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文玲
2008年的歲末,77歲的朱在仁老師手里拿著一疊厚厚的紙,見到熟人就給一張,收到這份“特殊禮物”的人,也都欣然接受,樂呵呵的說聲“謝謝”后,便饒有興趣的欣賞起來。
一張薄薄的紙,上面到底有什么“奧秘”,吸引著這么多人的眼球呢?
朱老師展開紙,原來是一張精美的2009年日歷?!斑@是我自己設計的,圖片也是自己拍攝的,經過Photoshop處理。既是我在Photoshop沙龍學習一年來的檢驗,也算我給大家的新年禮物吧。”說話的時候,他的幸福溢于言表。
一拍即合,Photoshop沙龍成立
2007年12月28日,省老年大學的羅銘輝、劉世富、張廷熙三位圖片處理提高班的學員在閑聊中漸漸熟悉,他們覺得課堂上學習的時間很有限,加上老年人記憶力減退,需要反復實踐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就這樣,三個人一拍即合,決定成立Photoshop沙龍。
吳善綺本來就喜歡攝影,可是回來后總覺得有些照片不是很滿意,留下遺憾?!鞍炎髌吠ㄟ^Photoshop軟件處理好是我最大的愿望?!币虼?,雖然已經64歲了,她還是參加了沙龍,從最基礎的學起,“現在,我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理我的這些圖片了。”吳善綺笑著說。
“參加沙龍,不僅學到的是圖片處理的技術,對電腦的操作也得心應手了?!?2歲的李少華認為,在這個集體里,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網絡認識了許多朋友、知曉了很多事情?!懊刻?到2個小時上網,瀏覽國家大事和歷史故事,讓我的精神世界不落伍。”
參加沙龍沒多久的蘇和珍說,“老年人不學電腦,不敢接觸現代化的東西,不敢用銀行自動取款機,手機的各種功能不懂也不會用,甚至反映現代題材的電視都看不懂了。Photoshop沙龍給我們這些老年人提供了學習的空間。”
一聲令下,召集班子負責
Photoshop沙龍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走過了一年的歷程,成員們都說,這和沙龍的三個“幕后英雄”是分不開的。
羅銘輝、劉世富、張廷熙作為沙龍的召集人,可謂盡心盡責、不畏勞苦。每一次活動都要事先做好安排部署,活動的主題、活動的場地、作業(yè)的評點……每一項工作都是三個人經過協商后確定的。
彭邦卿是原貴州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利用他自己的專長,給大家講解攝影的方法?!俺鋈ゲ娠L的時候,彭老師站在烈日下、風雨中告訴我們如何采光、如何調焦距、如何構圖,而且從來沒有怨言,這對于一位77歲、身體又不大好的老人來講,實屬不易。”羅銘輝說,“有什么好的圖片、好的軟件,彭老師都是在第一時間發(fā)到各個成員的郵箱里,和大家一起分享?!?/p>
有了一個負責任的“召集班子”和團結的集體,成員學習的興致提高了。2007年2月份凝凍低溫,但是每個月的活動還是如期進行,而且沒有一個人缺席。10月份去天河潭攝影,雖然下著瓢潑大雨,但是大家打著雨傘、披著雨衣,在風雨中完成了這次“采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當天天氣不好,天河潭水洞、旱洞內光線黑暗,根本拍不出來效果。“但是,因為準備充分,羅老師他們帶上了照明燈,大家拍出了很好的照片?!碧K和珍說。
快樂人生,快樂攝影
要想學習Photoshop,就必須有足夠的圖片做基礎,這些圖片都是成員們自己拍攝的。每一次的采風交流活動,就是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機會。
朱在仁和老伴牟肇齡都參加了沙龍,兩人互相攙扶著游走在魚洞峽,尋找合適的風景作為拍攝?!爱斄藥资甑慕淌冢搅似呤鄽q才開始學習電腦、接觸數碼相機,怎能不珍惜這個機會呢?!迸臄z、上網、處理圖片、和朋友們交流,老兩口忙的不亦樂乎。有人曾經不解的問他:“你不打麻將,這一天天的怎么過啊?”朱老師笑著說:“我一天忙都忙不過來呢,怎會無聊呢!”
從魚洞峽回來,每人都拿出自己美化魚洞峽的作品,并介紹電腦制作的經驗。有的作品是用蒙版技術,把數張照片合成一張,做得天衣無縫;有的作品取實景,用電腦技術創(chuàng)作出富有新意的圖片。
“看著自己的作品被大家傳看,即使是批評,心里也很高興”,彭邦卿說,“以前用傳統相機,生怕別人問我關于數碼相機的問題,我不懂啊,怕出丑?,F在我可不怕了。”
張廷熙說,“沙龍”一詞源于法文salon,它本是上流社會探討文學藝術的場地。我們取用之,是寓意一種廣泛性、群眾性的團體,只要興趣愛好,都可以參加。這個大門是敞開的,對所有人。
其實,在電腦上修修改改,就像人生一樣,需要不停的修、不停的改。
鏈 接
“圈子”檔案
成立時間:2007年12月28日
現有人數:30人
“圈友”年齡:56~77歲
活動地點:省農業(yè)廳或老年大學
活動時間: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
“圈友”宣言:在學習中生存,在快樂中養(yǎng)老。
圈子成員名單:羅銘輝、張廷熙、劉世富、
彭邦卿、朱在仁、牟肇齡、楊達治、吳善綺、劉運起、高瑞珍、何鴻玲、曾巧玲、
郭興道、王慧純、萬二碧、王珍源、鄭晶、鄭維亞、陳桂云、屠明德、李黔珍、蘇和珍、李少華、劉夢濤、姚文翠、鄢在雄、
顏民亨、孫煒、許才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