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江
2008年,氣勢恢弘、精彩紛呈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無論是對中華民族,還是對奧林匹克運動,無論是橫看世界還是縱看歷史,北京奧運會都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現(xiàn)代奧林匹克圣火第一次在中國點燃,中國人一個世紀的奧運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
為了實現(xiàn)在北京舉辦奧運會,中國奧委會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兩次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兩次經(jīng)受表決。2001年7月13日,這是一個令全球華人興奮、激動和揚眉吐氣的時刻,這是奧林匹克運動一次公平、公正和歷史性的抉擇。北京終于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quán)。
中國領(lǐng)導(dǎo)人為成功申辦奧運會而作出的周密決策和部署,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值得銘記的珍貴記錄。
亞運成功,眾盼奧運
在自己的國土上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1908年,《天津青年》雜志上刊登文章,首次提出“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然而,在神州積弱、體育凋敝的年代,這個聲音是微弱而無助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力增強,體育運動水平逐漸提高,奧運會成為無邊大海中已經(jīng)露出桅桿、正朝自己駛來的航船。
1974年,鄧小平在“文革”中復(fù)出,分管體育。在這年的全國體委主任會議上,他鄭重提出,要恢復(fù)中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在未來舉辦奧運會的第一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體育事業(yè)開始騰飛。1979年2月2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共同通訊社社長杜邊孟次,闡述了中國在10年之內(nèi)舉辦奧運會的設(shè)想。他說“首先要解決臺灣的資格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當然我們要成為奧運會的成員,中國正在準備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奧運會4年一次,1988年也許我們可以承擔在中國舉辦奧運會?!?/p>
可見,在那個時候,中國要主辦奧運會,已經(jīng)在黨的領(lǐng)導(dǎo)集體中醞釀了。
1982年11月,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9屆亞運會上,獲得了61塊金牌,榮登金牌榜榜首,印證了中國體育運動水平的巨大飛躍。盡快在中國舉辦亞運會的設(shè)想由此產(chǎn)生,而且北京很快贏得了第11屆亞運會的舉辦權(quán)。
中國體育健兒繼續(xù)前進,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舉槍摘金,實現(xiàn)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鄧小平的警衛(wèi)秘書張寶忠回憶說,鄧小平十分關(guān)注中國選手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的表現(xiàn),凡有比賽轉(zhuǎn)播,幾乎場場不落,“興之所至還會給體操和跳水選手打打分數(shù)”。在電視中看到薩馬蘭奇將洛杉磯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掛到許海峰胸前,鄧小平非常興奮。他深有感觸地對幾位領(lǐng)導(dǎo)人講:“現(xiàn)在看來,體育運動搞得好不好,影響太大了,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文明的表現(xiàn),它鼓舞了這么多人,吸引了這么多觀眾、聽眾,要把體育搞起來?!?/p>
從這時起,奧運戰(zhàn)略在中國體育界逐漸清晰起來。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8日,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中國選手以優(yōu)異成績穩(wěn)居第一,鞏固了在亞洲體壇的領(lǐng)先地位。
為舉辦這屆亞運會,在北京興建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規(guī)模居亞洲之首。1990年7月3日上午,85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剛剛完工的國家奧體中心。他登上田徑場南側(cè)的高架橋,駐足眺望,整個體育中心和遠處的亞運村盡收眼底。
鄧小平對場館建設(shè)非常滿意,在視察中向國家體委負責人問道:“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shè)了這樣的體育設(shè)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p>
