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羅
《守望者》本就不是老少咸宜、拍給所有人看的,不妨將它簡單視作超級英雄題材的影音享受,愛好者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片名:守望者
導演:扎克·施奈德
主演:杰弗瑞·迪恩·摩根
瑪琳·阿克爾曼
帕特里克·威爾森
比利·克魯達普
杰基·厄爾·哈利
類型:動作/科幻/犯罪
發(fā)行公司:環(huán)球影業(yè)
上映日期:2009年3月6日
紐約似乎永遠是個矛盾混合體,美麗與污濁、富裕與貧困、機會與壓力、希望與失落并行不悖。當然,還包括正義與邪惡。這是一個具象而濃縮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在這個城市的超級英雄們,面對著比其它地方更復雜更詭異的世界,也因此顯得黑暗而另類。
1985年,在美蘇冷戰(zhàn)陰云之中,幾位超級英雄協(xié)助政府鎮(zhèn)壓了美國各地的叛亂,隨后退隱。像所有的超級英雄一樣,他們以普通人的身份做掩飾,代號分別是羅夏、曼哈頓博士 、絲鬼、法老王、貓頭鷹和喜劇演員。
即將走向平淡的退隱之路,被喜劇演員的死亡打破了——他從寓所的高樓墜落身亡。與此同時,法老王也遭遇了襲擊。守望者們擔心身份暴露,更擔心針對自己的報復。政府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認定是意外,以隆重的儀式安葬了喜劇演員。盡管不少人也接受了政府的結(jié)論,羅夏對此卻充滿懷疑。他聯(lián)系了貓頭鷹和絲鬼,展開調(diào)查。
很快,他們遭遇了神秘的蒙面殺手,事件由意外驟然變成了謀殺。另他們驚奇的是,蒙面殺手不但是一名參加過越戰(zhàn)的老兵也是一名超級英雄。而幕后操縱者的目標也不僅僅是這群卸甲歸田的超級英雄,而是整個世界……
這部由漫畫改編的電影《守望者》,首映日在3月6日,周五,卻以首周票房5565萬美元登上北美票房冠軍寶座。作為有史以來首映規(guī)模最大、上映場館數(shù)最多的限制級電影,《守望者》刷新了今年北美周末票房紀錄,3天時間在全球拿下8320萬美元的票房。
黑暗英雄
提到超級英雄,似乎就是超人、蜘蛛俠、蝙蝠俠、鋼鐵俠這樣維護地球和平、受到市民擁戴的英雄人物,是非曲直也與白晝黑夜一樣分明。不過《守望者》中的英雄們顯然不在此列。就拿開頭死掉的喜劇演員來說,盡管是超級英雄的一員,他的行為卻很不檢點。他可以殺死記者為官方保守秘密,私下與犯罪人員還有勾結(jié)。他也并非死于對抗邪惡,而是不小心發(fā)現(xiàn)了某個聰明人的秘密,因此被滅口。守望者對喜劇演員而言,只是一個職業(yè)。
這是個真實的黑暗社會,守望者們也難以逃脫悲觀情緒的侵襲。曼哈頓博士擁有真正的超能力,包括無窮力量、心靈感應(yīng)、控制分子活動和透視眼等。他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類都優(yōu)秀,他曾為政府工作,幫助他們避免遭受核打擊,卻沒能阻止肯尼迪被暗殺。一度消沉的曼哈頓博士先后加入了“暴力破壞者”和“守望者”。1985年,人們開始認為曼哈頓博士導致很多人得癌癥,加上人類對英雄的恐懼,他被迫前往火星。幾次往返于兩個星球之間,讓他對人性有了更悲哀的認識,對人類的厭棄讓他不愿再重返地球。
即使無視自己的安危,除暴安良的羅夏,也缺乏傳統(tǒng)英雄的光明偉岸。由于母親是個妓女,他從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小時候遭受的欺辱導致了他的暴力傾向。對罪惡近乎偏執(zhí)的痛恨使他無視法律禁令,暗地里以暴制暴。羅夏懲治碎尸女孩的兇手的辦法是:用鐵鏈綁住,然后一把火將其活生生地燒死。
而天才少年法老王,發(fā)現(xiàn)超級英雄被國家放逐之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廣泛斂財,投資基因?qū)嶒灒炎约寒斪骰靵y世界的救世主。昔日的戰(zhàn)友成了隱藏最深的敵人,對羅夏和其他守望者而言,是莫大的悲哀與危機。
《守望者》中,沒有一個英雄是正直光明可以信仰依賴的,這注定了它不是一部皆大歡喜的溫吞大片。
漫長的改編之路
越是經(jīng)典的改編越是意味著質(zhì)詢。原著不但是唯一一部獲得雨果獎的漫畫作品,還曾被《時代》雜志評選為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它對社會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被譽為“對超級英雄類漫畫有著革命性影響”。這個關(guān)于英雄的故事不止是英雄對世界的救贖,還包括這些超能者被普通人放逐帶來的焦慮、空虛和他們對自我的拯救。
