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言峰
時下的語文課堂多數是“一國兩制”:一類是看著升學指揮棒的家常課,表現為:不談興趣與情感,莫論態(tài)度及價值觀,教師領著學生干,一切圍著考試轉,上課好似喝開水,一天到晚做訓練;一類是在課改大旗麾下的公開課,表現為:投影錄像齊上陣,音樂也來作陪襯,合作完了又分組,表演之后有討論,師生活動一輪輪,熱熱鬧鬧好氣氛!
兩類語文課堂,前者側重于檢測結果,課堂則過于寡淡;后者側重于張揚過程,課堂則過于濃烈。怎樣的語文課堂才是魅力四射的好課堂呢?筆者認為,要想上一堂好課,首先要做到“五味”俱全。
第一味 情趣貫穿始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鑒教授曾經指出:“情趣是認知的前提,教學過程離不開良好的情感參與,否則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彼^的情趣,不僅僅是教師上課的激情投入,還應包括教師對語文教學的執(zhí)著,對全體學生的愛。所謂的趣,不僅是戴個頭飾作個表演,弄個課件作一下展示,還應是教學設計的新穎性,師生溝通的幽默和諧性。以小學語文《荷花》一課的新課導入為例來說吧——
教師甲: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師顯示荷花錄像)說說你見過的荷花是什么樣子?(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荷花》。
教師乙:孩子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大家喜歡猜嗎?——一個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裙,坐在綠船上?!轮械恼埌阎i底寫在黑板上。
教師甲以簡單的形象復制代替了學生的思考感悟,只有情境而無情趣。而教師乙則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設疑,師生互動,情趣盎然。
第二味 感悟點撥適中
柳斌先生說:“古人‘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呢,卻求甚解,不好讀書!這樣不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不是簡單的“怎樣用感情去讀”或“讀出怎樣的情感”,也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意義,而是要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揣摩,激發(fā)其獨特的感受。請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第一次抱母親》中,對“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一段教學——
師:同學們看黑板,(邊說邊板書:第一次和無數次 )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的時候,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蜜??墒?,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次,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生: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報。
生:作者應該多奉獻少索取。
師:不光是作者,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要多奉獻少索取。
生:母愛是最偉大的。
生:母親的胸懷是最寬闊的。
教師巧妙地通過“第一次”和“無數次”兩個詞語的對比,激起學生心底的漣漪,使孩子們由衷地迸發(fā)出內心的感受,在抒發(fā)個人獨特感受的同時,孩子們得到了心靈的陶冶。如果只是告訴學生“用感激、激動的心情去朗讀”,則是泛泛而談,難以入木三分了。
第三味 積累不可或缺
時下的語文課,要么是講的多練的少,要么是練的多講的少,把背誦課文、書寫字詞拋到課外,或是輕描淡寫地走走過場。以至于有的課堂40分鐘下來,學生仍然文讀不通,字不曉意。厚積才能薄發(fā),抓住課堂有限的時間,讓孩子們把課文中的“好東西”隨時存儲到大腦中去,豐富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生活,豐富學生的感受,堅持這樣的教學,學生們才會有智慧的靈動。
第四味 靈活遷移運用
一堂語文課,如果只把文章讀通了,讀懂了,讀有感情了,只能說是基本完成任務。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文章中去,再走出文章外來??鬃釉啤皩W而時習之”,只有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才是活的。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靈活地給孩子們以運用訓練的機會。
如在學習《三顧茅廬》一課“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這個片段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安排了下列課堂訓練:
1. 這段話的內容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________,是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幾種景物來具體描寫的。
2. 請你仿照上文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們的分析理解能力,也使學生在實踐中讓知識得以巧妙的運用。如果只是反復地讓孩子們去讀,是無法達成學習目標的。
第五味 習慣好好養(yǎng)成
呂叔湘先生這樣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绷晳T習慣,習以成慣。學生的讀書姿勢,學生的傾聽方式……教師要有所察,有所導。如果我們的課堂只是一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在表現,而其他的孩子們無動于衷,此習慣則難成矣。
很多時候,我們所關心的只是教學的預定計劃是否能夠完成,課堂效果是否滿意,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學好語文的長久之計。
多一些安靜的思考,少一些浮躁的沖動;多一些深刻的引導,少一些膚淺的交流;多一些人性的關懷,少一些生硬的介入……滲入“五味”,靜下心來上好我們的語文課。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柳泉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