事實上,中央領(lǐng)導(dǎo)人早已對舉辦奧運會,未雨綢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在規(guī)劃興建用于亞運會比賽的奧體中心時,在北京中軸線的北四環(huán)路北側(cè)預(yù)留了大片空地,用于將來興建更大更完備的體育場所,用于奧運會比賽。果然,20年后在這片土地上出現(xiàn)了巨大的“鳥巢”(體育場)等體育設(shè)施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就在鄧小平視察亞運會比賽場館3天后的7月6日,國家體委常務(wù)會議討論決定,由何振梁負責起草向中央報告,建議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
中央很快同意了這個報告。
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前,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接見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隨行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楊尚昆以中國人民的名義,向薩馬蘭奇表達了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愿望。薩馬蘭奇表示十分高興。
1990年10月7日,在北京亞運會閉幕式上,觀眾席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橫幅,上面寫著:“亞運成功,眾盼奧運!”這是中國人的心聲。
首次申奧,兩票失利
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政府向中國奧委會正式提出申請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報告。3月1日,國務(wù)院批準了申奧報告。3月18日,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簡稱北京奧申委)成立。
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口號是“開放的中國盼奧運”和“給北京一次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申辦的會徽是天壇祈年殿加上奧運五環(huán)和“北京2000'字樣的圖案。
12月4日,北京奧申委派出由張百發(fā)、魏紀中和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組成的代表團飛赴瑞士洛桑,向薩馬蘭奇遞交申請書。從此,中國踏上了歷時兩年半、艱難而富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申奧歷程。
1992年4月16日,國際奧委會宣布,8個城市被確定為2000年奧運會候選城市,按英文字母排列順序是:北京、柏林、巴西利亞、伊斯坦布爾、曼徹斯特、米蘭、悉尼、塔什干。
7月11日,中央領(lǐng)導(dǎo)人聽取了申奧匯報,明確表示支持北京申奧。李鵬總理會見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韓國人金云龍時,重申中國政府支持申奧,指出申奧不僅是北京的大事,而且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國政府將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全力支持。
1993年3月8日,李鵬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前來北京考察申辦條件的奧運評估團全體成員時再次強調(diào),北京的申辦不只是1000多萬北京人的申辦,而是全中國人民的申辦,中國政府全力支持。會見后,李鵬破例與奧運評估團全體成員合影??荚u團成員埃里克森向李鵬贈送了一支金筆。李鵬開玩笑說:我可沒有準備禮品,不敢向評估團送禮,怕影響投票。眾人聽了都大笑。
經(jīng)過兩年半準備,1993年9月,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李嵐清為名譽團長的北京代表團193人前往法國蒙特卡洛,迎接申奧的最后決戰(zhàn)。
代表團對蒙特卡洛之行充滿了希望。的確,北京有不少有利條件,比如經(jīng)濟和體育設(shè)施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奧運滿懷期待等等,但主要競爭對手澳大利亞悉尼也準備充足。特別是澳大利亞連續(xù)申辦1992年和1996年奧運會均未成功,這是第三次申辦,國際上對共有些同情分。
9月24日,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在風景如畫的蒙特卡洛舉行,投票表決2000年第27屆奧運會花落誰家。結(jié)果,經(jīng)過前3輪投票,只剩下北京和悉尼兩個對手。在最后一輪投票中,有88名國際奧委會委員投票的情況下,悉尼得45票,北京得43票。當薩馬蘭奇宣布“悉尼”那一刻,在場的悉尼代表團歡呼雀躍,北京代表團一片沮喪
震驚,形成了強烈對比。
這一夜,悲傷籠罩了北京;這一夜,北京刻骨銘心。第二天北京頭班地鐵車廂門口貼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標語“申奧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
參與是最重要的
