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良
人們在感嘆、驚訝、埋怨、受驚甚至不知該如何表達感情時,都愛條件反射地用“我的媽啊!”“我的娘啊!”“蒼天啊!”諸如此類的口頭語。其實這句流傳了近三千年的口頭語源于《詩經》中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詩經·國風·邐風·柏舟》中這樣記載:“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凳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髡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說是有一個少女,看中了一個少年,其感情到了生死不渝的程度,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對,于是少女便吟出了上面那首詩,翻譯成白話就是:“那波浪中的柏舟啊,在河中飄蕩。那個兩髦下垂的少年,正是我生死不渝的劃象。蒼天啊!我的親娘!你為什么就不能把女兒的心體涼?那波浪中的柏舟啊,??吭诤幽沁?。那個兩髦下垂的男孩兒,正是我心儀的少年。我們的愛情,至死也不會改變。蒼天啊,我的親娘,你為什么就不能通情達理,轉變你的老觀念?”
“母也天只”是一句感嘆詞,母,是母親;天,可以理解為蒼天、老天爺,也可以理解為父親,《毛傳》云:“‘天謂父也?!薄蹲髠鳌せ腹迥辍范抛ⅲ骸皨D人在室則天父,出則天夫?!比绻@樣理解,則指姑娘的婚姻遭到父母雙方的反對。也、只,都是助詞、嘆詞,有經學家懷疑“只”為“也”之誤。不管怎么說,這句話都可翻譯成姑娘的感嘆,正如現(xiàn)在人們常用的口頭語,只不過當時其語氣如何不得而知。
如果姑娘的父母雖然反對,但比較通情達理,姑娘的心情則帶有撒嬌的語氣,就像《哎喲媽媽》中唱的那樣:“甜蜜愛情從哪里來?是從那眼睛里到心懷。哎喲媽媽!你可不要對我生氣,年輕人就是這樣相愛!”這時候的“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可譯成“哎呀媽媽,哎呀爸爸,請你們不要生氣,你們怎會不原諒女兒的嬌癡?我是你二老的心頭肉啊,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中意的女婿!”屆時父母勾一勾女兒的鼻子:“平時都把你慣壞了,婚后日子過得不好可別怪父母沒提醒你。”然后皆大歡喜。
如果姑娘的父母像王母娘娘拆散牛郎織女一樣不通情理,則“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就充滿了哀怨的語氣:“蒼天啊,大地啊,我那親生的娘,你為什么這樣不通情達理?自古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什么親爹親娘一定要拆散我們?!贝藭r“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更像是殉情前的遺言。
一方是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一方是生死不渝的戀人,此時,姑娘處于猶豫不決、彷徨無措的兩難之中。她既不愿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舍棄相戀的愛人,又難以下定跟戀人私奔,割斷父母恩情的決心。于是姑娘站在河邊,看著在河中劃船欲接自己遠走高飛的戀人,淚如雨下:“蒼天啊!我的親爹親娘!你們?yōu)槭裁淳筒荒荏w諒女兒,非逼我做那不孝之女?!”這是從心中發(fā)出的沉重的嘆息,是對情理不能兩全的詛咒。
這是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天,象征著命運,所以人在無奈時呼叫“蒼天”;父母是一生呵護你的人,是人在無奈、驚恐時最容易想起的人。姑娘一聲凄愴的呼喊,穿越時空,滲透人性,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只不過,這呼聲應用更廣,范圍更大,不管在什么時候,人們都情不自禁地呼爹喊娘,愴地呼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