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看盡西風木槿花

2009-03-09 04:05熊召政
美文 2009年1期
關(guān)鍵詞:劉伯溫朱元璋

熊召政

西湖上空飄來了“天子氣”

至正十年(1350年)的陽春三月,杭外西湖煙柳籠堤,青蓮映水。臨近正午,一艘畫舫自湖心駛來,系纜錢塘門外。船上走下幾位身著元朝宮服的中年男子,走進一家臨湖的酒樓。二三友好游湖之后,喝一頓春酒,本是踏青樂事。不消片刻,隨行衙役已為他們安排好珍饈玉饌、琴師歌女。

古代官員,多半是文人出身,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是看家本領(lǐng)。官場酬酢,這些技藝無不派上用場。酒過三巡,聽了兩曲絲竹姣音,官員們技癢,一番推讓,一位清瘦的官員起身離席,踱到臨窗的書案,提起羊毫,對著軒外浮在湖水湖煙中的瀲滟晴光,以及金菌山上隱于蔥籠綠樹中的菌閣,寫了一首《春興》:

柳暖花融草滿汀,日酣煙淡麥青青。

枝間好鳥鳴求友,水底寒魚陟負萍。

異縣光陰空荏苒,故鄉(xiāng)蛇豕尚膻腥。

感時對景情何極,悼往悲來總涕零。

當紙上落下最后一個字,圍觀的同僚無不蹙眉。面對滿眼的良辰美景,不說心曠神怡,總不至于涕淚生悲吧?何況還有“故鄉(xiāng)蛇豕”一類的話,聽了讓人覺得與時下的太平光景極不相稱。但還來不及指責,但見湖上風浪驟起,一團鉛灰色云團自西北方向涌出,陽光忽被蝕去。一會兒,鉛云移至湖心,盤桓少許,復又散去,天空仍清碧如洗。

“好一朵異云哪!”有人贊嘆。

“不是異云,是慶云?!庇腥思m正。

其實,慶云與異云并無多大區(qū)別,只不過慶云更接近瑞兆。于是,座中官員紛紛以慶云為題,分韻賦詩,贊頌慶云的出現(xiàn),是象征政治清明、物阜民豐的吉祥之象。一片喧鬧中,獨獨那位首賦《春興》的官員獨坐飲酒。于是,一位同儕問他:“仁兄,你方才寫詩發(fā)了不少牢騷。為何慶云出現(xiàn),你反倒不置一詞呢?”

那位官員一仰脖子浮了一大白之后,慢吞吞地回答:“方才那一朵云不是慶云,吞了日頭,怎么會是祥瑞呢?”

“那是什么?”同儕問。

清瘦官員答:“這不是慶云,是天子氣。這股氣起自金陵。十年后,那里會誕生新的英主。我命中注定,要輔佐他再造乾坤?!?/p>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斯時,元牽瞰局穩(wěn)定,雖然有一些隱伏的危機,但表面上還是一派升平氣象。這種公開宣稱即將要改朝換代的言論,若放在清朝,不但說話的人腦袋要被卸下,恐怕他的九族也會受到誅連。元朝的統(tǒng)治者禁錮不算苛嚴,但對于拿著朝廷俸祿的地方官員,聽到如此明確的訕謗朝廷的言論,還是嚇得面如土色。他們哪里還敢坐下來飲酒吟詩,當下紛紛找了理由,溜之大吉了。

那位口出狂言的官員,兀自坐在那里,痛痛快快地豪飲一番。幾分醉意之后,還拉著花容失色的歌女,用濃厚的浙東口音,咿咿呀呀地唱起《山坡羊》來。

這位官員名叫劉基,時年三十九歲,所任官職是江浙儒學副提舉,行省考試官。

劉伯溫是官場的另類

稍通明史的人,對劉基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朱元璋創(chuàng)立大明王朝,封賞的開國功臣有數(shù)十位,受封分為公、侯、伯三級。劉基列名其中,但不能位列公侯,僅受封為誠意伯。如此說來,他的功勞不算太大。但實際情況是,如果只評兩個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那么則只有徐達與劉基兩人有資格當選。