蒙特卡洛的結(jié)局讓中國人留下了傷心的淚水,也正是這個經(jīng)歷,中國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得而不驕、失而不餒的氣度和風范。第一次申奧,中國人經(jīng)受了失敗的考驗,也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蒙特卡洛失利僅兩票,但從總體局勢來看,此次申辦主要有兩個不利因素。從政治大局方面說,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的陰影還沒有遠去,而蘇聯(lián)和東歐諸多國家又隨后經(jīng)歷了一場巨大的政體易幟,這使西方國家的不少投票者對中國的未來產(chǎn)生了懷疑。1993年6月10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人權(quán)小組委員會通過決議案,反對在北京或在中國其它地方舉辦2000年奧運會,要求國際奧委會美國委員投票反對北京。接著,歐洲議會也通過類似的決議。這就在國際上形成了以美歐為首的反對北京承辦奧運的圈子和氛圍,對一批國際奧委會成員產(chǎn)生了壓力。從競爭對手的情況分析,要看到悉尼的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水平和體育設(shè)施水平要高于當時的北京。
9月26日,中國申奧代表團回到北京時受到隆重歡迎。9月30日,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奧申委成員時,對申奧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
第二天,鄧小平會見了申奧歸來的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詢問蒙特卡洛的投票情況。他在聽完簡要介紹后沉默片刻,說:“申辦不成,沒有關(guān)系,總結(jié)經(jīng)驗。”略作停頓,鄧小平又說:當他得知北京申奧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應(yīng)是有人搗鬼。鄧小平還說:“西方什么允諾都靠不住,這個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輕易相信許諾,沒有拿到的就不要信。”
事后得知,在蒙特卡洛投票當天,鄧小平本打算觀看實況轉(zhuǎn)播。家人擔心局勢不明朗,就勸說他休息了。第二天早晨鄧小平起來,第一句話就問,投票結(jié)果怎么樣?足見鄧小平何等關(guān)心申辦奧運的結(jié)果。
據(jù)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郭勤英回憶,得知北京申辦未成的消息后,鄧小平說:“北京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不能說不遺憾,但是增強了自信心和凝聚力。5個國家申辦,只能有一個國家當選,落選也不是失敗,參與是最重要的。第一次申辦就得了43票,宣傳了我們國家,已經(jīng)值得自豪了?!?/p>
此次申奧失利后,對于是否申辦下一屆奧運會,有3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不論申辦的結(jié)果成敗如何都應(yīng)繼續(xù)申辦,以此表現(xiàn)中國人民的頑強性格。第二種意見認為,國內(nèi)要辦的事情很多,還是暫時不申辦,緩一緩再說。還有人持第三種意見,說是先不采取行動,等國際奧委會以后找上門再說。
國際奧委會的許多委員認為北京應(yīng)該申辦2004年奧運會。但有少部分委員認為,中國遲早要舉辦奧運會,但時機要考慮。1996年和2000年連續(xù)兩次在歐洲以外的城市舉辦奧運會之后,國際奧委會可能會選擇一個歐洲城市舉辦2004年奧運會。此外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是南非也在考慮申辦2004年奧運會。如果南非提出,就會造成兩個發(fā)展中國家同時申辦而導(dǎo)致票源分散的局面。
這些意見都向中央決策層作了匯報。1993年10月底,國家體委傳達了時任總書記江澤民的一段話:“反正申奧過去了,較量過了,2004年不再說了。團結(jié)起來,把經(jīng)濟搞上去?!?/p>
此后一段時間,薩馬蘭奇多次向中國方面詢問是否申辦2004年奧運會。1995年12月中旬,中央又一次權(quán)衡各方面因素,最后確定不申辦2004年奧運會。
第二次申奧指向2008
時間過得很快,1997年9月5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06次全會上,雅典以66票對41票勝出羅馬,獲得2004年奧運會舉辦權(quán)。2004年奧運會舉辦權(quán)塵埃落定后,馬上面臨的問題是,對2008年奧運會,北京申辦還是不申辦?
1997年10月13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上海會見應(yīng)邀前來參加第8屆全運會的薩馬蘭奇一行。薩馬蘭奇向江澤民再次提出,希望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江澤民表示,中國應(yīng)該舉辦奧運會,只是個時機問題,什么時候辦由中國奧委會研究。
此前,薩馬蘭奇在香港對何振梁說:“國際奧委會在我任主席期間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1996年慶?,F(xiàn)代奧運會100周年的奧運會沒有給雅典而是給了亞特蘭大,另一個是2000年世紀之交時的奧運會沒有給北京而是給了悉尼。第一個錯誤我們已經(jīng)作了糾正——2004年將在雅典舉辦奧運會。希望在我的任內(nèi)能彌補第二個錯誤。”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再次申辦奧運會的條件正在成熟。與5年前相比,無論是中國還是北京市,財政實力大大增強。1998年,全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GDP)超過7.83萬億元,比5年前增加了1倍多,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在世界上排名第7,居發(fā)展中國家首位。
