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個先生教學生們念書的片段,同學們知道那些句子是出自哪部典籍,為何意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
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應讀作:“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贝司湟浴墩撜Z·述而》,意思是:“仁這東西很遙遠嗎?我想得到仁,這仁就來了。”本意是宣揚孔子哲學思想“仁”的。
孔子思想體系中“仁”這一重要概念的內(nèi)涵是極為豐富的,有內(nèi)在的如何達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實現(xiàn)“仁”的方式、方法。小到個人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大到治理國家的理想社會行為,是一個具有深刻內(nèi)涵,包括個體及群體生活在內(nèi)的思想和行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養(yǎng)體系。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適用性,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鬃铀枷霝楹髞淼拿献雍蛙髯铀岢摹皟?nèi)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論參考,其中的某些行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為儒家人學思想中永恒的“不滅之火”。
2.“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
應讀作:“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贝司湟浴队讓W瓊林·身體》。原文是“笑人齒缺,胡為狗竇大開”。意思是:“笑人家牙齒缺了,(那口)像個狗洞大開著?!?/p>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最初叫《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队讓W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全書內(nèi)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詳細介紹,讀者可因此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從中了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
3.“上九潛龍勿用”
引自《易經(jīng)·乾卦》?!吧暇拧痹氖恰俺蹙拧?,“潛龍勿用”即所謂“龍德而隱者也”。意思是說,惡勢力強大時,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隱居起來,暫時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易經(jīng)》是部經(jīng)典巨作。據(jù)史書記載《易經(jīng)》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于《連山易》《歸藏易》已經(jīng)失傳,具體內(nèi)容無法查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因此人們常說的《易經(jīng)》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經(jīng)》內(nèi)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辭、三百八十四爻(yáo)、爻題、爻辭等。據(jù)考《易經(jīng)》成書于商末周初。
4.“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
摘自中國古代典籍文獻《尚書》中的《禹貢》篇,原文不在一起,而是由不同句子拼合而成。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為下等里最上的一級,好壞交錯;在進貢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p>
5.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出自清人劉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崗賦》。引文中的聲浪號表聲音起伏,持續(xù)不斷“噫”、“嗬”指念書時加在句尾用來加強感情的聲音,意思是:拿著鐵如意,指揮比畫,瀟灑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不過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鐵如意”原作“玉如意”;“顛倒”原作“傾倒”。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壽鏡吾先生自甘淡泊的情感。他如醉如癡的情態(tài)是那么投入,以至讀錯了字詞也渾然不覺,不以為意。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壽鏡吾先生潛心從事蒙學教育,遠離官場仕途,自甘淡泊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清白品格。同時,對照課文,壽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罰跪的規(guī)則”,連孔子的牌位也沒有,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寬厚、和藹和開明,反映了他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出的對“正統(tǒng)”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離。也折射著作者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制度的認識、批判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