劉基,字伯溫。在民間,劉伯溫的名氣遠遠大過劉基。他是浙江青田縣九都南田武陽村人?,F(xiàn)在,他的故鄉(xiāng)劃到了文成縣,歸溫州市管轄。中國有句老話。叫“寧為太平犬,勿做亂世人”。說到亂世,想到“白骨蔽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人們無不心驚膽戰(zhàn)。連諸葛亮這樣的人都哀嘆“茍全性命于亂世”是窘迫中的無奈選擇。但中國同樣有一句流傳廣泛的老話,叫“亂世出英雄”。中國的英雄,成名于亂世的遠遠多于順世。且不說劉邦、李淵、趙匡胤、朱元璋這樣一些趁著亂世問鼎天下的皇帝,即便如韓信、樊噲、關(guān)羽、張飛、周瑜、秦瓊、尉遲恭、徐達、常遇春這樣的武將,張良、蕭何、諸葛亮、魏征這樣的文臣,有誰不是在亂世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呢?后人評價曹操,常以“治世之良臣、亂世之奸雄”對舉。其實,這種比擬沒有多大的合理之處。順世中,仕途中人要想升官,多把心思用來揣摩“圣意”;亂世中,有理想的人若想成事,所有的心思都必須用來逐鹿中原。所以說,在順世中得寵的,多為三流人才;而在亂世中的成功者,則非一流人才莫屬。順世與亂世,人才的取向不同,質(zhì)量也不同。夠得上英雄級別的人,最好的生活環(huán)境便是亂世。

如此說來,劉伯溫便是一個例子。

劉伯溫生于1311年,正值元朝中葉的全盛時期。順世中的文人,雖然也有報國的理想,但封侯拜相的愿望,卻是比登天還難?,F(xiàn)在的文人,可以到大學去教書,當博導;也可以下海經(jīng)商,當老板。但在古代,除了科舉,別無進取之途。劉伯溫走的也是這一條路子,他二十二歲考中進士,然后滯留北京候補,三年后,才被安排到江西行省擔任高安縣丞。此后,他有二十年的官宦生涯。其中兩次被免職,一次在江西行省椽史的任上。椽史一職,類似于今天的省政府副秘書長,屬于行省大臣的幕僚。另外一次則在江浙儒學副提舉任上,這個職務(wù)相當于今天的省教育廳副廳長。兩次免官,絕不是因為劉伯溫行為放浪,犯了什么瀆職罪,恰恰是因為他過于剛正。用《明史》的話說,他丟了烏紗帽的原因是“發(fā)奸摘伏,不避強御”。就是說,他有點像海瑞那樣的愣頭青,或者用浙江罵人的話說,叫“呆頭鵝”。這又說明了一個道理,順世中的好官,為當世及后代傳頌者,大都因為兩條:反腐和親民。恰恰這兩條,是只能說而不能做的事。這從側(cè)面又提供了一個論據(jù):亂世英雄,在順世一般都沒有機會當良臣。我常常想,如果生在亂世,唐伯虎、金圣嘆這樣的落拓文人,未必就不是扭轉(zhuǎn)乾坤的英雄。因為,如果沒有元末的大亂,劉伯溫也只能是一個寄食官場的不得意的文人。

劉伯溫期待著“真命天子”

劉伯溫少時就有神童之稱,據(jù)說可以一目七行。十四歲學《春秋》,沒有像那些好學生,捧著書本頌讀不綴,而是讀一遍就完全記住了。判斷一個讀書人是否有才華,有兩個基本標準,一是記憶力,二是領(lǐng)悟力。劉伯溫在這兩個方面都是超一流的。據(jù)說他游學北京期間,某日逛進一家書肆,發(fā)現(xiàn)一本天文書,遂站下來翻閱。店主見他看得入神,便上來搭訕。言談中覺得這位年輕書生談吐不凡,有意將這本天文書送給他。劉伯溫笑著謝絕,見店主仍要堅持,就說:“不瞞店家,我方才看了半日,這本書早已裝進了肚皮?!闭f著就流利地背誦起來。店主大驚,以為遇到了轉(zhuǎn)世的諸葛亮。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劉伯溫的才情與他的故鄉(xiāng)不無關(guān)系。據(jù)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萬山深處,忽辟平疇,高曠絕塵,風景如畫。桃源世外無多讓焉?!睉?yīng)該說,是南田數(shù)百年的精氣,孕育出了劉伯溫這樣一位曠世奇才。