1998年6月10日,朱镕基總理主持國務(wù)院工作會議,討論了北京是否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問題。李嵐清、吳邦國、錢其琛等出席會議。朱镕基對申辦奧運持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會場氣氛活躍。
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決定,由北京再次申辦2008年奧運會。11月25日,北京市即正式向中國奧委會遞交承辦2008年奧運會申請書。11月30日,分管申奧工作的李嵐清副總理表示,這次不要說志在必得,因為申辦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宣傳上要掌握,主要是對外宣傳,對內(nèi)不要搞得很熱,申辦到手國內(nèi)再宣傳也不遲。
1999年4月7日,北京市市長劉淇和中國奧委會時任主席伍紹祖在洛桑向薩馬蘭奇正式遞交了北京市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報告。這一次,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擔任申辦工作領(lǐng)導(dǎo)小組組長,劉淇擔任奧申委主席。
2000年2月2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宣布,已有包括北京在內(nèi)的10個城市申報2008年奧運會。北京、伊斯坦布爾、大阪、巴黎和多倫多等5個城市最終進入候選城市名單。按照奧林匹克運動廣泛性和普遍性原則,1996年奧運會在美洲舉行,2000年奧運會在大洋洲舉行,2004年奧運會在歐洲舉行。那么,2008年奧運會應(yīng)在上述三大洲以外的大洲舉辦,這大大增加了北京的機會。
國際奧委會在遴選申辦候選城市時確立了新的約法三章:不允許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申辦城市,不允許申辦城市走出去拜訪國際奧委會委員,不允許送禮。
根據(jù)上述精神,李嵐清嚴格要求申奧工作要規(guī)范、嚴謹,從實際出發(fā),“既不犯規(guī),又不犯傻”,爭取大多數(shù)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支持。
江澤民也明確指示奧申委:“不提志在必得,但要努力爭取。寧可永遠得不到主辦權(quán),但決不能行賄?!焙髞?,他又提出要求,即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除了貫徹“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外,還要力爭把北京奧運會辦成一屆節(jié)儉的奧運會和廉潔的奧運會。
2000年5月8日,朱镕基在會見外賓時說:“北京市代表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必將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普及。中國政府對這次申辦十分重視,全力支持,并將從各個方面為北京的申辦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p>
新的申奧工作由此進入實戰(zhàn)階段。
運籌帷幄,積極支持
2000年9月1日,國際奧委會總部在洛桑宣布,將對獲得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資格的5個城市情況進行審查的評估委員會已經(jīng)組成。
9月9日,江澤民致信薩馬蘭奇,信中說:“在您最近主持的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上,北京已經(jīng)成為5個候選城市之一。我和我的同事們完全支持北京申辦。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迅速發(fā)展的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論對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將作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辦成一屆高水平的奧運會?!?/p>
江澤民還身體力行地積極支持奧申委的工作。2001年2月21日至24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來到北京,實地考察北京的申報條件。2月21日下午,江澤民親切會見評估團一行時,充分表達了中央政府對北京申奧的全力支持,他還希望評估團的朋友們在北京多走走,多看看。
維爾布魯根團長轉(zhuǎn)達了薩馬蘭奇對江澤民的特別問候,并重申,北京和其它4個候選城市均具備了舉辦奧運會的能力,我們愿為你們至今所做的令人矚目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江澤民回答說:“在此,我請你代向薩馬蘭奇主席轉(zhuǎn)達我對他的問候。作為一個有12.68億人口的國家的主席,我對體育運動的發(fā)展一直是很關(guān)注的。我本人也是體育愛好者,年輕時常打乒乓球和籃球……現(xiàn)在我每天堅持游泳600米?!?/p>
江澤民十分隨和地與評估團成員從游泳談到了排球,談到了外語學(xué)習(xí)和奧林匹克精神。他以拉家常的方式與評估團談了半個多小時。會見后,他熱情地邀請評估團全體成員合影留念。
奧委會評估團對北京的準備工作予以高度評價,在隨后完成的報告中把北京、巴黎、多倫多并列為3個在技術(shù)上有能力舉辦一屆出色的奧運會的城市,并特別指出:“奧運會將為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一分獨一無二的遺產(chǎn)?!?/p>
