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顥
我以為,“厚重”可以成為蘇浙教育的標簽。
在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學院,我首先看到了文化:“我們的文化:自由爭鳴,創(chuàng)新務實,尊重寬容,大氣民主”。在我們慣??吹降膶W校宣傳中,都有特色、定位、目標等,但往往缺少“文化”。學校的目標和定位固然重要,但假如沒有文化宣揚,目標又如何實現,定位又如何定穩(wěn),特色又如何體現呢?
到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正好碰上課間休息。學生蜂擁而出,跑向操場,走向空地,無拘無束,快樂地玩耍。只見三個小同學趴在地上,專注地畫畫。老師走過,只是微微一笑,也不去打擾他們。在客人面前也該規(guī)規(guī)矩矩的吧,常人都是這么想的。崇文實驗學校的老師可不這么想!他們想到的是如何張揚兒童的自然天性。他們倡導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在浮躁的現實面前,堅守這一教育理念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們常常說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但倘若抑制了自然天性,這“本”字該怎樣寫?。繉ξ覀儊碚f,這瞬間的畫面,真是給我們當頭棒喝!
常州市勤業(yè)中學所追求的是一種文化引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名人名言、哲理名句都是常用的。其中一幅我最為欣賞:“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要愛一方水”。字義簡單,但意義深遠……
江蘇、浙江靠什么教育特質而走在全國的前列?除了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的超前理念,“文化治?!辈荒懿徽f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我們知道,教育需要不斷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我們也須明白,教育同樣需要文化浸潤、滋養(yǎng)。也正是因為有文化的浸潤,教育才更有味道。
冷靜地審視一下我們當前的教育,就越來越感到責任的沉重。我們不乏“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教育也常是“日新月異”,但總覺得還少了點什么。我們往往追求“短平快”,教育過于“喧鬧”,過于“時尚”,“快餐式文化”在不斷漂浮,有的甚至已經扭曲為鋌而走險的教育投機。其實,在當下,教育不缺文化,但缺乏對本真文化的敬仰和激賞,對本真文化的崇拜和珍惜。本真文化不能立足,就更難以沉淀下來。沒有文化積淀的教育,如何談得上厚重呢?
著名學者龍應臺說:“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睂W校文化是一個學校發(fā)展進程中不斷積淀下來的特有的教育標識,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沉淀、來凝固的。一所具有文化內涵的學校,無不是崇尚文化治校的。這需要一份寧靜氣質,“靜則思,思則變”。在這一過程中,雜質沉淀了,虛浮蒸發(fā)了,真正的精華則內滲到每一個細節(jié),充盈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會香澤周邊。
那樣,教育便會超越膚淺,走向厚重。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