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早期名作。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往往用對話來代替描寫、敘述、議論和說明。但是,整個敘事過程依然是跌宕起伏、別開生面、引人入勝。[1]對這篇名作的分析大多從敘事、對話以及冰山創(chuàng)作理論等角度、,探討作品思想和主題。而運用語用學的理論對其對人物對話進行分析,探討兩位殺手的形象刻畫研究是本文的一種新的嘗試。
一、合作原則和會話含義
在語用學所涵蓋的內容當中,格萊斯(Grice)的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人們在口頭交際即會話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意義。而無論是會話所表達出的字面意義還是隱含意義,都可以通過語義學和語用學理論進行科學地分析。在語用學中,美國哲學家格萊斯(Grice)提出:在所有的言語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原則。這種雙方必須遵守的原則就是 “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則還包括四條準則(maxims)。具體為:
1.數量準則(Quantity maxim):所說的話應包含達到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量;所說的話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即不多也不少。
2. 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不要說自己認為是虛假的話;不要說沒有事實根據的話。
3. 關聯(lián)準則(Relation maxim):說話者要緊扣主題,講話要有關聯(lián),即不講離題的話。
4. 方式準則(Manner maxim):交談雙方應避免引起歧義和晦澀難懂的話語,講話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2]
小說的一開始,就簡明扼要引出小餐館里來了兩個人,服務員喬治上前接待。
“你們要吃什么?”喬治問他們。
“我不知道,”其中一個人說?!澳阋允裁?艾爾?”
“我不知道,”艾爾說?!拔也恢牢乙允裁础!?/p>
從會話含義原則的角度來分析,兩位客人對侍者喬治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顯然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聯(lián)準則。關聯(lián)準則規(guī)定了說話要貼切,不說和話題無關的話。既然是來到了飯館并在柜臺前坐下,那么對于要點什么飯菜的問話,用“我不知道”這樣話來回答,顯然偏離了話語的主題,聽起來答非所問。這不免讓人們對他們來餐館的目的產生猜測和懷疑,而這兩位客人已露出不同尋常的端倪。
“我要一客烤豬里脊加蘋果醬和馬鈴薯泥,”頭一個人說。
“烤豬里脊還沒準備好?!?/p>
“那你干嗎把它寫上菜單呢?”
“那是晚餐的菜,"喬治解釋說,”六點鐘有得吃。"
喬治瞄一眼掛在柜臺后面墻上的那只鐘。
“五點啦?!?/p>
“鐘面上是五點二十分,”第二個人說。
“它快二十分鐘。”
“渾蛋鐘,”頭一個人說?!澳敲?你們有些什么吃的?”
“我可以供應你們隨便哪一種三明治,”喬治說。“你們可以要火腿蛋,熏肉蛋,肝加熏肉,或者牛排?!?/p>
“給我來客炸仔雞餅,配上青豆,奶油生菜和馬鈴薯泥。”
“那是晚餐的菜。”
“我們要的,樣樣都是晚餐的菜,是嗎?你們就是這么做生意的。”
以上會話中,就點菜的問題,服務生和兩位客人之間有沒有能夠順利地完成交際的目的。從兩位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對合作原則中數量準則的違反。數量準則要求會話雙方在交流時提供適當的信息量:不多也不少,即凡是交談的雙方要求或期待一方所說的,那么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但不能把對方不要求或不期待的也都說出來。喬治對對方的問題進行一一的回答,實話實說,信息量沒有過多或過少。而客人先是“那你干嗎把它寫上菜單呢?”表現(xiàn)出不滿。對喬治所說的六點鐘才有晚餐菜的回答,不作理會而是看表指出時間為五點二十。接下來對表不準的回答,又爆出“渾蛋鐘”的粗口都有超出適當性之嫌,顯得極為不禮貌。而當喬治明確說明有哪些菜品有供應時,“給我來客炸仔雞餅,配上青豆,奶油生菜和馬鈴薯泥?!眲t顯然對喬治的話充耳不聞,不僅信息過量而且也不關聯(lián)。可以看出其故意而為之之意?!拔覀円?樣樣都是晚餐的菜,是嗎?你們就是這么做生意的?”也已明顯表現(xiàn)出其不滿和埋怨之意,但是有意借題發(fā)揮,挑理的意思也是躍然紙上。接下來:
“有啥可喝的?”艾爾問道。
“啤酒,葡萄酒,姜汁酒,”喬治說。?
“我是說你有啥好喝的?”
“就是我剛才說的那些?!?/p>
“這是個買賣私貨的城市,”另一個人說?!叭藗児芩惺裁磥碇?”