劉伯溫出自書香世家,高祖父劉濠,出任過宋朝的翰林掌書,祖父和父親,都是儒林中的佼佼者。劉伯溫與其上輩不同的是,他不僅尊崇由內(nèi)圣開出外王的:孔孟儒學,更喜歡運籌帷幄的橫霸之術(shù)?!睹?/p>

史》上說他“博通經(jīng)史,于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

象緯之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神機妙算。這門學問是建立在天文地理、陰陽五行基礎(chǔ)上的讖卜術(shù)數(shù)。儒學與智術(shù),既有關(guān)聯(lián)又各成體系。懂智術(shù)的人一般都通儒學,但即便是碩儒,也未必懂得智術(shù)。通儒之人是賢人,通智之人則是高人。而劉伯溫呢,則是同諸葛亮一樣,既是賢人,又是高人。

劉伯溫在元朝最后的幾個官職,首先是浙東元帥府都事,這職務(wù)類似于今天的省軍區(qū)參謀長。因建言捕斬海盜方國珍,與上司鬧翻而遭到革職。三年后,再入官場,當過江浙行省都事、江浙行省郎中。那幾年的浙江,主要的任務(wù)是圍剿方國珍。劉伯溫屢屢建言而不為當政者重視。最后調(diào)任他為處州路總管府判。劉伯溫一氣之下便棄官歸里,這是至正十八年(1358),劉伯溫四十七歲。

從以上劉伯溫在元朝入仕的履歷表可以看出,無論是在縣、州還是行省,他都沒有當過一把手,始終都是無足輕重的配角。這些官職,對一般的鄉(xiāng)村知識分子來說,就算是出人頭地、光耀門庭了。但劉伯溫不一樣,他少有大志,認為自己是帝王師一類的角色。年輕時,他曾寫過一首《公子行》的絕句:

玉勒金鞍照地光,駝裘珠帽繡文章。

平明上馬歸來醉,他日清朝作棟梁。

從這些詩作來看,劉伯溫早就盼望著改朝換代。他不屑于當元朝的陋官,而期望做新朝的棟梁。

但是,新的真命天子將于何時出現(xiàn)呢?劉伯溫辭官歸里時,距他在西湖賞春望見“天子氣”已過去了八年。如果他的寓言靈驗,那么,兩年后他就應(yīng)該與真命天子見面了。

劉伯溫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夢

劉伯溫與朱元璋的見面,的確是在十年后即至正二十年(1360)的春三月。斯時,劉伯溫已在家閑居兩年,寫下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著作《郁離子》。關(guān)于這部書,我會在后面專門論及,這里還是先講他與朱元璋見面的事。

據(jù)說,朱元璋知道劉伯溫這個人的名字,緣于另一位碩儒朱升的推薦。朱升亦是元朝歸隱的宮員,與朱元璋同鄉(xiāng)。他被朱元璋請出山后,便向朱元璋推薦了“金華四杰”。這四個人是劉伯溫、宋濂、章溢和葉琛。其時,朱元璋已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中較有實力的一支。隨他揭竿起義的人士,多半是淮西家鄉(xiāng)的哥們兒,如徐達、沐英等,掄槍使棒沖鋒陷陣都是好漢,但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都不在行。朱元璋一心想招聘幾位智多星來共謀大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才聽信朱升的話,委派專人前往浙東,將“金華四杰”請到南京。

對于四人的到來,朱元璋給予足夠的禮遇。除了集體接見。并宴請,朱元璋還與四個人進行單獨談話。四場談話的內(nèi)容,至今已不得而知。只知道劉伯溫曾向朱元璋面陳“時務(wù)十八策”。完全可以斷定,為這次見面,劉伯溫作了充分準備。此前他就已認定,朱元璋就是他要輔佐的真命天子。

在會見之前,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老朋友跑到南田來找劉伯溫,向他獻計說:“如今天下大亂,不少人揭竿而起,據(jù)地稱王。以老兄才干,完全可以振臂一呼,據(jù)栝蒼、并金華,越中山水可收老兄囊中,成就勾踐霸業(yè)在此一舉?!眲⒉疁匦χf:“放眼天下,如今起兵的張士誠、方國珍之流,皆鼠狗之輩,我怎么能夠仿效他們呢?天命有歸,你就等著看吧?!辈痪?,朱元璋兵臨金華,劉伯溫夜觀天象,對老朋友說:“十年前我在西湖上空看到的天子氣。如今又在金華上空出現(xiàn)了,這就是天命啊!”說這話時,劉伯溫已下了投奔朱元璋的決心。所以,當朱元璋派人來請,他立刻答應(yīng),冒著生命危險于兵荒馬亂中趕到南京。

