此省略。媒體怎么對待火炬剩下的傳遞,我說出來,中國人大概都難以相信。倫敦、巴黎、舊金山這三處籌劃好的“百慕大三角”過去之后,法國媒體幾乎成了一座“災(zāi)難守望塔”,沒有別的任務(wù),就是盼火炬再“出事”。那種不加掩飾的幸災(zāi)樂禍,簡直就像小孩盼望鞭炮爆炸或水漫車翻一樣可笑。最先寄望于阿根廷,然后又把希望挪到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估計什么地方會鬧,就把特派記者早早送去等著。直到火炬?zhèn)魅霒|南亞,知道沒戲了,火炬便在法國媒體上消失了。
“藏獨”、阻撓火炬、呼吁抵制均未成功,接下來便打環(huán)境污染牌,這幾乎是所有惡搞的最后殺手锏,因為它最時髦、最道德、最受普遍認(rèn)同。奧運會開幕前一個多月,法國媒體特派北京的記者就像身負(fù)使命的“特工”,鉆到北京甚至京郊最骯臟的角落(真要找巴黎難道沒有嗎?不往遠(yuǎn)去,市中心圣米歇爾地鐵站樓梯上的尿跡和臭味難道還少嗎),或者找最窮的人,要不就是最激烈的異議人士,或挑最陰云密布的一天,連篇累牘地報道北京空氣怎么壞、城市怎么丑陋、百姓怎么窮、籌辦怎么虛假……目的也很明確:一、讓法國公眾對如此重要的體育盛會事先產(chǎn)生惡感,進(jìn)而失去興趣,法國國家足球隊教練甚至在《世界報》上呼吁民眾連電視轉(zhuǎn)播都不要看;二、鋪天蓋地地灑“消毒水”,避免開幕后任何正面的東西反滲過來;三、不用公開號召,暗地恐嚇百姓,讓其望而卻步,使北京的賓館飯店賺不到錢,這叫正面進(jìn)攻不成,從后面進(jìn)攻。
開幕式繞不過,但他們準(zhǔn)備了“消毒”工具。電視二臺主持人比拉利安那晚的任務(wù)傻瓜都能看明白,簡直就是“政治輔導(dǎo)員”。他時不時地敲打觀眾別光顧了好看而忘了那是在什么國家。就好比假如奧運會在美國舉辦,開幕式兩個多小時的直播中,中國主持人時刻不忘提醒觀眾:“別忘了小布什發(fā)動了對伊拉克的入侵或關(guān)塔那摩還關(guān)著囚犯”,又或“別看黑人運動員這么風(fēng)光,美國監(jiān)獄里可多半關(guān)的是黑人……”人們又會作何感想。那晚的解說之過分,讓不少想好好欣賞表演的觀眾實在受不了,往電視二臺的網(wǎng)頁上發(fā)帖:住嘴吧,比拉利安!坐在主持人邊上的是一位華裔老先生,他的角色是解釋表演的文化內(nèi)涵,雖然插話機會不多,但他也忍不住為中國辯了幾句。事后他私下對我們說:“我與他(主持人)結(jié)識多年,但有什么用,他在下面又踢又掐不讓我說!”
盡管做了一切“消毒”工作,但也許開幕式和閉幕式太好看,擋不住百姓喜愛,若再“開放”下去,便有“危險”,因此到了殘奧會,干脆開幕式、閉幕式都不轉(zhuǎn)播,而其實轉(zhuǎn)播權(quán)是一并購買的。很多法國殘疾人都沒有料到,開幕式那天他們等在電視前,不少人以為自己弄錯了時間。那天專業(yè)體育臺都一片沉默。有聰明者繞到西班牙臺、英國臺才看到開幕式。其后每天的比賽轉(zhuǎn)播縮減到不足10分鐘,如果沒有法國殘疾運動員在那邊,恐怕整個運動會就不存在了。這次“新聞封鎖”在民間引起了不滿,因為損害了殘疾人的利益,對殘疾運動員也不公平,如果不是損害到自己人的利益,只對中國人不公,無論是何種“封鎖”,民間其實都是普遍接受的。
政權(quán)與媒體在殘奧會轉(zhuǎn)播問題上是不是串通好的?永遠(yuǎn)不會水落石出。人們只能從一個事實推測:轉(zhuǎn)播的臺是國家電視臺,國家電視臺的總裁由“視聽傳媒最高委員會”任命,而該委員會的負(fù)責(zé)人由政府任命,這圈繞的!有一北非裔女殘疾運動員奪了金牌,面對鏡頭說,媒體冷落。電視臺馬上封她,請來另一位坐輪椅的金牌得主。此人深解媒體要聽什么,不光配合媒體數(shù)落主辦國(中國人為各國殘疾運動員做了多少好事,有點良心的都不該這么做),還解釋說,批評法國電視臺的女運動員說那種話是“得金后頭腦發(fā)熱”。法國游泳冠軍貝爾納也是這種“識時務(wù)”的人,知道要上電視必須配合,而經(jīng)常上電視就意味著廣告和財源。他從鳥巢返回的次日,便在晚間新聞中表示,自己很想為“藏獨”效力,但一時缺乏“勇氣”。自這番“勇敢表態(tài)”后,他就成了傳媒寵兒。
北京奧運經(jīng)過培訓(xùn)挑出的頒獎員,在法國的轉(zhuǎn)播中幾乎看不到。每次頒獎,畫面有時切割到失衡的程度,就是為了不讓中國頒獎美女與得獎運動員在同一畫面里出現(xiàn),如果因為某種角度實在切不掉,就把鏡頭拉遠(yuǎn),讓人看不清她們,因為特寫畫面穿透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好看的形象。我花了好多年才證實法國電影界也是朝這個方向努力的,凡法國電影里的華人形象,必是呆或丑、動作可笑的。我起先以為找不到面孔周正一點的,畢竟華人在這里人數(shù)不算太多,后來看到電影圈放進(jìn)一越南裔美女,才證實對華人是故意找丑的,而且專找有幾分“卑瑣”相的。這些“畫面陰謀家”從一百年前電影出現(xiàn)的那天起,就開始琢磨影像的操縱和詐騙,精巧地操縱畫面,足以將現(xiàn)實的力量打垮,足以抹去真實、篡改歷史,虛構(gòu)出另一種可以隨他們擺布的世界秩序。
法國民眾不知道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么樣兒,“福娃”和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就沒有在法國媒體上出現(xiàn)過一次,連體現(xiàn)奧運精神的這樣一句話都容納不了,雨果的故鄉(xiāng)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李 鈞摘自《新民周刊》2009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