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
古人落筆言談間,總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以示博學嚴謹,否則正當唾沫橫飛、侃天說地之際,突然被人當頭一棒:“此出何典?”,便是猛撓后勺漲紅了臉也答不上來,方才一番大論全成了鬼話,豈不尷尬?現(xiàn)在,若再有人趁你信口雌黃之時問此出何典,你可答,此出《何典》。包管不會有錯,因為《何典》里全無人話,鬼話連篇。
張南莊,我們應該記住這個名字——《何典》的作者,堪稱一代鬼才,名列清代乾嘉年間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的生平無從查證,今人所知甚少。從光緒四年“海上餐霞客”寫的《跋》里,我們略知他“中法歐陽(詢),詩宗范(成大)、陸(游)”。此書中大量的方言俚語,出自松江,但也夾雜著一部分江蘇南部和浙江東北部的方言,故我們推斷,張南莊可能客寓在松江,從他的化名“過路人”也可證實這一點。其雖“著作等身”,而身后不名一錢,無力付梓。咸豐初年太平軍占領上海時,張南莊的其他著作盡付一炬,獨《何典》一本幸存,為后世留一抹書香。雖是吉光片羽,但亦足顯其才情。
說起這部書的出版,來歷實在太大,推薦人都是當時引領風騷的人物,如魯迅、劉半農(nóng)、胡適、周作人、林語堂都曾給予極高的評價。
《何典》最早的版本是在清代光緒四年(1878年)由上?!渡陥蟆佛^刊行。1926年5月,劉半農(nóng)在北京的廠甸廟市中無意間得到《何典》的舊版本,標點校注后準備出版,并請魯迅作序。6月北新書局出版排印本,為民國的初版。7月上海卿云圖書公司也出版《何典》,有說是吳稚暉與劉半農(nóng)同時得到《何典》的舊本子,而各自出版。當然,此事還有待考證。此后又再版幾次,且廣告語都有些聳人聽聞:“吳稚暉先生推薦不朽杰作”、“這本書拯救了北大”……雖說口氣不小、嗓門挺高,但此書終究還是沒有暢銷起來,甚至知道的人都很少。
因吳老丈的一句話,劉半民“一年又一年,真過了五六七八年”,直到1926年無意得到《何典》印本,他馬上就決定標點刊印,加之當時生活窘迫,為此他還作過很有煽動性的廣告,終于把《何典》推向市場,一年內(nèi)連印兩版。不過當時也有不以為然的,陳西瀅便認為《何典》廣告不高尚,“不料大學教授而竟墮落至于斯”,為此還引起了一場口水戰(zhàn)。1926年5月25日,魯迅先生曾經(jīng)在一天之內(nèi)為這本名為《何典》的書寫過兩篇題記,一為《題記》,一為《為半農(nóng)題記〈何典〉后,作》,都是為劉半農(nóng)先生校點出版的《何典》一書而作;1932年日本打算編印《世界幽默全集》時,魯迅把《何典》作為中國的八種幽默作品之一,推薦給增田涉。有了這兩位大家的著力推薦,《何典》在當時也才有那么一點影響。毛澤東也很喜歡《何典》,常引用其中一些句子,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一句中,“娘要嫁人”便可從《何典》中找到出處。1941年,毛澤東給遠在蘇聯(lián)求學的兒子寄書的隨信書單中,《何典》便名列其中。據(jù)說當時的中央政治局聽到這些非常貼切的土話俗語后非常感興趣,就問這是從哪里聽來的,毛澤東說這是《何典》中寫的。后來政治局把《何典》找來,大字體重印,僅限政治局委員每人一本,中央委員都沒資格,郭沫若好不容易弄到一本??梢娒珴蓶|對此書也是情有獨鐘的。