劉伯溫給朱元璋的見面禮,就是那“時務(wù)十八策”。這應(yīng)該是十八條錦囊妙計。具體哪些內(nèi)容,史載均語焉不詳。當年諸葛亮初見劉備,便有了那一篇千古傳頌的《隆中對》,相信這十八條妙計也為朱元璋日后取得江山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是事涉機密。除兩個當事人之外,斷無第三人知曉。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金華四杰的加盟,是朱元璋翦滅群雄,最終奪取天下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其實,在軍閥混戰(zhàn)中,這四個人里面真正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起到重要作用的,只有劉伯溫一人。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連吳王都還未稱,只是韓林兒麾下一支部隊的指揮宮。當韓林兒稱帝的時候,朱元璋還表示了擁戴。大年初一,在中軍帳內(nèi)設(shè)下韓的御座。朱元璋的部下將領(lǐng),都奉朱元璋之命,對著那御座行叩拜大禮,獨劉伯溫不搭理。別人問他為何倨傲,他不屑地說:“此(指韓林兒)牧豎耳,奉之何為?”意思是這種平庸無能的人完全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追隨。

消息傳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便把劉伯溫找去詢問原由。劉伯溫單刀直入告訴朱元璋:“你就是取代元朝的真命天子,何必還要去侍奉他人?”

當時,天下稱王的人有好幾個,除了韓林兒,還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朱元璋也久有稱王之心,一幫和他一塊揭竿的哥們兒也攛掇了很久,只是他心中一直沒有底。最讓他吃不準的有兩條:一是他命中是否有“龍象”;二是稱王的最佳時機。通過幾次長談,朱元璋已知曉劉伯溫是個精通天文地理的高人。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對卜卦、推命一類的象緯之學深信不疑。如今劉伯溫說他是真命天子,這好比撓癢癢撓到了實處。如果說哥們兒的攛掇有打誑語的成分,那么劉伯溫的勸說則被朱元璋當作“神諭”。在這一點上,可以肯定地說,是劉伯溫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夢。

劉伯溫一人而抵百萬師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之初的幾年,主要是承擔軍師的角色。他每獻一計便成一事,因此深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每逢軍國大事,朱元璋有吃不準的地方,必然會請教劉伯溫。他從來不叫劉伯溫的名字,而是尊敬地喊“老先生”。劉伯溫比朱元璋大了十幾歲,在輩份上喊他老先生不為錯。但這個稱呼跟年齡沒有關(guān)系。那時,在朱元璋的集團里,誰都知道,朱元璋把劉伯溫當作老師來對待。

投奔朱元璋之前,劉伯溫閑居故里時,曾寫過一首五律《題太公釣渭圖》:

璇室群酣夜,嶓溪獨釣時。

浮云看富貴,流水淡須眉。

偶應(yīng)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可見劉伯溫不但羨慕姜太公,更是以姜太公自居。他希望能碰到周文王這樣的人。他樂意當一名帝者師。

關(guān)于他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的故事,無論是明代的正史和野史,都有諸多記載。在這里,我想說說最有代表性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鄱陽湖大戰(zhàn):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吳王位后,與漢王陳友諒大戰(zhàn)鄱陽湖。這場大戰(zhàn)本可避免,皆因朱元璋不聽劉基勸告,撤離南昌而馳援安豐。陳友諒聽說后,立即出兵欲奪取南昌。朱元璋聞訊后對劉伯溫說:“不聽君言,幾失計矣?!庇谑茄杆倩乇負?,與陳友諒的部隊在鄱陽湖相遇。其時,陳友諒的軍事實力超過朱元璋,如果朱元璋此役失敗,就會失去問鼎皇位的機會。在這場關(guān)乎生死存亡的慘烈大戰(zhàn)中,劉伯溫始終與朱元璋同坐一條船上,須臾不離左右。戰(zhàn)斗打到第三天,朱元璋正坐在旗艦的

胡床上督戰(zhàn),坐在他身旁的劉伯溫突然一躍而起,拽著朱元璋說:“走,快走!”朱元璋不知就里,也不及細問,只得跟著劉伯溫迅速撤到另一艘戰(zhàn)船上。還沒坐定,只見一發(fā)炮彈“嗖”地落在先前的旗艦上。在一團巨大的火光中,旗艦被炸成碎片。朱元璋頓時大驚,心中已是非常感謝劉伯溫的救命之恩。