“山高皇帝遠?管勿著?!?/p>
“可聽到這說法嗎?”艾爾問他的朋友。
“沒有,”那個朋友說。
上述對話中明顯體現(xiàn)出對關聯(lián)性的違反。喬治的回答針對“可喝的”。但是從艾爾的再次發(fā)問中的“好喝的”的強調,可以看出明知沒有自己想喝的,還要明知故問。當要求不能滿足時,就進一步違反質量原則。質量原則規(guī)定了說話的真實性,即說話人要說真話而不能說假話或無根據的話。然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個買賣私貨的城市”就顯然成了無根據,也與會話內容無關的話,目的是借題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還有他們賣弄擺譜,顯示出來者不善的架勢。
二、禮貌原則
“合作原則”被認為是談話順利進行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在交際中就一定恪守這些準則。人們有時會有意無意地違反這一準則,從而使會話產生了“言外之音”。格萊斯的合作原則未能說明為什么說話人要有意違反合作原則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真意。英國語言學家利奇(Geoffrey N. Leech)為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出于禮貌的考慮。 于是他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其核心內容為:盡量使自己吃虧, 而使別人獲利, 以取得對方的好感, 從而使交際順利進行, 并使自己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關系越疏遠, 說話越需要講禮貌; 關系越密切, 越不需要客套。Brown和 Levinson 提出了“面子理論”, 以解釋社會交往中具有正常交際能力的典型人的禮貌行為現(xiàn)象。他們認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那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 并且將“面子”分為積極面子 (positive face) 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 兩種。積極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和與別人立場相同。消極面子是指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 自己不受到別人的干涉、阻礙。Brown和 Levinson認為, 有些類型的言語行為本質上和交際者的面子相悖,它們對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都會產生威脅, 并且對說話人和聽話人的面子都可能造成威脅,這些言語行為被稱為“面子威脅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禮貌語言的功能就是盡量維護面子,減少威脅程度。[3]
當菜品點好后,兩位客人麥克斯和艾爾開始用餐。但是這兩位不速之客進一步顯露他們的本來面目。
“你在看什么?”麥克斯望著喬治說。
“不看什么?!?/p>
“渾蛋,你是在看我。”
“也許這小伙子是鬧看玩的,麥克斯,”艾爾說。
喬治哈哈一笑。
“你不用笑,”麥克斯對他說?!澳愀揪筒挥眯?懂嗎?”
“懂,懂,”喬治說。
“他認為懂了,”麥克斯對艾爾說,“他認為懂了。好樣的。”
“啊,他是個思想家,”艾爾說。他們繼續(xù)在吃。
由于在點菜過程中所流露出的不甚友好的言語,兩位客人“難伺候”的架勢越來越清楚地顯現(xiàn),接下來的這段對話,違背了禮貌原則,成為“面子威脅行為”言論。 對喬治直接發(fā)問,然后又對他的回答表示不滿甚至使用臟話,既威脅到了作為聽話人的喬治的消極面子也威脅到了他的積極面子。尤其是“你根本就不用笑,懂嗎?”更是有意冒犯聽話人喬治,使其難堪,挑釁的態(tài)勢一覽無余。然后又用思想家一句故意取笑甚至是侮辱喬治。至此,麥克斯的霸道、不講理、粗俗的本色和艾爾的陰險、不露聲色卻總話里有話的個性特色已初露端倪。隨著他們用餐的進行,對話中顯現(xiàn)出的他們越來越脫離正常合作交流的目的,越來越多地違反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言語中隱含意義中蔑視、取笑、非難甚至是挑釁的意味越來越強。
三、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理論是語用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它是由英國哲學家奧斯丁(J. Austin)提出的。Austin首先將話語分為:言有所述(constative),言有所為(performative)兩大類。所謂言有所述就是記述或傳遞有關事實的言語,它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錯誤的,但都可以驗證。言語行為就是通過言語成功地實施某一行為。后來由于他發(fā)現(xiàn)這種區(qū)分并不能令人滿意,在此基礎之上,就提出了新模式,即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同時實施了三種行為:言內行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是通過“說話”這一動作所實施的一種行為,人們通過說話可以做許多事情,達到各種目的,如傳遞信息、發(fā)出命令、威脅恫嚇等等。言外行為寄寓于言內行為之中。言后行為是指說話帶來的后果,例如,通過言語活動,使聽話人受到了警告,或者是聽話人接受規(guī)勸,不去做某些事,或者是聽話人去做某件事等等。[3]總的來說,言內行為是通過說話表達字面意義,言外行為是通過字面意義表達說話人的意圖,言后行為使指聽話之后帶來的后果或變化。美國語言學家舍爾(J Searle)則在此基礎上對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舍爾認為言語交際的最小單位并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單詞或句子等語言單位,而是言語行為,因此語言交際過程實際上就是由一個接一個的言語行為構成,每一個言語行為都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意圖。[3]
由于作家海明威的獨具匠心,整篇小說幾乎全是有對話完成的。在兩位用餐的客人終于顯露出殺手本色,在小飯館即將實施謀殺行動。他們對飯館內三個人喬治、尼克還有黑人廚子薩姆的控制和脅迫也是一步步通過話語的方式展開在讀者面前。
“柜臺那頭那個聰明小伙子叫什么名字?”艾爾問麥克斯。
“嗨,聰明小伙子,”麥克斯對尼克說,“你同你那個朋友一起到柜臺另一邊去?!?/p>
“什么意思?”尼克說。
“沒啥意思。”
“你還是過去吧,聰明小伙子,”艾爾說。尼克走到柜臺后面去。
“什么意思?”喬治問道。
“別管閑事,”艾爾說?!罢l在廚房里頭?”