評估團離開后,江澤民繼續(xù)關(guān)心和支持申奧。
5月10日至13日,墨西哥《太陽》報業(yè)集團董事長拉涅亞應(yīng)邀來京訪問。同期,5月12日至14日,科威特新聞大臣法赫德親王應(yīng)邀訪華。這兩人均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拉涅亞還是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兩人均是各自所在洲的奧協(xié)主席,能夠影響一批委員的投票去向。奧申委認為,如能借此良機,進一步做好他們的工作將十分有利,為此提出報告,希望江澤民會見他們。
江澤民很快就同意會見,并且作了寓意深刻的批示“出席人員要盡可能淡化奧運色彩,要懂得深含不露、物極必反的哲理。江澤民,4月30日?!?/p>
5月1 1日,江澤民在中南海瀛臺接見了拉涅亞一行。江澤民從辦報談到中國文化和中墨交流。拉涅亞也積極回應(yīng),從初次訪華的印象,談到北京的巨變和中墨兩國的友誼。兩人像老友重逢,談得融洽投機,不知不覺談了一個半小時。
5月14日,江澤民在中南海瀛臺接見了法赫德親王。交談中,江澤民重申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友誼,還談到中國與科威特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江澤民建議客人到北京各處走一走。雖然這次會見只是禮節(jié)性拜會,江澤民在會見中只字未提希望對方支持申奧一事,但作為國家元首的親切會見本身就是一種姿態(tài),使法赫德親王感到滿意。為了不使輿論產(chǎn)生誤會,這次會見沒有對外報道。
結(jié)果,這兩位客人都成為所在大洲支持北京申奧的領(lǐng)軍人物,帶動了一批國際奧委會委員將票投給北京。
申辦成功,舉國同慶
“迎評”之后,北京在5個申辦城市中已處于明顯的領(lǐng)先位置。5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申奧事宜。常委們認為,申奧工作拉票是關(guān)鍵,內(nèi)宣和外宣一定要以外宣為主。對內(nèi)宣傳主要講兩句話,一是申辦形勢有利,二是不確定的方面很多,還有什么問題也要講,不能只講有利的方面。一旦申奧不成功,必須有個思想準備。越臨近投票越要注意這方面的宣傳??偟木袷菄鴥?nèi)宣傳要降溫,國外工作要加強。
距離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投票定奪的日子一天天臨近。
6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見了中國奧申委主要負責人,聽取匯報。常委對最后3周的申奧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議。江澤民最后做總結(jié)說:“我們的態(tài)度還是勝不驕、敗不餒。萬一這次爭取不到,我們政治局對北京的建設(shè)更要加大支持力度。”
面對6月中旬巴黎和多倫多奧申委主要負責人或因涉嫌洗錢遭傳訊,或因出現(xiàn)種族主義“口誤”而尷尬,李嵐清兩次明確指示:“不要去說人家的壞話,我們要搞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票。對別人犯錯誤,要保持沉默?!?/p>
李嵐清在國務(wù)院第一會議室召開關(guān)于申奧的最后一次會議,除了講述此次出征莫斯科的意義,他特別具體地講了關(guān)于最后陳述的問題。李嵐清說,陳述不可能感動那些不準備投我們票的人,但如果陳述給委員們一些壞印象,許多本想投你票的人也就不投你了。所以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能有所閃失。
李嵐清強調(diào),在最后幾天,最好保持沉默。我們已經(jīng)領(lǐng)先,不要亂說話,人家一直在找茬,我們要集中力量把陳述搞好。各方面都要把好事情做得完美。
李嵐清身體力行,在前往莫斯科的飛機上,他還在不斷反復(fù)研讀他本人的英文講稿,以臻完善。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紅日高照,國際奧委會下午表決。第一輪,5個候選城市中大阪只獲得6票,出局了。第二輪,北京獲得了56票,比第二名多倫多高出34票,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quán)。
這是一次舉國關(guān)注的投票,吸引了億萬雙眼睛。當莫斯科開始投票的時候,北京的夜幕已經(jīng)降臨。江澤民約請在京的政治局委員一起觀看電視轉(zhuǎn)播,每人都準備了正裝。他們對勝利充滿了希望。
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舉辦地是“北京”的話音剛落,中華大地舉國歡騰,中華民族終于盼到期待百年的那一刻。
當晚22時22分,江澤民來到北京世紀壇南端的圣火臺前,與前來聯(lián)歡的大學(xué)生、運動員等見面。世紀壇頓時成為歡樂的海洋。江澤民向大家問候,共慶北京申奧成功。
這時天安門廣場已經(jīng)有40萬群眾歡聚,江澤民臨時決定,到天安門廣場去。他向載歌載舞的人群招手致意,隨后登上天安門城樓。他揮動雙臂,指揮匯聚攏來的人群放聲高唱《歌唱祖國》。
直到午夜,江澤民才返回中南海。
當年鄧小平在北京中軸線附近種下的那棵白皮松巍然挺立,它的周邊迅速崛起規(guī)模宏大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鳥巢”體育館開幕,舉世矚目。
2008年奧運會,是一場讓人回味無窮的體育盛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里程碑,成就了炎黃子孫前所未有的國家自豪感,更托起了中華民族體育大國的百年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