站在高處的陳友諒,看到朱元璋的指揮艦被擊沉,欣喜異常,命令船隊再次進攻。朱元璋沉著應(yīng)戰(zhàn),一番廝殺,仍不分勝負。日暮之時,劉伯溫建議移師湖口扼住鄱陽湖入江通道,等到金木相犯日再與陳友諒決戰(zhàn)。按五行學說,朱元璋為金命,陳友諒為木命。金木相犯即金克木之日,選擇這一天決戰(zhàn),陳友諒必敗。

用今天的科學眼光來看,劉伯溫的這一套玄學,似乎是無稽之談。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象諱之學,的確是可為而不可知。即應(yīng)用于實際中,可以得到驗證,但若窮究,卻誰也說不清楚。這只能說現(xiàn)在的科學水平,還不能完全破譯其中的奧秘。

由于朱元璋毫無保留地采納劉伯溫的計謀,鄱陽湖大戰(zhàn)最終以陳友諒的慘敗而告終。此后,朱元璋順風順水,三年而得天下。所以說,用“一戰(zhàn)定乾坤”形容是役,一點也不為過。而此戰(zhàn)的關(guān)鍵人物,則非劉伯溫莫屬。一人而抵百萬師,劉伯溫運籌帷幄的才能,于此發(fā)揮到極致。

宰相就是大房子的立柱

現(xiàn)在再說第二件事,劉伯溫如何幫朱元璋選擇宰相。

朱元璋于1367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任命的第一位宰相是李善長。這位李善長是朱元璋的安徽鳳陽老鄉(xiāng)。一同起義的老鄉(xiāng)中,李善長文化最高。開國后,他被封為韓國公,列為文臣第一。李善長當宰相時,劉伯溫的職務(wù)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這種安排很明顯地表現(xiàn)出朱元璋對劉伯溫生了戒心。劉伯溫是一流人才,學識與執(zhí)政能力均在李善長之上。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提防他。朱元璋離不開劉伯溫的學問,但又害怕劉伯溫用自己的學問來對付他。因此,他給劉伯溫的定位是:只允許議政,不允許執(zhí)政。所謂議政,就是當顧問。有事兒的時候,找你來問問見識,沒事兒的時候,你就一邊兒呆著去,權(quán)力中樞那個密笏之地,叫你看得見摸不著。

當了皇帝后,朱元璋的猜忌心日見嚴重,老害怕那些手握重權(quán)的開國功臣謀反。有一天,他把劉伯溫找來密談,就撤銷李善長宰相職務(wù)的事征詢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當即表示了反對意見。他說:“李善長資歷老,又練達,能調(diào)和諸位大將及勛舊的矛盾,適合當宰相?!敝煸奥犃舜蠡蟛唤猓瑔柕溃骸袄钌崎L多次構(gòu)害于你,欲致你于死地,你怎么還為他說話?”

朱元璋此話事出有因。卻說洪武元年,朱元璋率兵渡淮北狩,留皇太子監(jiān)國。劉伯溫協(xié)助李善長處理政務(wù)。劉伯溫認為宋元兩朝都是因為寬縱官吏腐敗嚴重導致失國,因此主張吏治從嚴。此時,恰逢有人揭發(fā)中書省都事李彬貪污納賄。主持監(jiān)察工作的劉伯溫派人調(diào)查落實后,便立即下令將其逮捕收監(jiān),并說服皇太子批準,將李彬誅殺。這件事在當時影響非常之大,蓋因李彬是李善長的外甥。劉伯溫執(zhí)法不留情面,李善長從此對他恨之入骨,一直在設(shè)法將劉伯溫如何弄死。若不是朱元璋對李善長起了疑心而阻止他的陰謀,劉伯溫恐怕早就沒命了。因此,他以為只要把廢除李善長的想法告訴劉伯溫,劉伯溫就會拍手稱快,卻沒想到這個倔老頭子居然投了反對票。

面對朱元璋的疑問,劉伯溫頓首答道:“朝廷換宰相,就好比大房子換立柱。立柱必須是一根又直又粗又長的大木頭,方可支撐房梁的重量?;噬鲜紫鹊谜乙桓碌拇竽绢^,方可把舊的立柱換掉。如果用一堆小木頭捆起來充當大木頭去換立柱,那么,這座房子最終會倒塌。”

