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辛
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種天性,因為媽媽即是溫暖。這種依戀情感會以多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因為沒有讀懂孩子的內(nèi)心,而造成一些遺憾。我便有過這樣的遺憾。
事情發(fā)生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五歲的那年。早晨的時間跟打仗一樣,分分秒秒都很重要。但孩子意識不到那么多。時不時地磨磨蹭蹭耽誤很多時間。記得一天早晨,我把孩子從床上叫起來,自己一邊收拾,一邊敦促孩子洗漱,入園的時間快到了。這時,孩子忽然對我說:媽媽,要不你幫我洗臉,要不你幫我刷牙。我說:趕快,你自己做,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堅持我要么幫他洗臉,要么幫他刷牙,否則就什么也不做。我看時間很緊,腦子里又想著孩子不能拿這些事情跟大人講條件的。于是,就以嚴厲的口氣對孩子說:“趕快,時間很緊了。趕緊洗漱完,媽媽送你去幼兒園?!?/p>
母子僵持了好一會兒,當然是我勝利了。孩子哭著洗漱完畢。我急匆匆送他到幼兒園時已經(jīng)遲到。他一路哭著到了班里。下午我去接他的時候,他說他一天心里都很難過。一臉委屈的表情掛在臉上。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早晨我的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點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于是,我?guī)е妇蔚男那榕c兒子溝通,我問他:“早晨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媽媽幫你洗臉或是幫你刷牙?”他說:“我就是想要媽媽幫我做一樣?!蔽以囍鴨査骸斑@些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應(yīng)該自己做的,你那么想要媽媽給你做,其實不是想偷懶,只是想撒撒嬌,是吧?”孩子使勁點著頭,淚水又順著他的臉頰滾落下來??梢姾⒆觾?nèi)心的悲傷。
大人總是要給自己的孩子一些行為規(guī)范的。什么事情自己做,什么事情怎樣;做。但恰恰是這種不變通的思維造成一些遺憾。比如說我就沒有區(qū)分開孩子的“偷懶”、“講條件”和他的撒嬌行為,沒有能夠保護和善待孩子內(nèi)心純真的心愿。我們應(yīng)該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讀懂孩子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