“一個黑鬼?!?/p>
“黑鬼是干什么的?”
“那個黑鬼是廚子?!?/p>
“要他進來?!?/p>
“什么意思?”
“要他進來?!?/p>
“你們以為你們是在哪兒呀?”
“我們在哪兒,我們最清楚不過,”那個叫做麥克斯的人說,“我們看來像傻瓜蛋嗎?”
“你說傻話,”艾爾對他說?!澳愀蓡嵋@小子爭辯?聽著,”他對喬治說,“要那個黑鬼出來,到這里來?!?/p>
“你們打算要怎么對待他?”
“沒事兒。聰明小伙子,你想一想。我們會怎么對待一個黑鬼?”
麥克斯和尼克本來素不相識,麥克斯直接讓尼克到柜臺后面去,這里顯得突兀而且很不禮貌。雖然如此,這句話的言內行為,即字面意思為聽話人尼克理解。但是從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來說,雙方的權勢關系應該是對等的。所以尼克的反問表明他沒有理解說話人麥克斯的真正意圖,所以還沒有完成整個會話含意。而麥克斯“沒啥意思”四個字,就隱含了言外行行為,就是他的真正意圖就是命令和脅迫——讓聽話人到柜臺后面去,而且這種命令不可違。艾爾的話聽上去像是勸說,而實際的意圖還是威脅,讓尼克“識相點兒”。而尼克的服從則是言后行為的表現(xiàn)。同樣地,喬治的“什么意思”等接連的發(fā)問,也說明他對說話人艾爾和麥克斯的“命令”的質疑,而艾爾和麥克斯的回答尤其是“我們在哪兒,我們最清楚不過,我們看起來像傻瓜嗎?” 和“聰明小伙子,你想一想。我們會怎么對待一個黑鬼?”一句當然超出了字面含義,含有的言外之意都是一種不露聲色的威脅。他們表達出的說話人的真正意圖要讓眼前的這些人聽從他們的命令。雖然是光天化日之下,他們本無權限制他人的自由,然而這兩個違法之徒的言語卻讓人聽出了不可違抗性。他們雖然沒有露出任何武器,但是從他們來而不善的言辭中顯露出他們兇殘、蠻橫、無視法規(guī)的本色。而對于小飯館里的這三個無辜的平民而言,懾于歹徒的淫威,他們也只能就范于這些人的言外之力。 黑人廚子薩姆和尼克被綁在廚房內。喬治得假裝沒事繼續(xù)在柜臺前招呼后來的其他客人。
兩位殺手則在此時精心布置,準備行刺。殺手之一的麥克斯性格外露,話不絕口而艾爾話少但卻陰險老道。他們兩個人是有備而來。麥克斯知道喬治并不明白他們在餐館里所作者一些的真正目的,他清楚喬治想弄個究竟。他先問喬治“你為什么不開開口?”而對喬治“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的問題,不直接回答而是問艾爾。然后又反問喬治“你認為這是怎么回事?”喬治在回答 “我不知道?!?他又再問“你覺得怎樣?”喬治說:“我說不上來?!彼衷俅螁柊瑺枴H缓笥謥韱枂讨巍澳阋詾閷⒁l(fā)生什么事情啦?”喬治一言不發(fā)。如此反復幾個話輪下來,他又以有意違背合作原則中的方式原則,雖然看起來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話語,但實際上繞來繞去,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委,不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影響到了交際的合作性。對話無法繼續(xù),喬治最后無聲以對。而這種以同樣問題三次發(fā)問,表現(xiàn)出他故弄玄虛,故意戲弄喬治的本意。直到最后才說出了要殺奧利·安德烈森的圖謀。
四 、結語
運用語用學的基本原則分析海明威這篇短篇小說運用對話創(chuàng)作成功、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兩位殺手形象。雖然沒有暴力血腥場面的渲染,但是海明威卻能依賴對話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們驕橫跋扈,目無法規(guī),居高臨下的做派。從語用學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與會話含義、禮貌原則的角度對殺手人物對話進行分析為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剖析和理解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董晶.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及其小說《殺人者》[J]. 理論學刊,2006, (5):125-126.
[2]劉軍. 短篇小說《團聚》的會話含義分析[J].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 (7):138-139.
[3]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4]陳良廷.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說全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5] 李華東,俞東明. 從話輪轉換看權勢關系!性格刻畫和情節(jié)發(fā)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6-30.
[6]左進,束定芳. 言語行為理論與戲劇人物話語的多層次內涵—阿爾比《動物園的故事》的話語分析[J].淮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9,(4):69-72.
(作者簡介:陳華東,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