這場談話到此為止。劉伯溫的立柱說讓朱元璋明白到“束木為柱”的危險。所謂束木,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廷官員,他們是大明王朝這座大房子的檁子、櫞子、榫子、樁子,但不是最能承受重量的立柱。

后來,李善長終究還是被朱元璋殺掉了,他找了三個在他看來可以當作“立柱”的人,再次向劉伯溫征詢意見。劉伯溫仍是搖頭,說這三個人不適合當宰相。他一一分析說:“楊憲這個人,與我私交深厚,按理說我應(yīng)該幫他在皇上面前說好話,但這個人有相才,無相器。”

朱元璋問:“何為相才,何為相器?”

劉伯溫答:“相才指才能,相器指氣度。楊憲這個人有宰相之才,卻無宰相的氣度。他好與人計較,不能做到心靜如水?!?/p>

朱元璋問:“那汪廣洋呢?”

劉伯溫答:“這個人心胸偏淺,盛于楊憲?!?/p>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

劉伯溫打了個比方說:“猶如用腐木做了個車轅,誰還敢駕這樣的車呢?”

朱元璋有點不高興,說:“我選的宰相,沒有哪個比得上你老先生。干脆,這個宰相你來當好了。”

劉伯溫有些恐懼,小心回答:“臣疾惡太盛,又耐不得細繁。若強當宰相:必然會辜負陛下的大恩。天下這么大,何患無才,惟愿明主悉心訪求。只不過,方才說到的這三個人,的確都不能當宰相。”劉伯溫的這次議政,肯定有違圣意。因為此次談話之后,楊憲、汪廣洋以及胡惟庸都先后拜相受到重用。但不久又相繼被朱元璋誅除。事后檢點,朱元璋承認劉伯溫識人更高一籌。他并不因此對劉伯溫更尊重一些,反而增大了戒心。一個人把什么都看得這么透徹,對于猜忌成性的朱元璋來說,這絕不是一件讓他愉快的事。

胡惟庸構(gòu)陷害死劉伯溫

如果把“清醒”這個詞,用到劉伯溫身上,可作兩重意思解。一是清,二是醒。劉伯溫為官清廉、清白,同時又法眼常睜、事事明白。朱元璋欣賞劉伯溫的清廉,卻又不喜歡他的精明。至于官場,是既不屑于他的清廉,更痛恨他的精明。如此說來,劉伯溫豈不成了官場的“毒藥”?這還真不是玩笑話。劉伯溫知道自己無法呆在朱元璋身邊了,他想學張良,功成身退從赤松子游。但他清楚,朱元璋的心狠手辣遠遠超過漢高祖劉邦,像張良那樣飄逸而去是不可能的。

洪武四年(1371)年,劉伯溫在追隨朱元璋十一年之后,終于如愿以償退休歸田。

退休之前,在京城最后一個春節(jié),劉伯溫寫了一首《元夜》:

玉漏遲遲出苑墻,星河疏淡月輝煌。

送寒梅蕊清香細。報喜燈花紫焰光。

金闕曉霞來若木,瑤池春色滿長楊。

君王注意防驕佚,萬歲千秋樂未央。

從這首詩的寓意來看,劉伯溫仍不忘作一個諍臣。他要朱元璋防止“驕佚”,他可能是看到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的變化,即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一面正在消失,而驕橫之氣正日益滋長。由于開始屠戮功臣,朝廷已人人自危。

盡管是委婉地規(guī)勸,朱元璋也是不高興的。他不承認自己驕佚,更不希望別人提醒他防止驕佚。因此,他同意劉伯溫的退休請求,讓他回到老家安享晚年。

六十一歲的劉伯溫回到老家后,既為了避禍,也為了娛心,便徹底做了一個田舍翁。他每日只做兩件事:飲酒和奕棋。當?shù)氐囊恍┕賳T慕名求見,他一概謝絕。這么一位曾為“帝者師”的誠意伯歸來,青田縣令出于禮節(jié),也為自身計,覺得不晉見說不過去,于是屢屢登門造訪,但都被劉伯溫謝絕。青田

