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 周務農
摘要:面對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明顯下滑和心理問題日益增加的趨勢,筆者認為學校體育教學應該堅持增強體質與健全人格的價值取向,并從體育的本質、體質的內涵、體質與人格的關聯(lián)以及時勢發(fā)展的要求等方面對這一觀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質;人格
有關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呈明顯下降趨勢,身體肥胖和營養(yǎng)不良的學生在逐年增多,多種重大疾病在學生中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而學生的心理素質更是不容樂觀,他們在處理學習、交友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復雜問題時,缺乏綜合權衡能力,不能理智地駕馭感情,常常產生各種心理偏差,嚴重的甚至引發(fā)各種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面對青少年學生體質的明顯下降和令人堪憂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認為,學校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堅持增強體質與健全人格的價值取向。
一、體育的本質決定了學校體育教學應堅持體質與人格并重
體育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主要包括兩大部分:①作為體育方式、手段的運動部分;②運用這種方式、手段來實現(xiàn)體育的社會目的部分。這種雙重結構使得體育本質具有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強身、游戲、娛樂,這是體育的初級(一級)本質;第二層次是對人的品格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這是體育的二級本質;第三層次是促進人的自我超越、自覺創(chuàng)造、全面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這是體育的高級本質。由此可見,體育最終的價值就在于通過體育運動方式來增強體質、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目的。從體育本質的三個層次來看,學校體育教育應該既體現(xiàn)體育的初級本質,做到強身健體,娛樂身心,又發(fā)揮體育對人的人格品質的教育培養(yǎng)作用,從而促進人的自我超越和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把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僅僅定位于競技運動技能的掌握或學生體質的鍛煉與提高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促進人的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的。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應該始終堅持增強體質與健全人格并重的價值取向。
二、體質的內涵要求學校體育教學應該堅持體質與人格并重
對于體質的概念,很多學者分別從醫(yī)學、人類學、生物學等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fā),對它進行了不同的內涵界定。我國體育界各方面的學者和權威機構自1979年起,也對人體體質的概念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并在體質的理論基礎方面大體取得了共識。他們認為體質即人體的質量,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因素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它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①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yǎng)狀況、身體組成成分;②生理功能水平——機體代謝水平和各器官系統(tǒng)效能;③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fā)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xié)調、柔韌和走、跑、跳、投、攀登等身體活動能力;④心理發(fā)育(或精神因素)水平——智力、情感行為、感知覺、個性、性格、意志等;⑤適應能力——對各種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從體育界各方面學者對體質內涵的界定可以看出,體質本身就涵蓋了個性、情感、氣質和意志等人格因素,因此體質的內涵本身就要求體育教學在開展青少年學生體質體能訓練,增強其體質的同時,健全他們的人格。
三、體質與人格的緊密關聯(lián)需要體育教學堅持本質與人格并重
對于體質與人格,早在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中就有相關研究。該學說認為人的體質是由內部陰陽矛盾的傾向性所決定的,體質的差異決定了人格特征的不同。在古代西方,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提出了體液學說,認為人體不同的體液結構決定了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謝爾頓和克雷奇默爾也分別提出了體型類型學說,都認為體質的形態(tài)結構與人格因素存在內在關聯(lián)。我國現(xiàn)代體質研究工作者,以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分會所確立的體質綜合評價指標為依據(jù),對體質進行了科學分類,并運用有關的人格測驗量表,對大學生體質和人格的內在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科學客觀的研究,相關研究結果都表明大學生的體質特征與其人格特質相關。如左從現(xiàn)和方新普的研究就顯示了我國大學生的體質與人格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體質優(yōu)生具有樂群外向、恃強好勝、輕松振奮、精明能干、敢于冒險、拓展求新、自信直率、善于交往、有上進心等優(yōu)良的人格品質,但同時也顯示出易激動、情緒波動大、自律性不強、果斷性不足等人格特性;體質差生常常表現(xiàn)出孤獨、緘默、多愁善感、自卑退宿、焦慮緊張等行為特征。可見,無論是古代學者的摸索總結,還是現(xiàn)代學者的科學客觀的研究,都顯示體質與人格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由此可見,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并指導學生開展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而且可以有效地強健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因此,現(xiàn)代學校體育教學不能只重體能體質訓練而忽視人格塑造和人格健全,否則,就會背離體育本身的價值。
四、時勢發(fā)展呼喚學校體育教學堅持體質和人格并重的價值取向
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偏離了它應有的價值取向,過分注重競技運動的技能訓練,忽視體質增強與人格健全訓練。正是這種價值取向的偏離,導致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出現(xiàn)了為競技而教學的現(xiàn)象,進而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的下降。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現(xiàn)代人才的素質和要求越來越高,時代的發(fā)展迫切要求學校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職業(yè)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薄妒澜缧l(wèi)生組織憲章》給健康下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定義,它認為:“健康不僅是免于疾病和虛弱,而且是保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庇纱丝勺C,健康的定義應該既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又包括心理方面和社會品質方面的健康。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樹立增強體質與健全人格并重的價值取向,把鍛煉身體與促進心理健康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xiàn)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學校體育教學中堅持體質與人格并重的價值取向也順應了時代的呼喚和要求。
總之,無論是為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與心理健康發(fā)展現(xiàn)狀尋找對策,還是從體育自身的本質要求和體質的內涵構成來進行理論論證,無論是對體質與人格的關聯(lián)屬性進行定性分析,還是對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呼喚予以回應,我們的學校體育教學都應該堅持增強體質與健全人格這一價值取向,并將其深深融入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中去,切實指導學校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做到:在保持學生共性特征的同時發(fā)展學生個性,在發(fā)展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發(fā)展學生心理品質,健全學生人格;在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要注意針對不同體質、不同人格特征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質健康教育,特別是要重視對體質差生和人格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輔導。我們要切實通過學校體育教學來著力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增強和人格的完善,從而有效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董茜,劉學志.高校體育應樹立“體魄與人格并重”的體育觀[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3-54.
[2] 左從現(xiàn),方新普.大學生的體質特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40-41.
[3] 李小健.發(fā)揮大學體育的作用使體魄與人格并重[J].山東體育科技,2008,30(2):84-85.
(作者單位:湖南現(xiàn)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