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書場,只聽得演員在說《三國演義》,故事中雖有千軍萬馬,表演的卻只有一人。演員只說不唱,借助一把紙扇做道具,模擬文臣武將;又用一塊醒木擊桌,以渲染情景氣氛。說古道今,滔滔不絕,時而拼殺在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時而置身于觥籌交錯的酒席上,真是繪聲繪色,活龍活現(xiàn)。這就是評話藝術(shù)。
評話分評書與評話,俗稱大書。評書也叫評詞,形成于北京,流行于京津、河北和東北一帶,用普通話說書。評話又分蘇州評話、揚州評話、福州評話、湖北評話、四川評話等多種,用方言說講,流行于方言地區(qū)。評書與評話各具藝術(shù)特色,都具有共同的個性:一無布景,二無伴奏,全憑演員的口頭表演藝術(shù),坐說不唱,借助一把扇子、一塊醒木作道具,表演上完全靠說表、噱頭、口技、手勢和眼神等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抒發(fā)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它具有細膩傳神、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特色。
評話傳統(tǒng)曲目以歷史故事和武俠、神怪故事為主,有《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西漢》《說岳全傳》《英烈傳》《楊家將》等,還編演了《烈火金剛》《林海雪原》等現(xiàn)代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