縣令于是身著便衣,扮成游學的先生登門,劉伯溫秉著斯文同骨肉的旨趣,便讓家仆領(lǐng)進門來,寒暄之后留飯。剛擺好菜肴正要入席,青田縣令憋不住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劉伯溫頓時大驚,朝縣令一揖說道:“山民劉伯溫見過縣令大人?!毖援呥M到里屋再也不肯出來。經(jīng)過這一次,除了鄉(xiāng)鄰,任何生人他都不見了。

盡管劉伯溫如此謹慎,但他還是惹來了大禍,差一點讓朱元璋砍了腦袋。

南田有個地方叫淡洋,一直是個鹽販聚齊、盜賊出沒的地方,海盜方國珍就是在那里起事的。劉伯溫還鄉(xiāng)之后,淡洋的治安狀況并沒有改善,仍然是個土匪窩子。為家鄉(xiāng)計,亦為朝廷計,劉伯溫便委托兒子劉璉給皇帝上書,建議在淡洋設(shè)立巡檢司,調(diào)派軍隊駐守,使奸民無法在此作亂。

這封信沒有通過中書省,而是直接送給了朱元璋。爾后朱元璋將這封信批到中書省處理。時任左丞相的胡惟庸,看到這封奏書,心里頭便很不是滋味。當初,劉伯溫在朱元璋的面前進言,說胡惟庸既無宰相之才,亦無宰相之德。不知何故傳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胡惟庸早恨得牙癢癢的,巴不得生吃了他,只是找不到機會而已。拿到劉璉的信后,他便找來心腹密謀報復之計。

不久,被胡惟庸派往青田調(diào)查的兵部官員回來,向朱元璋上奏了調(diào)查結(jié)果。說是劉伯溫夜察天象,看到淡洋這塊地方有王氣,便想在這里建造自己的墓地,以利后代。但淡洋居民極力反對不肯遷出。劉伯溫想借朝廷之力,設(shè)巡檢司以驅(qū)民。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胡惟庸的構(gòu)陷。這位奸相太了解朱元璋了,大明的開國皇帝什么都不怕,惟獨擔心的,就是說某地出了“王氣”。如果說別人占了王氣,朱元璋也不至于緊張,但是,劉伯溫欲占王氣,這就是天大的事了。朱元璋一看到這份調(diào)查報告,頓時暴跳如雷。不問青紅皂白,即行下旨褫奪劉伯溫的俸祿。

圣旨到達南田之日,劉伯溫誠惶誠恐,一天也不敢在家呆了,即刻動身,前往南京向朱元璋當面謝罪。朱元璋在氣頭上,也不召見。劉伯溫便以待罪之身客居京城三年有余。在這期間,胡惟庸深得朱元璋信任,取代汪廣洋當上宰相。劉基得知消息后,對兒子說:“我早就看出胡惟庸不是好人,如果我的話不靈驗,那便是蒼生的福氣?!?/p>

風燭殘年的劉伯溫,面對一個記恨于他的皇帝,一個欲置他于死地的宰相,可謂凄風苦雨度日如年。不久病倒于客邸。胡惟庸聽說后,假傳圣旨,指派御醫(yī)前來問診。據(jù)說吃了御醫(yī)的湯藥之后,腹中便長了一個拳頭大的石頭。在今天來看,這也許是一個腫瘤。但是,在明代,若藥物之后而生腫塊,便叫“中蠱”。睚眥必報的胡惟庸,欲假郎中之手奪取劉伯溫的性命。

腹中腫塊越來越大,劉伯溫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在洪武八年三月(1375)上書朱皇帝乞求返還故里。朱元璋批準同意。劉伯溫回家不到一個月,便撒手塵寰。

看盡西風木槿花

在《郁離子·多疑與僥幸》一節(jié)中,劉伯溫這樣寫道:

郁離子曰: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幸之人,不可與定國。多疑之人,其心離,其敗也,以擾;僥幸之人,其心汰,其敗也,以忽。

前面已經(jīng)說到,《郁離子》是劉伯溫用寓言的形式講述他安邦治國析理論道的一部奇書。全書188篇文章,智慧的光芒無處不在。設(shè)若劉伯溫沒有遇到朱元璋而老死山中,有這一部《郁離子》,他照樣可以作為一名杰出的思想家而名垂后世。但是,大凡智慧超群的人,絕不甘于僅僅著書立說,而是想親自參予天下的治理、社稷的重造。劉伯溫也不例外。在《郁離子》的結(jié)尾,劉伯溫這樣表述:

