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西河
自參加工作之日起,我就有當一名合格老師并成長為優(yōu)秀老師的愿望??墒?,這個愿望竟是如此難以企及。我為此苦惱,也曾想過放棄,艱辛的跋涉之后終于看到了一絲令人欣慰的曙光。我在這里把我的成長故事寫下來,相信能給同行們一些啟示。
欲說當年好困惑
1987年,我分配到老家的村小任教,除我們幾位剛畢業(yè)的師范生外,其他都是民辦或代課教師,當時他們大多數(shù)在參加中等教育函授學習。他們雖然在教學上對我們進行指導,但是,我感覺收獲并不大。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感到困惑,又無力獨自鉆研教材,只好人云亦云。因為當時不能報考高等教育函授,我只好先學函授的書法專業(yè),畢業(yè)后又參加中文專業(yè)的自學考試。
1991年,全區(qū)舉行首屆課堂教學競賽,我在全鄉(xiāng)里的初賽中獲勝。當時考慮到自己語文教學實在不行,而書法專業(yè)正好畢業(yè),于是我選擇寫字教學這個冷門,自然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正式比賽時,我按計劃組織教學,效果還不錯,心里信心滿滿的??上гu委說教學內(nèi)容過多,最后只得了一個三等獎。雖然凡參加者都能獲得三等獎,但畢竟是第一次獲獎,心里還是很高興。
兩年之后,第二屆課堂教學競賽開始了。這回是臨時抽簽確定教學內(nèi)容,準備時間是一個小時。鄉(xiāng)里安排我去。那天,我抽到的內(nèi)容是《收稻谷》。我反復讀課文,再根據(jù)教參與教案備課。上完課,帶隊的鄉(xiāng)領導說:“我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結(jié)果也不用說,我名正言順地“捧”回了三等獎。
再過一年,我擔任教導主任。全區(qū)舉行行政課堂教學競賽。我這次參賽的內(nèi)容改為自然課,自選的內(nèi)容是《浮力》。課堂上,學生拿到做實驗材料后竟自由地“研究”起來,教室里亂哄哄的,雖幾經(jīng)訓喝,仍無力回天。最后敗走華容道,“奪”個三等獎。
三年三次三等獎,讓我苦惱不已。我想,為什么課堂教學這一關這樣難過呢?我到底是不是一塊教書的料呢?特別是全區(qū)行政會上,一位局領導說,有的地方不組織預賽,年年派同一人參加,又沒有進步,更讓我無地自容。不過,這也應了“知恥而后勇”的古訓,我的犟脾氣一來,也不是鬧著玩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來。
一舉成名“天下”知
三次獲此“殊榮”在我們那里并不丑,因為作為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教師,在全區(qū)的比賽中不能獲勝,那太正常不過了。
要想自己能夠成長起來,我覺得單是參加自學考試提升學歷水平還不夠。于是,在自考的同時,我開始訂閱教育報刊,并且一有空就認真閱讀和思索。慢慢地,我開始用另樣的眼光看待課堂,發(fā)現(xiàn)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了,對課堂的把握能力強了。在全鄉(xiāng)的統(tǒng)考中,我班的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有一次全班學生竟全考了優(yōu)秀。我感受到課堂教學以及課堂教學研究給我?guī)淼目鞓?,更加拼命地讀書和思考,特別是為了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我還開始新聞寫作的有益嘗試。正是由于我自考、教研與寫作齊頭并進,我開始走上了成長之路。1995年,我被評為區(qū)教改先進個人。
讓我走上成長快車道的還是進入中學教書后。1997年下學期,我毅然離開小學校長的崗位,來到中學當一名教師并兼教務員。這是一所全區(qū)最為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研工作,希望我能在這里帶動全校老師的進步。面對新的教材,我一次性找來6冊語文書認真研讀,并與同事們討論。
讓我揚眉吐氣的就是那次比賽。2000年下學期,全區(qū)舉行新教材新大綱教學比武,學校要派一名老師參賽。當時我們五位老師教一年級,可誰都不愿參賽。也難怪,學校是薄弱學校,語文又是薄弱學科,要在與區(qū)一中以及其他幾所學校競爭中獲勝,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我呢,人已三十有二,早過了競賽的黃金年齡,而競賽是提前兩天抽簽確定內(nèi)容、順序與班級,難度可想而知,再說自己擔任教研組長,在組內(nèi)也有一定的威信,萬一比賽又是一個三等獎,那怎么辦?我們都推來推去,學校最后決定我們五位同上一篇課文,語文組的全體老師當評委,選出參賽選手來。結(jié)果,評委的意見非常統(tǒng)一,我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教導處周主任抽的簽,讓我這次比武與“4”結(jié)下不解之緣。內(nèi)容是22課《扁鵲見蔡桓公》,順序是星期四的第四節(jié),班級是兄弟學校的44班,我風趣地說:“這次要么‘死要么‘發(fā),只能背水一戰(zhàn)。”我認真研讀教材與大綱,試教后,老師們對這堂課進行了會診,一位體育老師提出結(jié)尾處讓學生“寫”話難以把握,不如改為“說”好些(學校教研氣氛很濃,老師也很齊心,只要有參賽課,各學科的老師都來聽課,提出自己的意見)。當時這意見并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同。晚上,我輾轉(zhuǎn)反側(cè),突然眼前一亮,明天比武要想獲勝,必須采納這位體育老師的意見,因為這回是新教材新大綱比武,而新大綱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改過去的聽說為口語交際。于是,我在結(jié)尾處設計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即把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移至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交際起來。結(jié)果一炮打響,以絕對優(yōu)勢奪得第一名。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年全區(qū)的課堂教學競賽中,語文老師都克隆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就
連市直中學的一名教師也通過朋友找到我,問這篇課文是怎么上的。
后面的路還很長
這次的成功讓我興奮不已。我體會到,只有不斷追求,才會過好課堂教學關。不過,我也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僅僅是一次巧遇罷了,如果上其他課文,說不定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要想成長為課堂教學能手,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2001年,我通過競聘調(diào)入城區(qū)的朝陽小學。這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校長是特級教師,老師們年輕好學,很有實力。前四年,我表現(xiàn)一般,從中學下來,有一個適應過程,遇上新課改,也一時找不到感覺。慢慢地,我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提高了,課堂上也不時有些精彩之處,對語文教學也有了一些零碎的想法,我把這些寫下來,每年也有二十多篇在省以上刊物發(fā)表。特別是隨堂課《新型玻璃》,一改傳統(tǒng)教法,注重語感訓練,得到湖南省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李真微老師的充分肯定。
2006年下學期,學校派我去兄弟學校送教,我選定的內(nèi)容是《鹿和狼的故事》。這次,我想進行大膽的嘗試。一是不用多媒體,看能否上出語文味;二是單獨備課,看能否完成任務。我把想法向領導與同事們匯報,大家都很支持。那次的送教很成功,我特意設計的“給課文補充內(nèi)容”成為這堂課的亮點,受到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回想21年來走過的路,我感慨萬千。當一名教師,我的起點很低,成長很艱難。這一路,我的領導與同事們相伴同行。那些書籍報刊也一直在案頭,助我不斷成長,更重要的是,我的執(zhí)著都不曾旁落,一直賦予我無窮的力量。
(作者單位:湖南岳陽岳陽樓區(qū)朝陽小學)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