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旺
藝術可以殘缺,斷臂的維納斯堪為精品。但以育人為本的教學工作卻必須要追求完美,其中打造高效課堂便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
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高效益、高效果的課堂,即以最小、最巧的投入讓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一味地注重滿堂講、滿堂練、滿堂問,如果學生吸收不了,這樣的課堂便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高效課堂必須符合三個標準:
1關注每個學生,課堂上每個學生時刻都有事做;
2每節(jié)課要達到知識豐富、疑難盡消、掌握最優(yōu)方法與技巧、能力得到提高的學習效果;
3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充分發(fā)揮潛能,集中注意力。
高效課堂要符合三個“量”;
1信息量要大;
2思維量要寬;
3訓練量要少而精。
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動”;
1形動,積極參與其中,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
2心動,認真思考,敢于質疑,提出問題;
3神動,自然生成,思想得到提升,達到教育效果。
如何才能打造出有效、高效的課堂呢?打造高效課堂,要師生齊努力:
一、教師方面
1做好計劃,精心預設;未雨綢繆,掌控生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睕]有預設的課堂是隨意、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一堂高效的政治課,教師應做到充分備課,提高素養(yǎng);集體教研,匯總智慧;積極聽課,吸取精華;善于創(chuàng)新,形成個人特色。新教師每節(jié)課還要進行預演,反復修改完善;老教師也要列清提綱,多次揣摩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政治課的時政性很強,舉例一定要與時俱進。教師要預設的不只是授課內容,還要有與高中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授課方法。另外教師應該熟練運用多媒體、建立應付突發(fā)事件的教學機制等。同時還要通過預設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成知識,有效調控課堂即時生成,做到預設與生成合理結合。
2標新立異地設計好導人環(huán)節(jié),使一堂課一開始就收到先發(fā)制人、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如:
(1)利用廣告,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利用公益廣告中的“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們的淚水”導人“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2)引用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2008北京奧運會冠軍獲得珍貴的金鑲玉獎牌,而一百多年前沙皇為了表彰門捷列夫編制了舉世聞名的化學元素周期表,獎給他一只杯子,而這只最高榮譽的獎杯,不是金杯,而是鋁杯。”以此為話題導人“商品的價值量”。
(3)借助音樂,調動學習情趣。例如,在講解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時,可以播放屠洪綱的《孔雀東南飛》,從而引出經濟現(xiàn)象中的“孔雀東南飛”、“孔雀西北飛”是什么作用的結果。講價值規(guī)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優(yōu)勝劣汰時,可以播放《愛拼才會贏》。
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以小幽默導人,以優(yōu)美的詩句導人,以格言警句導人,以巧妙的提問導人,以復習舊知識啟發(fā)新知識導人等。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做到:抓住學生的心弦,設疑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政治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3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應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效果。
一節(jié)高效、成功的課,應能夠使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課堂調控,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yōu)椤熬巹 焙汀皩а荨保瑒?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促進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用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例如,在講企業(yè)的兼并與破產時,先提問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然后提問被淘汰的企業(yè)會有何結局。學生回答被淘汰的企業(yè)被兼并或宣布破產等類似的說法。學生預習課本后,可以舉例三鹿集團破產事件,讓學生談一下其意義,進而強調競爭的重要性。三鹿經營者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又可為下一節(jié)企業(yè)經營者打下基礎。這樣就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4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
現(xiàn)在的中考文綜是開卷考試,且內容淺顯易懂,學生無論從重視程度還是思維量上都是遠遠不夠的。而到了高中剛接觸經濟常識,尤其是第一課的商品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通貨膨脹、價值規(guī)律等,都是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需要運用抽象思維去分析,這么大的跨度必然會給學生帶來不適應,這就需要教師指點其學習方法。如:觀看新聞聯(lián)播,了解與課本知識相對應的經濟現(xiàn)象,在生活中搜集經濟現(xiàn)象,積累感性材料,然后運用課本理論去分析。例如,房價、豬肉價格上漲、聯(lián)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yè)務、各大企業(yè)紛紛以高薪聘請技術人才、當前的銀行大幅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這樣不僅增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學生關注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當然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5適當的激勵與必要的懲戒機制。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培優(yōu)補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表現(xiàn)為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中的懶表現(xiàn)為練習速度慢,作業(yè)完成不及時等。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立下規(guī)矩,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日事日畢。同時在課堂上實行“走動式”教學,就課堂內容、作業(yè)內容加強“快速提問”、”突然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將一些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差生表演的機會,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提高差生的課堂注意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四是不能讓差生有上課走神,課下抄襲、不及時完成作業(yè)的機會,一經發(fā)現(xiàn)及時進行批評,并嚴格處理。但要做到既滋潤其葉,又不傷其根。
教師不僅要鼓勵提高學生成績,更要鼓勵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認真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從而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目標。
6教師根據教學效果與學生反饋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二、學生方面
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打好根基。這關系到整個高中課堂的高效。
1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止是看書本,還要思考:是什么?為什么?和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能做到注意力集中,有的放矢,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高效了。
2課前準備習慣。物質準備(本堂課所需的書本及相關資料)、精神準備(精神飽滿,濃厚的求知欲)、知識準備(調動已學知識、準備還未掌握的知識)。
3課堂學習習慣,課上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聽課時目視老師,勾畫課本上的重點內容;教師板書時要目視黑板;教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教師;回答問題時聲音要宏亮;書寫解答過程要規(guī)范,不寫錯字、別字;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fā)言;集中精力緊緊圍繞教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4課后鞏固習慣。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先改錯題再做新題;考后認真做好滿分答卷。學生之所以錯題重錯。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積累反思、鞏固提高的習慣。
5通過課堂與教師配合,課下完成作業(yè)以及提問題等多種途徑及時向教師反饋。
三、師生結合
哲學上講過因果聯(lián)系,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互為因果聯(lián)系。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該科成績就好。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對該學科的教師感興趣,親其師則信其道,課堂自然會高效。而要達到這種效果,那就要看教師的教學藝術以及人格魅力了。
教師或學生“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因此,必須師生合作,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