……欲以富貴為樂,嬉游為適,不亦悲乎?仆愿與公子講堯禹之道,論湯武之事,憲伊呂,師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肆禮樂,以待王者之興。

可見,劉伯溫不僅僅想當姜子牙那樣的軍師,更愿意當伊呂與周召一類的賢相,輔佐明君成就帝業(yè)。這一理想他只完成了一半,即幫助朱元璋拿下江山。至于治理天下的另一半理想,他卻無法完成。個中原因不在他,而在朱元璋那里。

劉伯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看出朱元璋的魄力及才能超邁群雄,是值得輔佐之人。他的遺憾之處,在于對“伴君如伴虎”這五個字認識不足。他不是不懂,他知道多疑與僥幸之人不可共謀國事,但他已將自己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朱元璋身上。五十而知天命,他在天命之年追隨朱元璋效命王政。在這條路上,他走了十五年,那是怎樣的一條道路啊,既輝煌燦爛,又殘酷凄冷;既轟轟烈烈,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

有一種傳說,劉伯溫吃的蠱藥,是胡惟庸接受朱元璋的密旨而安排的。但史無根據(jù),倒是朱元璋每次接見劉伯溫的后代,都要提這件事。說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洪武二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接見劉伯溫次子劉璩時,當著眾官員的面,說的一段話:我到婺外耐,得了處州。它那里東邊有方國珍,南邊有陳友諒,西邊有張家。劉伯溫那時挺身來隨著我,他的天文,別人看不著,他只把秀才的理來斷,倒強如他那等。鄱陽湖里到處廝殺,他都有功。后來胡家結(jié)黨,他吃他下的蠱。只見一日來,和我說:“上位,臣如今肚里一塊硬結(jié)膽,諒著不好?!蔽抑怂退厝?,家里死了。后來宣得他兒子來問,說道:“脹起來,緊緊的,后來瀉得鱉鱉的,卻死了?!边@正是著了蠱,他大兒子在江西,也吃他藥殺了。

朱元璋老提這件事,可能出于兩層原因:一是他的確指使胡惟庸下毒,所以要作“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辯解;二是他真的與此事無關(guān),反復申述,是想還自己一個清白。此事懸疑,姑且不論。但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感情由濃轉(zhuǎn)淡,由言聽計從到猜忌日深,卻是不爭的事實。

天下未得的時候,朱元璋給劉伯溫寫信,都是以“頓首奉書伯溫老先生閣下”起頭。由此可見,他在心中是把劉伯溫擺在老師的位置。但是,當了皇帝后,他再給劉伯溫寫信,便去了“老先生”三個字,而換成了“爾劉基”。特別是劉伯溫死前一個月收到的《御賜歸老青田詔書》,開頭就盛氣凌人:“朕聞古人有云: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爾劉基栝蒼之士……”

未遇明君之前,劉伯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遇上朱元璋之后,他變得謹小慎微、一飯三省。垂暮之年,劉伯溫反思自己的生命際遇,寫過《無題》三首,今錄其第三:

黃鶴高飛云路遐,野鳧謀食但泥沙。

山中樗櫟年年在,看盡西風木槿花。

當生命如樗櫟無人看重的時候,便會想著如何去當人人夸獎的棟梁。一旦當上了棟梁,回頭一看,還是樗櫟逍遙自在。讀懂劉伯溫晚年的心路歷程,能不感慨嗎?

猜你喜歡
劉伯溫朱元璋
害死劉伯溫的究竟是誰
最含蓄的畫諫
畫諫
劉伯溫以德服人
一只燒餅走天下
朱元璋為何放過了湯和
誰是明代的“諸葛亮”
聰明的劉伯溫
朱元璋賣藥
草莽皇帝朱元璋
喀喇沁旗| 昌都县| 古丈县| 罗江县| 汶上县| 玛纳斯县| 陇西县| 金坛市| 固始县| 西和县| 运城市| 嘉兴市| 永川市| 和平区| 桐庐县| 常山县| 江山市| 太湖县| 肇州县| 闵行区| 长治市| 海晏县| 贺兰县| 连州市| 罗源县| 娱乐| 水城县| 顺昌县| 什邡市| 宁河县| 扬中市| 方城县| 大渡口区| 枝江市| 台中市| 连城县| 子洲县| 尖扎县| 潮安县| 常州市| 昭苏县|