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蓉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手段,牽引的目的主要是調節(jié)和恢復已破壞的頸椎平衡,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緩解因椎間隙和椎間孔變窄、椎間盤突出或小關節(jié)功能紊亂所造成的神經根、椎動脈和脊髓受壓,促使拉長、迂曲的椎動脈恢復,增加有效血流量,緩解椎間盤組織周緣的壓力,有利于突出物回納復位等,從而改善癥狀。但是,牽引過程中如果牽引帶放置部位不當,頸椎不能保持中立位,會造成牽引力不均勻,不僅不能緩解肌肉痙攣和減輕稚間孔內的壓力,反而會使頸椎周圍的軟組織損傷,充血水腫,加重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引起劇烈疼痛,甚至出現危及生命的心臟驟停。因此,頸椎牽引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并掌握三個要領,才能安全有效。
最佳牽引力頸椎牽引力受患者體位、頭頸部的重量、牽引方法、牽引時摩擦力的大小和牽引裝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認為,椎間盤急慢性損傷后,頸椎穩(wěn)定性下降,對部分頸椎病患者(神經根型、頸型頸椎病)使用輕度前屈位4~6千克的牽引力,更符合頸椎的生物力學原理。年老體弱、骨質疏松、椎間盤褪變、脊髓型頸椎病或日后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牽引力控制在4千克以下,以免造成頸椎拉伸移位過大而導致或加重頸椎的不穩(wěn)定性。
最佳牽引時間牽引時間是影響牽引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牽引時間與牽引力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即牽引力較大時則牽引時間稍短,反之,則稍長一些。牽引時間并非越長越好。因為頸椎牽引時椎體分離達最大限度的時間發(fā)生在給定牽引力的最初幾分鐘內,一般以牽引15~20分鐘效果最佳。
最佳牽引角度醫(yī)學專家研究認為,治療初期,宜選用較小的后伸角度,逐漸增加至15度為止。這種牽引方向對維持頸椎的生理弧度及調節(jié)頸椎內外力學平衡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