如果抱著研究古代文學的態(tài)度來研讀此書,恐怕你會失望;但如果是作為“廁所文學”讀物,權作消遣則趣味無窮矣。故事的諷喻值得一看,雖是鬼話連篇但自成一家,每每遇到針砭之語而會心一笑;書中采用“幽默”文體,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別具一格。小說通過“下界陰山”、“鬼谷”中的“三家村”土財主活鬼一家兩代的不同遭遇與禍福:活鬼氣死、活寡婦改嫁、活寡婦氣死、活死人學藝、活死人救人、活家團聚、又生了活靈、活現(xiàn)等情節(jié),嘲笑陰曹地府中的閻羅王以及妖魔鬼怪的嘴臉。在那里,到處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殺人不怕血腥氣”。舉凡敲詐、貪污、淫亂、造反等人間上演的事情,在鬼的世界里照樣一應俱全。魯迅說的好:“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作者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作品中塑造了活鬼、死鬼、雌鬼、形容鬼、老鬼、扛喪鬼、酒鬼、催命鬼、餓殺鬼、令死鬼、野鬼、色鬼、臭鬼、冒失鬼、冤鬼、大頭鬼、替死鬼、偷飯鬼、摸壁鬼……等等,足有40多個;還有什么趕茶娘、臭花娘、醋八姐等沒有名字的眾鬼,無不栩栩如生,讓人讀來不但不覺可怕,還使人歡喜暢快,差點笑斷肚腸根。雖角色眾多,但關系交代清晰,一點不覺繁雜。張南莊在自序中述說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和構思方法,稱《何典》是逢場作戲、隨口噴蛆;見景生情、憑空搗鬼;“新翻騰使出花斧頭,老話頭箍成舊馬桶”、“天殼地蓋,講來七纏八丫叉;神出鬼沒,鬧得六缸水凈渾”。其風趣幽默于此可見一斑。現(xiàn)在人們聽到不著邊際的話,愛問語出何典,就與張南莊有關。雖它一反舊小說的“文人氣”,無章無典,無規(guī)無矩;其實滿目臟字卻不下流,油嘴滑舌卻很嚴肅。
《何典》一書對知識分子和書本知識多有諷刺?;罟淼膬鹤踊钏廊耍熨Y聰穎,很會讀書,但在父死母再嫁之后,竟淪落到乞討為生的地步。一日碰到一個老道士,老道士聲稱他有大力子、辟谷丸,還有益智仁?;钏廊顺粤怂偷拇罅ψ雍捅俟韧瑁D覺精神百倍,只是對益智仁瞧不上眼,自吹“已有過目不忘的資質(zhì),博古通今的學問,還要益他什么?”老道士聽了哈哈大笑道:“你只曉得讀了幾句死書,會咬文嚼字,弄弄筆頭,靠托那‘之、‘乎、‘者、‘也、‘焉幾個虛字眼搬來搬去,寫些紙上空言,就道是絕世聰明了。若講究實際功夫,只怕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倒算做棄物了。我這藥是使人足智多謀的第一等妙藥,如何倒不要吃?”活死人見他說得有理,只得乖乖地吃了。熟讀《何典》的毛澤東總告誡知識分子要參與到生活和實際中去,否則僅有點書本知識,頭腦里僅裝些教條,就算不得完全的知識分子。
書中大量收集吳語方言的成語、俚語,且常常使用轉(zhuǎn)義和借義,隨手拈掇,信口開河,筆墨恣肆,窮形盡相。也難怪特別受到江浙籍作者的青睞和偉人的推崇。
《何典》凈是鬼言鬼語,諧趣自然,極其精妙,并非一般大腦可作。作者為不遇之文人,可書中無絲毫當時文人那種酸氣、萎萎縮縮。雖也完整的講了個大團圓結局的故事,但寫此鬼不忘順帶諷彼鬼,真是一言二鬼,乃至一言群鬼。無心成章,便要扎得那鬼神子寒冷心口涼;故意而言,就是想讓世間這不善之人汗牛充棟。誠如魯迅言,讀完之后,“禁不住不很為難的苦笑”!
張南莊者,鬼間鬼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