跟作者艾倫·摩爾的其它作品(如《V字仇殺隊》)一樣,《守望者》也是部比較邊緣化的作品——經(jīng)典,有無數(shù)擁躉,但并非主流。還好,之前有克里斯托弗·諾蘭《黑暗騎士》的成功,超級英雄不再是動畫片里無所不能、毫無思慮的簡單衛(wèi)士,而有了對世界的憂思甚至對正義基石的懷疑。導演施奈德形容《黑暗騎士》“嚴肅得像是對嬰兒進行腦科手術(shù)”。而顯然,他的作品一直有比《蝙蝠俠》更深入更純粹的黑暗潛質(zhì)。
1986年《守望者》連載以來,好萊塢就想將這部漫畫搬上熒幕?!?2只猴子》《格林兄弟》的導演特里·吉列姆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仔細研究過原著和劇本后得出結(jié)論,這部漫畫壓根沒辦法拍成電影;《摔跤手》的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也放棄了本片;《諜影重重2》《諜影重重3》的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也因預算問題退出。直到2006年扎克·施奈德接手,籌劃近20年的《守望者》才得以開拍?!妒赝摺芬?63分鐘里將錯綜復雜的原著情節(jié)盡量交待明白,著實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影片2008年2月才完成拍攝。
施奈德十分注重細節(jié)和氣氛的營造,他用慢鏡頭處理碎玻璃、爆炸時產(chǎn)生的氣流,有敘事的頓挫感,讓觀眾屏氣凝神等待下一幕。紐約城經(jīng)?;\罩在陰冷神秘的霧氣之中,偏執(zhí)的愛國主義情緒在罪惡橫行的紐約街頭達到了沸點。仇視蘇聯(lián)的極端心理幾乎將事態(tài)推向了核戰(zhàn)爭的邊緣。片尾的紐約,在一輪強烈的爆炸中灰飛煙滅,塵土真實到似乎撲面而來。
被定為限制級影片,還是拜導演對血腥場面的嗜好所賜。除了《斯巴達300勇士》外,施奈德還執(zhí)導過僵尸片《活死人的黎明》,品味喜好可見一斑。刀劈電鋸在片中如同家常便飯,雖然沒有像之前兩部作品那樣飆血漿,但各種有創(chuàng)意的死法還是因為真實感讓人目瞪口呆。
媒體毀譽兩極
不管收益最終如何,《守望者》至少引起了爭議,而且是毀譽兩極分化,看了影評之后普通觀眾更不知道如何取舍了。美聯(lián)社的評價是:“1986年的原著打動了我,盡管施奈德執(zhí)導的電影忠實于原書,卻仍舊給人失望的感覺?!薄段餮艌D時報》挖苦道:“似乎導演害怕在影片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它更像是一次翻譯而不是從一種媒體向另一種媒體的轉(zhuǎn)換?!薄都~約每日新聞報》則認為:“影片最愉快的驚喜莫過于把超級英雄安置進一個‘真實世界,由此引發(fā)的流行與藝術(shù)的融合?!薄吨ゼ痈缣枙r報》稱之為:“又一次解放超級英雄電影的大膽實踐?!薄都~約郵報》也不吝惜溢美之詞:“科幻片像一盤跳棋,《守望者》就像一盤大師級派頭的國際象棋?!北容^中立的像《達拉斯晨報》“施奈德改編的銀幕版《守望者》,常有驚人的視覺沖擊,卻也常給人困惑和分崩離析的感覺。”《好萊塢報道者》不僅覺得人物塑造有所欠缺,甚至不看好其它媒體多少認可的畫面,認為該片動作場面和數(shù)字特效低劣,“影片的道具和合成色看上去有些過時”。
《首映》和《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放在一起看十分有趣?!妒子场氛J為片子很成功,沒看過該片原著漫畫的觀眾會更喜歡?!度A爾街日報》則覺得導演和編劇根本不為沒看過原著的觀眾著想,很多地方讓人看的一頭霧水。這樣的判斷已經(jīng)不止基于審美了,簡直是事實判斷的對立。唯一接近的答案是,《守望者》本就不是老少咸宜、拍給所有人看的。影片暴虐、陰冷、懷疑、絕望的末世情緒,根植于80年代,卻彌漫在任何時代狹隘自私的人群間。對《守望者》欣賞與否是無法勉強的,涉及趣味、觀點諸多私人問題。不妨將它簡單視作超級英雄題材的影音享受,愛好者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責任編輯/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